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覺得,明明很忙,卻好像什麼事都沒完成;又或者,想不起上一次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書、做一件事是什麼時候?出現這些情況,你可能是陷入一心多用的迷思,想要時間運用「極大化」,以為自己可以同時間完成很多件事。
這是我很常被詢問的問題:「 Esor ,雖然我知道時間管理就是自我管理,就是專注自己的重要事情。但問題我的工作上就是無法專注,因為每天都有老闆、客戶臨時加入的大量工作,而且每件意外工作都說是緊急又重要,導致就算我想專注重要工作,最後重要專案還是都卡關。」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雖然我目前也依然是上班族,有正職工作,部落格只是副業。我的職場上也會遇到類似上述的情況,我的工作流程也有需要接受他人管理的時刻,也有必須因為意外而改變的時候。頻率雖不低,但我想我的職場,應該沒有像是上面情形所描述的那麼極端與誇張。所
如果你想練習一個跨產業、跨職務、跨世代、跨國界都需要的專業能力,那非時間管理莫屬。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原文標題其實很聳動:「7 Secrets on How Super Successful People Manage Their Time(超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 7 個秘密)」。到底是不是跟這些名人一樣的管理時間,我們也會成為成功人士呢?老實說,我無法確定。不過,那篇文章裡提到的 7 個秘密,其實也可說是 7 個習慣,我倒是很認同。
忙碌於職場生活,你認為自己有落實「時間管理」這門重要功課嗎?俗話說,世界上最公平的資源就是「時間」。頂尖經理人究竟如何透過時間管理,讓自己在職場脫穎而出呢?
二十世紀初,俄國的心理學家蔡格尼(Bluma Zeigarnik)發現了一個現象:未完成的工作及未達成的目標,會一直盤旋在每個人的心中,影響每個人的工作情緒,也會影響每個人的工作績效。一直要到此未完成的工作完成、未達成的目標達成,這種暫存、提醒及打擾的現象,稱作「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
想把工作一次做到好,時間永遠不夠;把工作重做,時間永遠充足。 ── 傑克.貝格曼(Jack Bergman)你很可能因為無法完成所有的事,所以覺得無法消受。有些人一天可以完成很多事,是怎樣辦到的?
工作中被打斷,容易讓人感到壓力、焦慮,進而影響工作表現。雖然我們都知道保持專注的重要性,但你真的準備好揮別那些惹人心煩的瑣事了嗎?若辦公室裡就是有個愛聊天的同事、響不停的電話、以及各種看起來很緊急卻不該由你處理的事,該怎麼辦?
知名暢銷書《刻意練習》提到,許多時候我們認定的「天才」,往往只是比一般人更精準掌握練習的方法,並且持之以恆、貫徹目標,所以獲得非凡的成就。雖然這套方法不難理解,但要真正落實卻不簡單。值得慶幸的是,伴隨AI技術高度發展,現在只要善用科技學習工具,每個人都能輕鬆掌握《刻意練習》的成功心法。
整理出有哪些工作要進行,決定優先程度,依序列入每日的待辦清單 ── 這麼做確實能讓工作有效率地進行,但其中卻也存在陷阱。請想想,決定待辦清單的順序時,你是否都是用「緊急度」和「重要度」來判斷呢?
今年 3 月,Spotify 跳過首次公開募股(IPO)的股票發行模式,直接上市。讓市場、投資人決定公司價值,一開盤就衝出 165.9 美元,最終創下 265 億美元的市值。
每天早上 8 點半進公司,9 點開會一直到下班,重大決策一定在會議中決定,絕對不會有會而不議、議而不決的情況。
早上一進公司,翻開待辦清單,有十幾項工作等著你處理。往往埋頭苦做,回過神來早已天黑,但清單上卻還有三分之一的任務還沒畫掉,實在頭痛要命!看起來每個都很重要、都很急,也因此造成事情多到做不完、壓力爆表、身心俱疲……
很多朋友跟我說,對於「工作常常被打斷」感到很困擾:老闆總是隨心所欲,想到就臨時交代任務?專案進行中總是會有一些意外突發狀況?這些都是工作可能被打斷的原因。職場上,被打斷工作很難完全避免,那麼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
在體育界裡,優秀的選手不一定能成為成功的教練。以職業棒球為例,同時兼任選手與教練的古田敦也或谷繁元信,雖然是優秀的選手,卻稱不上是成績斐然的教練。同樣的,在商場上,優秀的業務員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我們很清楚簡報、會議會消耗大量腦力及時間,但事實上許多我們以為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積起來也會讓我們感到疲憊。每天早上你充滿能量的起床,但當你必須花費精力做決定、或處理一些事,好比回覆一封 email、決定要穿什麼出門、通勤,都會讓你的能量衰退。哈佛商業評論從一份研究 CEO 長達 12 年的報告中發現:
你一天收到幾封 email?又花了多少時間在處理它們?不少工作者回想 email 的使用狀況時:有時進公司打開信箱,隨即湧入多不勝數的信,光是看完、逐一回覆就耗去一整個早上……根本是專心工作的大敵!
每天早上九點半,宇瞻科技(Apacer)總經理張家騉進到辦公室之後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看庫存報表,接著再看獲利報表,並且將大約 100 筆的數字資料,密密麻麻地親手謄寫到 3 張 A4 紙上。 「當你的腦中有存貨、獲利或成本的數字,你才能掌握這些指標,正確判斷情勢,做出對的決策。」即使出差,張家騉也會利用回到旅館的時間補回來,「這已經成為如同生物時鐘一般的慣性。」
選一間咖啡店,在裡面待著工作,應該是現代工作者很常做的事。不過,有時候待在咖啡店,時間一下子就過去,卻還是一事無成。
外界的誘惑太多,人就是很難專注。《短時間完全專注》教你從生活習慣做出改變,讓你在短時間內進入專注狀態,提高每件事情的執行效率:
「光鮮亮麗」、「很多金」、「常常參加名稱聽起來很高級的會議,與重量級人物會談」,這些可能是許多人對初創企業 CEO 的直覺想像,內衣電商品牌 ThirdLove 創始人、執行長 Heidi Zak 認為,外人覺得 CEO 就是決策者、號令者,看起來很威風,但其實並不盡然。
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你練習多少個小時,而是你如何學習。在職場上,無法像運動員、音樂家那樣「刻意練習」,你得利用「學習迴圈」學習與精進。對學習迴圈而言,最重要的是,反覆練習的品質是否有增進,而非花多少時間。
即便學了許多時間管理法,現實生活中,卻依舊被時間拉著走,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忙得過來?
三木雄信長年跟在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創辦人兼董事長的孫正義身邊工作,他發現用一般的工作方法常常跟不上孫正義的進度,因此在跟隨他時,便拼命學習、仿效他的工作方法,最終不但跟上孫正義的工作速度,也提升了工作品質,甚至最後獨自成功創業,擁有屬於自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