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幸福學家研究超過 15 年,訪談來自不同收入層與生活背景的數千名受訪者,總結出「真正快樂的人」共同實踐的 10 個日常習慣。
人是理性的,對任何事都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對大多數的事情都斤斤計較,當計較習慣了之後,就很難大方。
2025上半年書榜出爐!博客來、誠品、Kobo等平台暢銷書揭示熱門閱讀趨勢,從張忠謀傳記到心靈療癒書熱賣,產業趨勢與自我重建成為雙重焦點。
11月26日的縣市長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即將到來,如果當天也是例假日、休息日,勞工仍被要求上班,有加班費嗎?加班費怎麼算?
LVMH集團董事長伯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被譽為在法國僅次於總統最有權勢的人,也數度登上富比士全球首富。
「我可能不是最聰明的,」黃仁勳曾這樣說,「但我比任何人都努力。」《輝達之道》指出他對待工作極為勤奮,通常在早上 9 點進辦公室,而且一待就是接近午夜。
與誰同行,決定你能走多遠!巴菲特建議別追隨有錢人或複製他們的生活,而是要去接近那些真正聰明、有智慧的人,向他們學習、請教。
要是對沒選擇的事物感到後悔,就會成為「滿是後悔的人生」。 有個辦法可以減少讓它與後悔產生連結。那就是 對選擇的事物展開「價值強化」。
PUA是什麼?PUA手法有哪些?常見的職場PUA是不斷否定你的表現,讓你喪失自信,進而願意順從主管指令。該怎麼避免這種心理操縱的情況?
2025 年給自己 39 句名人正能量勵志英文金句!透過人生生活、心靈積極的每日短句與語錄,持續往成功邁進!《經理人》精選每日一句學管理最熱門金句:
總是發火、易怒,別讓憤怒掌控了你的情緒與生活!美國精神科醫師教你:「面對憤怒,先忍耐 6 秒鐘」,重拾原有的理性與冷靜。
邁入40歲的Check-list「40歲並不是30歲的延長線,而是180度轉變為完全不同的方向,是人生的轉捩點。」《40歲,好日子才開始》將人生比喻成一場馬拉松,40歲正好位於折返點上,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換期
你一定聽過「三十而立」這樣的說法,但回過頭來檢視自己,比 20 歲的時候多了一點智慧,也少了青澀跟莽撞,但要說自己在工作領域上自立,或許還是沒有把握。
上班族的職涯,大抵可以說是以 40 歲作為分歧點。如果到了 40 歲還沒有熬出頭,之後也很難晉升。別等到 40 歲之後才後悔!現在就該想清楚的問題:
日常生活的我們,總是被苦惱與困惑佔據,面對挫折與困境,王陽明給了我們不再內耗的解答──「先控制自己的情緒」。
試圖滿足社會期待、追求大家對成功的定義,比如取得財富與地位,卻在努力一段時日之後,開始感到空虛、停滯、憂鬱;這通常發生在進入社會許久、邁入中年時。
「請設定你的職涯終點。」最近似乎有愈來愈多的公司會透過活動或制度,促進員工主動思考職涯規畫。各位工作的地方,是否也會舉辦「職涯規畫講座」,或是必須定期跟上司進行「職涯面談」呢?
理解現實、胸懷理想,才能做自己人生的主人。透過自我覺察,肯定自身優勢,接納自身劣勢,用職涯心理學打造以你為中心的未來藍圖。
在希臘德爾菲的阿波羅神殿(Temple of Apollo)前庭,刻著一句據說是從西元前流傳至今的箴言:「認識自己」(Know Thyself)。許多哲學家都認為,能夠做到認識自己這一點,不但是智慧的
30歲是許多人的分水嶺,在工作場合,擺脫菜鳥時期的稚嫩,對職業有更清楚的認知,也掌握更多工作與人際技巧。除了個人技能之外,還要磨練團隊建立的能力。
自律並不是什麼新鮮詞,說白了就是能夠自覺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集中注意力去達成自己原本的目標,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
我們出門前都知道,要根據目的地,事先查清楚哪條路最近,才不會走冤枉路,但換到追求人生的成功,我們卻常常沒有經過同樣仔細的思考,盲目地隨波逐流。
物質帶來的喜悅,來得快去得也快。唯有找尋「有意義」的目標,才能陶醉在眼前的時刻,體會生存的價值,進而提升喜悅層次。
人的一生經常要面臨許多抉擇的時刻,最讓人感到困難的就是「不知道如何取捨」:A 有 A 的優點,B 也有 B 的好處,我都想要,該怎麼做才不會選錯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