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係是國內中高階自行車代工王,2008年北京奧運,英國代表隊奪下8面金牌,踏的就是明係的腳踏車,這款車讓明係打開歐美市場,業績成長3~4成。
現在台灣產業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把產品做好、訂單接滿就可以了;面對詭譎多變的地緣政治,CEO更要學會的是如何持盈保泰,在複雜的國際局勢裡面找到支點。
三星喊出 2,000 億美元投資美國半導體,與台積電、英特爾搶市場,設立 11 座新廠房,只不過最快卻要12年後才能啟用?
台積電三度被抄襲!中芯出貨 7 奈米晶片,逆向工程公司發現,技術與台積電非常相似。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制裁,為何出現漏洞?
根據《彭博社》報導,福特(Ford)正準備在未來幾周內裁員高達 8000 人,背後原因是想嘗試降低成本、提高利潤,並為進軍電動汽車市場準備資金
台灣掀起前所未有的半導體投資熱潮,以台積電為首,將投入1200億美元。在中國可能入侵台灣的地緣政治的風險下,為何半導體廠還是一間間蓋?
TOYOTA 首款純電車 3 小時賣逾 1500 張訂單!為何在日本豐田眼中,台灣市場不大,卻是電動車必爭之地?
因中國疫情衝擊,鴻海、友達、和碩等台灣主要 IT 廠營收半年來首度陷入萎縮、且創 19 個月來最大減幅。
石塑地磚龍頭美喆國際集團,成立至今超過40年。最初看到中高階市場需求,從使用材質、製造工法持續提升,提供多種擬真花色,更設置自動化產線,站穩市場龍頭。
織帶機王廣野營收曾腰斬、連年虧千萬,廣野二代接班人鄭晶華推出3招改革,用美妝直銷的方法賣機器,戰勝中國追兵
研調機構IC Insights公布前十大半導體廠排名,聯發科與超微,兩家分別取代蘋果和英飛凌,聯發科排名自第11名一舉攀升至第8
去年在中國賣贏特斯拉的電動車上汽通用五菱宏光 Mini EV,以低成本、低價格取勝,然而低價策略到了2022年還管用嗎?
台積電、聯電、聯發科、鴻海、廣達、仁寶、宏碁、友達,半導體、電子科技業大缺工,紛紛祭出了搶才策略;金融業、電信業也在搶人,到底都在搶什麼樣的人才?
80年代的日本汽車業者為何具備強大的生產與研發能量?關鍵在於從「時間」的角度衡量浪費,像是省去不必要的行政流程,藉此縮短完成訂單的時間。
沒有經銷商,也沒有廣告!重視與客戶的聯繫,特斯拉(TESLA)透過創新科技與優質客服就能熱賣!怎麼做到的?這 4 個特殊服務讓顧客愛不釋手。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22)日出席2022智慧城市展時,表示電動休旅車Model C,最快在10月份就能預購,電動巴士Model T也會在台北試營運。
受到俄烏衝突影響的,不只是原油價格和燃油車,電動汽車的價格也可能會上漲,原因是什麼?
捷流閥業以製造各式閥門起家,發現國內市場高度信賴國外品牌,改變策略先獲得國外市場肯定再反攻回台灣市場;同時也藉由完整服務、解決客戶痛點,拿下市場位置。
成軍 40 年的上品近年身價隨台積電、英特爾等一線半導體客戶水漲船高,營收連 3 年成長,被歸類在塑化股、從事氟素原料應用的上品,怎會與半導體業搭上邊
Sony、本田汽車(Honda)將結合品牌強項,合攻電動車市場!背後目的,是對抗特斯拉(Tesla)?
台積電將在日本熊本縣興建半導體工廠,預計2022動工、2024年底之前開始進行生產。而台積電熊本廠已開始啟動徵才,且開出遠高於當地平均行情的薪資搶人。
半導體業缺工 7 年來最嚴峻!求職者平均分到 3.7 份工作,「非理工背景」也有機會,主動應徵者 6 成在職中
對純電動車一向態度保守的豐田汽車(Toyota),為何終於面對電動車市場,還計畫10年內推出30款?
在中國,有一款電動車拿下了第一銷量,打敗特斯拉Model 3。這款電動車,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公司的宏光Mini EV,自2020年7月上市以來,幾乎每月銷量都超過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