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漢堡王祭出的最新行銷手法,竟鼓勵顧客先到其他速食店消費,才能免費換取自家漢堡。今天打烊前都還有得換,看似加強對手曝光度的做法,究竟為了什麼?
希爾頓正在測試量化食物浪費的技術,首個目標是通過「減少、捐贈、轉移」的模式到 2030 年減少 50% 的食物浪費。
世界第一黑巧克力在台灣!來自南台灣屏東東港的「福灣巧克力」,你嚐過了嗎?為何它能狂掃國際大獎,在世界巧克力大賽拿下 5金、19銀、4銅的好成績?
吃人造肉漢堡的不是素食者,那是誰?不吃真肉吃假肉,為的是什麼?
三個大學生厭倦學校不健康的食物,創立農夫直送的沙拉店,12 年過去,一個小小的起心動念,如今成了一家獨角獸企業,還被評為50 大創新公司,它有何特別?
黑卡 1.0 的會員完全不會追蹤個人的消費行為,換言之,路易莎沒有辦法針對消費者偏好推播個人化的行銷方案,這樣的單純發卡服務到底在打什麼算盤?
台灣人喝咖啡的量愈來愈多,走在街上隨便一間超商,都有銅板價的現煮咖啡;要喝講究一點的,也能在連鎖或獨立咖啡館買到百元以上的精品手沖咖啡。
全家超商 2011 年成立「全家國際餐飲」正式進入餐飲市場,從「Volks 沃克牛排」到「大戶屋」,一步步調整策略,以超商思維翻轉餐飲體系!
Cama 咖啡 1 年前開始深度經營會員,如今會員消費就占了整體營收的 57%!下一步 Cama 將推訂閱制,牢牢緊繫會員的心。
愈來愈多餐飲業者在不同工作流程中導入機器人,但現階段機器人只能協助較為標準化、重複性高的工作,究竟對顧客的用餐體驗是加分還是減分,仍須通過市場考驗。
私廚體驗逐漸成為新興的餐飲風潮。魯瑪尼創辦了最大的社交餐飲平台,吸引超過2萬5千名私廚東道主,將餐飲包裝成特別的旅遊體驗,讓人們從舌尖開始旅行。
全球外送產業經濟規模已逾 1000 億美元,指標性業者各有千秋,除了 Uber Eats、Foodpanda ,還有哪些餐飲外送 App 值得關注?
消費者愛用外送 App 正席捲餐飲界。許多知名餐廳不約而同決定縮減實體座位、增加行動點餐的取餐空間。只租廚房、專做外送的雲端廚房、虛擬餐廳也興起。
根據 2018 年《台灣連鎖店年鑑》,在連鎖餐飲業中,以火鍋店的店數最多、展店最快,為什麼?只是因為台灣人愛吃火鍋,這麼簡單的原因而已?
在房價店租狂漲、外送服務大行其道的現在,美國連鎖餐飲業紛紛加入「純外送廚房」的經營模式,溫蒂漢堡也宣布開設「鬼廚房」,做為未來主要的擴張策略!
得來速般的「點餐車道」有多厲害?你知道麥當勞、Dunkin' Donuts 因為點餐車道多賺了多少錢嗎?為什麼美國各大城市開始禁止蓋點餐車道?
以燒肉起家的乾杯集團,在今天宣布創立新鍋物料理品牌「麻辣 45」。台灣人愛吃火鍋,是經過市場認可的,但一個燒肉品牌,要怎麼在這個紅海市場勝出?
台灣人吃 pizza 的口味多變,從美式厚皮、義式窯烤披薩,到結合台灣食材的「接地氣披薩」,到底哪家才是必吃的店呢?
CNN 一項數據顯示,每年全球一次性的外帶杯使用量約有 6000 億個,其中絕大部分都沒有被回收。有沒有可以既環保又便利的做法呢?
大膽擠下星巴克!台灣連鎖咖啡廳的王者已經不是星巴克,今年 9 月,路易莎分店數直逼 480 間,超越國際咖啡連鎖龍頭星巴克。
創立於 1984 年的丹丹漢堡,目前只有在高雄、台南、屏東設有店面,最大的特色是中西合併的組合菜色,讓不少中、北部人趨之若鶩,覺得下南部玩一定要吃到!
美食外送平台大戰,今年特別熱。哪些人是愛用者?哪類餐點最受期待?5 張圖,帶你掌握這波趨勢。
美天餐室有香港的西多士、菠蘿包,但也有泰國菜、韓國菜,連裝潢都是融合 3 個國家的特色。
國外旅遊網站 Big 7 Travel 最近公布「亞洲 50 間最佳咖啡店」,台灣有 3 家入榜,你去過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