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澄清,週末公布的關稅豁免並非鬆綁,更強調「無人能從關稅豁免」,而僅僅是將部分科技產品移至不同關稅類別而已。
2024 科技業薪資排行榜出爐!聯發科再度稱王、台積電分紅大增,揭密五大科技公司薪資結構、2025 年未來發展!
根據高盛的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將在 2035 年前達到 380 億美元,然而機器人對於大眾早已不陌生,為何會在近幾年被視為下一個技術風口?
根據《The Register》報導,IBM正計畫大規模裁員,估計裁員人數高達 9000 人,其中包含雲端部門 1/4 的員工。
西門子宣佈將於2025會計年度結束前在全球自動化部門裁員5,600人,相當於數位工業部門人力的8%;並也將在電動車充電業務裁員450人。
曾經被視為走在時代尖端、高薪又有發展性的科技業,為什麼會夢碎?作者認為這和產業特性、投資模式及政策息息相關。
Google 近期宣布,針對 「平台與裝置」部門推出 「自願離職方案」。部門目前擁有約 2 萬 5000 名全職員工,但尚未明確表示有多少人符合方案。
科技新聞網站 SemiAccurate 17 日報導,「幾乎可以肯定」有一家公司有興趣收購英特爾,但未透露具體哪家公司。然而,英特爾真的能被收購嗎?
功能手機時代是市場霸主的諾基亞(NOKIA)似乎再次退出市場。現在打開 NOKIA 官網,雖然還在販售功能手機,但智慧手機頁面已完全看不到產品。
AI Agent 是否真的能取代軟體工程師?一些專家認為,目前的 AI 技術還無法完全取代軟體工程師。AI 生成代碼的品質仍然存在問題,而且⋯⋯
近年,35 歲的年齡成為中國大陸職場求職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一種年齡歧視現象,因 35 歲通常被中國企業設為徵才年齡上限,成為求職門檻。
新北市一名林姓工程師,前年先在廣達偷走923萬餘元的CPU晶片及記憶體,再偷走台達電晶片。未料遭逮並判刑之後,他再度潛入台達電,卻失風遭前同事逮到。
知名大學的獎學金計畫與產學合作專案,過去最優秀的工程師們會湧向蘋果或谷歌,但現在一流的工程師們最想進的企業就是──「輝達」。
Meta 投入大量資源開發元宇宙讓投資人大失所望,沒想到佐克柏針對 Llama 模型的關鍵決策,讓 Meta 再度成為不容小覷的勢力。
史丹佛研究團隊近日發表《軟體工程師工作生產力》的報告,發現約 9.5% 的軟體工程師幾乎沒有任何實際貢獻,卻仍然領取全薪。
AI技術興起後,各大科技公司開始運用AI寫程式,軟體工程師的職位似乎不再是以往的金飯碗了?
我觀察,台灣的軟體產業其實具備有非常好的基礎條件發展自有品牌,特別是資料處理、通訊應用、網路安全這幾個領域。
「白領衰退」趨勢席捲美國。坐擁高薪的白領階級變得供過於求,反倒藍領、技術工人的飯碗更有保障,而科技人才更成為重災區。
美國司法部針對 Google 提出反壟斷改革提案,要求其出售全球最受歡迎的網頁瀏覽器 Chrome,旨在打破搜尋引擎市場的壟斷地位,並促進公平競爭。
2024 年第三屆世界 12 強棒球賽中,台灣中華隊以 4:0 完封日本隊,贏得史上首座世界成人級棒球賽冠。趨勢科技、大數據兩大企業宣布放假慶祝。
外媒報導,近期韓國三星改革企業,以突破困境,決定將半導體研究所人員調往各業務部門,但可能導致這些研究員績效獎金大幅減少,引發流失人才的擔憂。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衝 AI,其主導的 AI 新創「xAI」原找戴爾與美超微協助供應 AI 伺服器,隨著美超微今天財報恐難產,傳出 xAI 訂單大轉向。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將於明年一月回歸白宮。新政府上台預示著政策方向的調整,而川普的政治主張與前任政府大相逕庭,預期將對既有政策進行大幅度的修正。
曾為全球 PC 指標大廠的 IBM,近年搭上 AI 熱潮,轉型為電腦硬體與雲端技術供應商。IBM 的經營表現究竟如何?IBM 真的不懂創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