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吃到 iPhone 16 最高階大單,蘋果將與印度政府協商,以協助立訊精密在印度設立生產線,富士康為何搶輸?
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小鵬汽車副董事長顧宏地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大膽預言未來10年,全球汽車產業中只有 10 家公司得以存活。
Google 用一篇論文指出,自家的 AI 超級電腦比輝達晶片所製造的同類型機器相比,運作速度更快、耗電量卻更少,為何輝達依然老神在在?
嚴瑞雄 28 歲進到東台精機,38歲接棒總經理一職,只用 10 年怎麼徹底熟悉一間公司?他坦言:直接丟到戰場去,就會有「逼出來的成長」。
在純電時代豐田已變成了追趕者,豐田本應有大好機會占得先機。而最終,我們見到的只有原地躊躇、舉棋不定與固步自封。這台「百年豐田」該往哪開?
自從中國在 2022 年底解除了封城等措施後,製造業開始出現復甦跡象。儘管製造業正在加速復甦,中國想要找回昔日的榮景,恐怕還有許多挑戰待解決:
英特爾聯合創辦人高登.摩爾於台北時間25日辭世。這位提出著名「摩爾定律」的半導體大師一生當中,有哪些值得了解的故事?
東芝 (Toshiba) 宣布接受日本企業聯盟所提出的收購案,激勵今日股價逆勢飆漲漲 5.08%,預估收購總額達 2 兆日圓(約新台幣4652億元)。
難得受訪的大田精密工業董事長李孔文,過程中說了不下20次的「心存善念」。對於虔信佛教、樂於捐獻的他而言,這是生活哲學,也是經營理念。
振鋒企業董事長洪榮德表示:「2009年公司營收掉下來,2010年修正突破;2016年營收下降,2017年修正反彈。」不斷調整是振鋒屢創高峰的關鍵。
數泓科是台灣數位手工具的先驅,2021 年營收達 4.4 億元,穩坐霸主地位。數位手工具是將傳統手工具融入晶片,把技師手感轉為數值,有效降低培育門檻。
裕隆集團品旗下中華車導入國產的英倫品牌 MG 舉辦發表會,透露 MG 在台灣的 3 大策略與 MG HS 全車系 3 車型售價。
福特導入中國「電動車電池一哥」寧德時代的技術在美建廠,除了顯示出美國極力在電動車產業與中國爭霸的野心,觀察近期的市場情勢,背後恐怕還有其他壓力推動:
蘋果(Apple)正持續將其供應鏈的製造比重從中國遷出,轉往印度!近期蘋果也開始在印度生產AirPods,展現其實踐印度製造戰略的決心。
Toyota 執行長豐田章男上週突然宣布辭職,擔任集團會長,社長大位交由 Lexus 總裁佐藤恆治接班。然而幾乎完美複製父親履歷的豐田大輔毫無消息。
同樣面對庫存壓力及經濟衰退,台積電與英特爾第 4 季繳出不同成績單,顯示在高性能晶片自製的趨勢下,英特爾的 IDM 模式,未來將遭遇更大的逆風。
裕隆集團旗下中華車在 e-VERYCA 已投入逾十億研發費用,至今仍虧錢賣,國內商用車霸主電動化的決心是什麼?原來中華汽車視其為「練兵型」電動車產品⋯
三星電子31日發布財報,在景氣影響下,季獲利和全年營收都衰退。三星為何還願意維持資本支出?與台積電競爭有何關聯?
Toyota 宣布社長豐田章男即將於 4 月 1 日卸下職務,交棒給領導 Lexus 的品牌長佐籐恒治。一直抗拒電動車的日系老牌車廠,為何決心轉型?
豐田、本田等日系車品牌,為何面對電動車市場時,反而轉型腳步遲緩,動搖他們在汽車業長久的領導地位?
雖然蘋果正在逐漸將生產分散到中國以外的地方,但對中國廠商的依賴依舊,中國業者正在從台韓業者手中,奪走更多供應鏈機會。
電動車比較環保、永續,對環境好?電動車非完全零排放,製造過程可能比傳統汽車更污染!忽略電能來源差異,可能讓電動車更不環保!專家點破新能源車環保關鍵:
許多批評者指出,馬斯克收購推特是想要轉移人們對特斯拉的注意力。事實上,近期特斯拉股票表現一直低於其他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碰到什麼問題?
特斯拉跌落標普 500 市值前十大寶座!19 個月前風光入標普,特斯拉是怎麼失去寶座的?特斯拉的未來還樂觀嗎?各界分析師看法、未來走向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