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中國賣贏特斯拉的電動車上汽通用五菱宏光 Mini EV,以低成本、低價格取勝,然而低價策略到了2022年還管用嗎?
台積電、聯電、聯發科、鴻海、廣達、仁寶、宏碁、友達,半導體、電子科技業大缺工,紛紛祭出了搶才策略;金融業、電信業也在搶人,到底都在搶什麼樣的人才?
80年代的日本汽車業者為何具備強大的生產與研發能量?關鍵在於從「時間」的角度衡量浪費,像是省去不必要的行政流程,藉此縮短完成訂單的時間。
沒有經銷商,也沒有廣告!重視與客戶的聯繫,特斯拉(TESLA)透過創新科技與優質客服就能熱賣!怎麼做到的?這 4 個特殊服務讓顧客愛不釋手。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22)日出席2022智慧城市展時,表示電動休旅車Model C,最快在10月份就能預購,電動巴士Model T也會在台北試營運。
受到俄烏衝突影響的,不只是原油價格和燃油車,電動汽車的價格也可能會上漲,原因是什麼?
捷流閥業以製造各式閥門起家,發現國內市場高度信賴國外品牌,改變策略先獲得國外市場肯定再反攻回台灣市場;同時也藉由完整服務、解決客戶痛點,拿下市場位置。
成軍 40 年的上品近年身價隨台積電、英特爾等一線半導體客戶水漲船高,營收連 3 年成長,被歸類在塑化股、從事氟素原料應用的上品,怎會與半導體業搭上邊
Sony、本田汽車(Honda)將結合品牌強項,合攻電動車市場!背後目的,是對抗特斯拉(Tesla)?
台積電將在日本熊本縣興建半導體工廠,預計2022動工、2024年底之前開始進行生產。而台積電熊本廠已開始啟動徵才,且開出遠高於當地平均行情的薪資搶人。
半導體業缺工 7 年來最嚴峻!求職者平均分到 3.7 份工作,「非理工背景」也有機會,主動應徵者 6 成在職中
對純電動車一向態度保守的豐田汽車(Toyota),為何終於面對電動車市場,還計畫10年內推出30款?
在中國,有一款電動車拿下了第一銷量,打敗特斯拉Model 3。這款電動車,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公司的宏光Mini EV,自2020年7月上市以來,幾乎每月銷量都超過特斯拉
不起眼的小東西,也可能藏著意想不到的大商機,就看誰有過人一等的巧思與毅力,能挖到金脈。
豐田汽車(Toyota)擠下通用汽車(GM)、躍升美國車市龍頭!歷經 2021 晶片荒洗禮,汽車業 2022 將走出低谷?
疫情趨緩、產業需求逐漸回穩,但供應瓶頸卻持續惡化,超市空蕩蕩的貨架、港口塞船不斷發生,最後甚至都演變成一個狀況:萬物皆漲價。全球供應鏈怎麼了?
全球電動車銷量成長 160%,有一款台灣人最愛!圖解國內 27 檔電動車概念股
貨物塞港、運費漲近 30 倍!鍛造輪圈大廠巧新營收創新高,2心法使他們在疫情下突破重圍
豐田汽車日前曾表示,因來自東南亞的零件供應持續短缺、加上日本國內物流緊繃,讓豐田「生產正常化」計畫破滅,2座工廠部分產線已自12月8日起進行停工。
晶片恐缺到 2023!半導體 ETF 今年漲 40%,過去 1 個月來,半導體類股一直是標普 500 指數中表現最佳的族群,讓投資人賺到樂開懷。
數位轉型的挑戰,早已超過科技技術層面,而在於領導者的思維和行為。許多經理人和管理者將其訂為年度策略,可惜多數的執行心得是「轉不動」。
和泰車真的要漲價了!RAV4 等 4 款車仍接單,交期長的進口車已停止接單,待價格資訊明確後,預計 11 月初再開放以新價格接單。
電動車雖然尚未成為交通市場主流,但一定聽過「電動車是未來趨勢」這句話,今天就來看看市場喊得最兇的電動車規格如何吧。
米其林日前在慕尼黑車展上,展示了一款輪胎「不怕爆胎」且更環保的輪胎,這款輪胎壽命是一般輪胎的3倍,但要是它真的上市了,那米其林以後要靠什麼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