「相對式獎勵」是指不根據絕對的業績數字,而是依員工在團體中的績效排名,才頒發獎勵。但員工彼此之間的相處融洽,是否真的導致相對式獎勵成效不彰?
身為主管,一定很希望部屬每天來上班都充滿幹勁,積極接下工作任務,而非興趣缺缺。苦惱的是,主管該如何引發下屬工作動機,讓團隊不只知道該做什麼事,更能夠發自內心「想要」去做? (1) 員工職業倦怠、工作不帶勁了嗎? 跟著麥克里蘭學2招,重新點燃他們的熱情 (2) 員工士氣低落怎麼辦? 身為管理者不能不知道的2大激勵法 (3) 激勵員工很簡單,只要掌握2點關鍵因素,讓他們甘心為你效命
能量是會耗費殆盡的。在職場上,若承擔太多責任、財務出現危機或無法達成主管目標等,都會造成員工的壓力,損耗元氣。這些無形的壓力,恐怕會影響健康,導致心血管疾病。
你一定看過、聽過很多成功領導者的故事,並在心中替他們畫出一個典型的經歷:他們通常比別人更努力、有經驗豐富的履歷,對自己的目標相當明確。
微軟創辦人比爾 ‧ 蓋茲(Bill Gates)曾說,自己每年會安排兩次的「思考周」,這段時間他通常會閱讀、看影片,汲取不同的思維及點子。安排短暫離開工作、專注思考的時間,意義就如管理大師史蒂 芬‧ 柯維《與成功有約》一書中所提到的「不斷更新」一樣,唯有思考才能讓人有空間自我更新、提供更多成長動能,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做為主管,有其職責要達到的任務目標。因此,要求部屬去做、去達成,是基本的動作。但是,我們會看到有些習慣「當官」的主管,只是「說」只是「要求」,但很少去「教導」部屬,如何做才會成功有效的做出來。
有些人在管理部門時,會誤學一個說法:「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理由是尊重個人與個人能力發揮,只用結果的達成來評核。這種說法看似不錯,但是往往得到的潛藏後遺症卻是用錯誤的方法、無效率的方法、或浪費錢的作法,做出結果。
老闆交給中階主管的任務、部屬反映的難處,永遠都不是簡單的問題。同一時間,中階主管幾乎都是在多條鋼索上行走。如何驅使自己在挑戰中變得更加通達成熟,就成了一門藝術。
業務主管 Morris 看著業務發來的離職信,心裡面淌著說不出的苦水,這個業務是他從菜鳥一路訓練起來,結果做了三年就被同業挖角。要他核准離職申請實在很悶,但是公司給的 offer 也沒辦法跟來挖角的公司競爭,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業務主管 Mark 剛接到人資的電話,告訴他月初會有一位新進業務報到,請他確認新人該由哪位資深業務來帶? Mark 跟人資抱怨為什麼開了三位業務的人力需求,找了好幾個月卻只來一位?接著又抱怨公司為什麼沒有提供新人教育訓練,還要業務單位要自己去安排新人的訓練?
波士頓學院的研究人員追蹤了 81 名高中第一、二名畢業的學生,看看這些高中學霸日後的發展。這群在高中時拿第一的人,有多少長大後改變了這個世界,推動世界前進,讓世人驚豔?答案似乎很明顯:一個也沒有。
你還記得第一天上班的情形嗎?大多數人的經驗裡,第一周多半都沒什麼事情做;就算有,通常也是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這樣的就職過程,對公司或員工來說都是浪費,若是發生在新進主管身上,更是沒能立刻發揮生產力的損失。 如何幫助新手主管上軌道?領導者該做的 3 件事 60 % 主管花 6 個月才上手新工作!多做 3 件事,新手主管會更感謝你
經營企業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但教養小孩一樣也不容易。作為一名母親,大多具備多工處理和驚人的時間管理效率,面對小孩無禮哭鬧、遊戲爭執,更能適時擔任協調者的角色,以優秀的說服與談判技巧,謀求雙贏的局面。
一個管理者的領導觀念如果恰當,將使整個團隊事半功倍,不過,《Forbes》專欄作家Liz Ryan卻指出,大部分管理者對「管理」的意義有著認知上的誤區,對此,她舉出10大的不當觀念,大家不妨檢驗一下自己是否有這些錯誤認知:
領導者與團隊成員差在哪?領導者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對組織、團隊才是好的?
人人都夢想到大企業或是知名新創公司上班,但某些領導者往往會利用這樣的嚮往,對員工開出不合理的要求。一位曾在美國某新創公司工作的員工就爆料,其公司的勞動條件相當差,員工工作超量、沒有時間休假,公司卻以新創為理由拒絕增聘員工,但領導人為了營造新創公司的歡樂形象,每周五晚上固定舉辦披薩派對,與同事一起吃飯、喝酒,藉此與大公司做出區隔。
你知道優秀的領導者不等於傑出的管理者嗎?「領導」與「管理」間的界線在哪 ?
我是一名行銷部職員,公司這兩年跨部門的專案愈來愈多,但很常看到其他部門同事以原先工作為重、只從自己的立場協調任務。
一般來說,懂技術的創辦人看起來更有優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會發現大量的優秀公司的創辦人並非「技術出身」,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工作了一段期間之後,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升到管理職,一旦升到了管理職,就會很想要快速建立威信,得到別人的認可,急著讓大家看見自己的管理力,但是往往吃緊弄破碗,往往事倍功半,搞得自己累死還不被感恩,卻發現裡外不是人。
或許你沒聽過百勝餐飲集團(Yum!Brands),但是你對它旗下的肯德基、必勝客等知名餐飲品牌一定不陌生。百勝在全球 125 國擁有近 4 萬家店,是全球最大的餐飲服務企業。
身為公司領導人,若連公司裡的任何芝麻小事都要過問、都要插手,會讓員工彷彿窒息般毫無揮灑空間,這樣的管理方式不會獲得好結果,大部分老闆都會盡可能避免──不過,他們可能會過份地發號施令。
按照常規,公司會提拔優異的員工當管理幹部,以便並激勵其他員工力爭上游。但在實務上,這種激勵措施不一定都能發揮作用。因此,阿里巴巴特別設立雙軌升遷路線。
人才不好找,但留住人才才是真正難題。多數僱主為了留下專業人士,總不惜成本提供高薪,去年Qualtrics針對800名剛升職的員工做了一項調查,發現這些表現優秀的人,一年平均有4.3個職缺向他們招手,誘惑十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