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商品銷售並不是獨創的商業模式,但 Mercari 做到在日、美下載破億次,還掛牌上市。這驗證了一件事:只要用心,市場永遠都找得到空隙。
在這個消費者擁有更多自主權的時代,愈來愈多企業開始吹起訂閱風,彷彿萬事萬物皆可訂閱。
美國零售業寒冬,今年特別冷,市場研究機構 Coresight Research 預測,倒店數年底很可能破 1 萬 2000 間,創史上新高。
與網紅合作曝光產品和服務,投下去的預算能回收多少?這個問題不只是網紅行銷的困擾,更是所有行銷人的痛。預算下了、看得人很多,但真的有轉單嗎?meimaii 美賣總經理廖鈺琦認為,網紅電商,是這一問題的解答。
潘進丁觀察國內外零售、餐飲業等的經營模式,集結成《O 型全通路 26 個商業模式》,從中可看出,同質性高的服務難以突圍,差異化高的服務是如今許多成功企業的共同點。讓消費者感覺產品夠「懂我」,他們才會埋單。
一個企業要獲利,要看經營策略,方向對了,才能找到商業模式和獲利來源,但光是想法的本質不同,就能衍生相反的經營方針。策略思考要能找到新意,首先要拋開既定框架,別人認為的零市場,或許是你的新藍海。
Airbnb 創立房屋共享的商業模式之後,吸引超過 100 萬人訂房,也具備足夠的營運資本,但難以擺脫被競爭對手模仿、抄襲的惡夢。最令 Airbnb 苦惱的是競爭對手成立幾周就找來 400 名員工、募得 9000 萬美元,規模比他們還大。
Uber 目前正在測試整合外送、乘車、出租腳踏車的訂閱套餐,究竟這種作法對 Uber 在各市場上的競爭,有何影響力?
走進樂斯科位於宜蘭的實驗鼠培育中心,首先你得噴酒精消毒、換上實驗衣,最後還要檢查背包。食物、飲料等易污染物不用談,連紙筆都不能帶進去,要用對方提供的。
法國國鐵知道,他們必須和這些新出現的交通運輸平台競爭,為了生存,他們決定推出全新的訂閱服務:鎖定 16 到 27 歲的年輕人,每個月只要支付 79 歐元,就可以搭乘法國國鐵到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
沒人又沒錢,是許多中小企業主心中的痛。一來,公司小、好人才不願加入,即使來了,也還要擔心培養完對方馬上跳槽大企業。二來,資金周轉困難,像是應收帳款的收現天數總被大客戶拉的很長,徒增現金壓力。在這麼多困難之下,小公司該怎麼長大?
零售業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許多業者轉往電商平台,但美國一美元商店達樂(Dollar General)卻靠著實體通路,連續 29 年同店銷售成長。目前,達樂是美國店數最多的零售通路,共 1 萬 5472 間,2018 年營收超過 234 億美元(約 7020 億新台幣)。
日本知名藥妝品牌資生堂也擁抱新技術,以月費1萬日圓為用戶打造客製化的個人肌膚護理訂閱服務。
新創企業就像是二次大戰中的德國,採用閃電戰擴張,先在市場中搶得一席之位。當你搶得先機,也意味著先接觸客戶,第一時間搶攻顧客荷包。從傳統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不知道要補貼多少錢才能稱霸市場,風險極高,即使知道閃電擴張的重要,但和一般擴張又有什麼不同?
台灣高鐵公司去年獲利衝破百億元,創下營運 13 年以來最高紀錄,且今年預定配發每股 1.12 元現金股利,較去年成長 5 成多,顯示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江耀宗上任兩年多,推動開源節流政策奏效。
新零售離不開流量、轉換率、客單價、回購率這四個關鍵要素。每一個單項的提高,甚至可能引發革命性的突破。
不只是影音、知識、軟體等內容產品可訂閱,現在連機械、地板等工業產品,甚至刮鬍刀、化妝品都可以被訂閱。產品從一次買斷,變成與訂戶建立持續服務的長期關係。這股趨勢,如何翻轉商業面貌;行銷怎麼做?
我們熟知的舊書店似乎只是拿二手書來販售,但如果能知曉經爭策略中的成本領導策略、差異化策略、聚焦策略,將能在市場上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
蘋果(Apple)2019 年春季發表會上,竟然提早揭曉以往保密到家的新品。而且發表會當天的重頭戲,居然是推出內容服務,包含影音串流服務 TV+、遊戲 Arcade 以及報章雜誌 News+。
激進投資者對企業高階管理者帶來巨大的壓力,他們以小部分的股份獲得發言權,積極對管理層「公開」獻策,像是指出公司必須砍掉不賺錢的產品線,才是對投資人負責任的做法,逼迫經營團隊必須做出回應。
每換一次城市、搬一次家,就得重新買一次家具。對正在打拚的年輕人來說,這簡直就是錢包和精神的雙重折磨。IKEA已經投入家具租賃戰場,解決租屋族痛點,但消費者會不會埋單?
2019 年 4 月 15 日,名盜版網站人人影視被《權力遊戲》第八季首播打垮了,而歐洲、美國、拉丁美洲也因為網路堵塞傳出不少斷線災情。在《權力遊戲》之前,HBO 沒有一部如此廣受全球觀眾歡迎的影集,《權力遊戲》很可能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多人觀看的影集。
過去汽車品牌會與汽車製造商、銷售通路合資或結盟,但因為有了「車聯網」,合作夥伴還包含車內軟體、網路技術、雲端服務等公司,數量大幅增加、橫跨不同產業,形成與傳統供應鏈截然不同的生態系。
在發展成熟、市場看似飽和的電商市場裡,懂得洞悉趨勢、反覆思考市場尚未滿足的需求,還是有機會找出自己可以容身的地方,並且盡早卡位,補足市場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