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立下的新年目標,為何總是半途而廢?問題不在意志力,而是方法錯誤。心理師指出關鍵陷阱,搭配正確策略,帶你突破停滯、讓改變真正持久發生。
《經理人》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借助「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重新審視並強化我們設定目標的能力,讓大方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落實標管理。
想要維持一個好習慣,可以透過讓人滿足的獎賞,提高繼續做的動力。作者把獎賞分成「內部獎勵」和「外部獎勵」,有助於保持動力,讓行為變成不假思索就能做到的。
億萬富豪取得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一起來看看 21 位身價超過億萬美元的成功人士,都擁有的 6 個習慣。成功者都有6個好習慣,今年你也來養成吧:
提出「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的日本知名專業管理顧問松村寧雄表示,想要達到幸福的終點,就必須從現在反推如何前進。而各項計畫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生計畫」,因為所有短、中期行動,都必須先擬定人生計畫,才能
大部分的好習慣,聽起來、做起來都不怎麼誘人,甚至很辛苦。運動、減肥、讀書……。要如何讓新習慣、新行為有吸引力?
《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在「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中,分享了成功人士如何設定目標、養成習慣,幫助你真正做到:每天進步 1%,一年後強大 37 倍!
為什麼願望會周而復始地出現,但年年都難以實現?原因是,既有的生活方式已經形成慣性,這些慣性是改變最大的阻力。反過來說,想改變自己,培養習慣是最佳路徑。
你嫉妒對方,就是在跟自己說,你寧願踏上對方的路,也不願走出你自己的路。這樣一來,你自己的路、你的人生,都會因此失去意義。
想要有所選擇、卻總是不斷的自我懷疑?從好萊塢知名女星安海瑟薇的成功經驗告訴你──「面對機會,你得主動出擊!」
連續創立兩家全球五百強企業,更以高齡之姿扭轉日航危機!稻盛和夫認為,唯有擁有「不愧於他人的哲學」才能成就美好人生!
成功的關鍵不在於訂立目標,而是熬過「短期內看不到成果」的階段。複利效應的真正挑戰,是當努力看似無用時,還能堅持行動,直到突破臨界點,讓雪球滾動起來。
組織內有 3 種類型的人,其中「高影響力貢獻者」較有機會建立個人聲譽、創造複利,他們追求的不只是「盡本分」,而要想辦法「做更多其他的事情」。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年初才剛定下的目標,沒多久就無以為繼,到了年中幾乎就已經徹底荒廢。年復一年地許願,卻一件事也沒達成。
想達到目標,不能光靠意志力一直硬撐、勉強自己,許多成功人士都習慣透過一套有系統、有步驟的科學方法,穩扎穩打、持續進步,取得成果。
我不夠好、不夠優秀,我的成功一定只是運氣好?韓國身心專科醫師潘有花,用這五項測量基準,檢測你是否陷入「冒牌者症候群」!
當我們說想要改變的時候,其實往往是處於不好的狀況,感到痛苦、辛苦的時候。小心「想努力改變自己」其實是內耗的警訊!
倦怠不只是指工作壓力過大的人,失去意義感、不開心、無力都可能倦怠!倦怠的其中一種,便是「過勞倦怠」。知名籃球員詹皇勒布朗.詹姆斯給我的啟示是:
寺尾哲也表示,有時候我們因為過度努力受到一些傷,不應該覺得所有人都跟我一樣要受傷,而是我們應該要反過來為自己療傷 ,去想想這些念頭是怎麼冒出來的。
22 歲那年,富蘭克林就覺悟到「習慣」的重要。他希望自己能隨時隨地不犯任何錯誤地生活,因此將必要或可取的行為,歸納為 13 項美德:
自律不是要你去壓抑什麼,背後真正的意義,是你有多想要什麼東西、有多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在《與成功有約》和《成功長青》中,柯維與薄樂斯的研究對象都是成功人士,雖然研究方法與最終結論有所差異,兩人卻不約而同地提出相似的理論架構:
美國職棒大聯盟選手鈴木一朗、大谷翔平都曾對外透露,自己運用了「曼陀羅九宮格」來完成夢想。曼陀羅思考法,又被稱為九宮格思考法,該怎麼使用?
傑思.愛德威媒體創辦人暨執行長楊佳燊在《真誠 Be real, not perfect》一書分享了自身 30 年的工作與創業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