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面對公關危機時,都會用千字聲明稿來說明解釋或是道歉,但這真的能幫助企業脫離輿論風暴嗎?聲明稿該怎麼寫才會真的有用?公關專家告訴你。
波音公司是工業史上的百年泰坦巨人,然而波音 737 MAX 卻接連發生兩場空難,曾經領導民航科技發展的偉大企業,為何成為無形的飛安殺手?
PChome網路家庭今日召開股東會,針對過去一年獲利不佳的問題,董事長詹宏志大膽承諾,網家今年獲利沒改善,就把自己薪資變成零。
「亞洲最佳書店」變成百貨公司,誠品信義店熄燈危機帶來的影響有哪些?誠品公主力守企業形象?
Gartner(顧能)全球供應鏈 25 強榜單出爐:思科系統奪榜首,輝瑞、AZ 藥廠進榜,企業 ESG 成供應鏈強度關鍵
疫情重創飯店業,出現結構性轉變,有業者轉型委託智能管理公司,或參與都更、危老,亦有建商和醫療業者搶市,未來將有不同氣象。
我們需要認識不同的文化、人口族群與職業類別的不同風險態度,才比較不會被族群的刻板印象矇住雙眼,進而能在談判、商業、家庭與友誼等各方面無往不利。
在疫情禁止內用的衝擊下,欣葉集團開發外帶便當、冷凍調理包,甚至出動到鄰里發傳單、拜訪里長,終於在2021年7月靠著外帶、外送,營收從15%爬回40%。
金管會昨公布 2022 年防疫保單的理賠金額已超過保費收入,保險公司面臨龐大的理賠壓力,後續的處理應對,也讓業者形象重傷。
併購乖乖、北基、高雄客運都在賠!一個滿手爛牌的地產公司,如何變身綠電急先鋒,結盟鴻海、讓全台2成電動車主變會員?
人們之所以會養成不好的風險習慣,是因為所處環境與個人心態相結合所導致。記得要秉持多元化的投資原則,要把人生中的風險當成一個投資組合,適時去冒「好風險」
不同品項漲價會有不同的公告技巧。如果調漲的是未大幅升級的舊產品,公告宜比照一般資訊、簡單解釋即可。如果調漲的是新產品,應加強宣傳、重點放在價值提升。
推特(Twitter)傳引入「毒丸計畫」這項反併購措施來抵禦馬斯克(Elon Musk)的惡意收購行動。什麼是反併購?
台灣供電挑戰接力賽!如何滿足社會用電又邁向淨零碳排?台電的下一步怎麼走?
疫情趨緩、產業需求逐漸回穩,但供應瓶頸卻持續惡化,超市空蕩蕩的貨架、港口塞船不斷發生,最後甚至都演變成一個狀況:萬物皆漲價。全球供應鏈怎麼了?
想要判斷企業是否能處理奧客,其實只要問一個問題就可以看出來。那就是:「請問貴公司對於奧客的定義是什麼呢?」
人們為了重新感受到自主權,被勸時通常會反抗。你要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反著來。
COVID-19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仍在持續,在越南生產的廠商就深受其害。回顧商業歷史,「供應鏈潛在風險」如何衝擊國際企業?
臉書、推特都是它的客戶!戴夫寇爾(DEVCORE)如何靠「攻擊」,改善企業的資安漏洞?作為「攻擊型」資安公司,戴夫寇爾跟一般的資安公司哪裡不同?
KKday 用 3000多支新品換來的成功,隨著2021 年 5 月 15 日三級警戒發布,一夕間又跌到谷底。回到原點的 KKday 該麼辦?
寧夏夜市年紀很大,超過60歲;長度只有短短3百公尺、180個攤販和店面,年營收卻超過10億元。疫情一方面加速了新思維轉換,一方面改寫了舊有的消費模式。
疫情後,下個危機是什麼?「晶片短缺」再次發生怎麼辦?3步驟,辨識企業潛在風險、及早因應,一張圖算出供應鏈「風險值」。
全球43%工作者因疫情感到壓力,工作者開始面臨疫情帶來的種種挑戰與心理壓力,企業領導人可以從過去一年來,國外企業的經驗中學到什麼?
疫情期間,業績不好怎麼管?公司人事凍結,你敢開除績效差的員工嗎?世道愈不好的時候,團隊問題愈會浮現,這也是考驗領導力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