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 SOGO 百貨董事長黃晴雯帶領 SOGO 搶在產業之先、法規之前,推動永續變革。她如何將永續理念如何融入事業營運?
150 人參與、種下 1500 株原生種!巨思文化與時報出版攜手北市府,打造全市最大「宮脇式森林」、落實企業社會責任、ESG 目標。
根據環境部與 104 人力銀行共同發布的《2025 上半年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在企業需求帶動下,綠領職缺的月薪中位數首次達到 4 萬元。
ESG是什麼?為何像玉山、台灣水泥等企業與投資人都在意?ETF與概念股又有哪些?永續關鍵字CSR、ESG、SDGs一次比較:
正隆是台灣回收紙用量最大的公司,一年用掉160萬公噸的回收紙,有2/3來自國內,用量占台灣回收紙市場約4成,工業用紙的回收紙利用率達97.7%。
海陸家赫總經理曾煥龍將ESG視為機會,推動一站式油品服務,研發減碳切削油並投入廢油回收處理,打造綠色循環供應鏈,開創出新的商業模式。
2019年台泥制定生物多樣性政策,包括復育珊瑚礁、礦區生態調查。生物多樣性研究員,是台泥新開的職缺,幫助評估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復育生態。
隨著企業永續資訊揭露需求提升,會計師不僅審計財務數據,還要查核碳排放。因此,事務所開始延攬環工、森林系等跨領域人才。
京冠生技從豆渣、茶渣與咖啡渣中發現商機,透過創新技術轉化為抗生素替代品、保健食品原料、甚至高級化妝品成分,還可以賣到海外市場。
碳盤查是什麼?因應全球暖化帶來的衝擊,究竟企業要如何做好碳盤查,釐清自身到底有多少碳排放量,進而制訂減碳策略?內文一次看。
全球百大統包工程公司之一的中鼎工程,不但是台灣首家、唯一入選國際道瓊永續指數(DJSI)成分股的工程公司,更已經連續9年列名其中。
廢棄物處理是總務部門其中一項業務,臺大醫院總務室主任梁靜媛在內部推動醫療永續,她坦承作為後勤,雖然處在比較被動的立場,「但不要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宥辰集團以砂石業起家,開發綠混凝土,也串連旗下子企業,打造循環經濟園區,切出永續商機,不僅降低運輸成本50%以上,2024年綠混凝土出貨量翻倍成長。
Patagonia被《時代》選為2023年最具影響力企業之一,且營收在過去10年成長超過2倍,其亞洲環境長接受專訪,分享兼顧永續與商業成功的祕訣。
嘉澎塑膠在2024年打破常規,率同業之先實施周休三日。施行至今,不僅同仁加班時數未增加,毛利也提高。
台灣近年推動「淨零排放」政策,預計於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根據勞動部委外研究,高碳排產業將減少勞動需求,低碳排產業則將增加就業機會。
企業投入ESG不該基於「公司能對SDGs有多少貢獻」,應該抱持「企業經營本身就在支持SDGs」的思維來做。
擁有經理人、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 巨思媒體集團迎接 25 周年,在 2024 年發布台灣媒體產業第一份 ESG 永續報告書。
摩斯漢堡推出新業態「Stand by Mos」,利用「格外品」蔬果製作健康飲品,減少食品浪費並支持農戶。首店設於池袋站,未來將拓展至更多人流密集區域。
2023年,泓德能源成為首家在台灣創新板掛牌上市的能源廠商,營收5年內飆升5倍,從2019年11.6億元成長至2023年58.5億元,並預計2024年第三季從創新板轉一般板上市。
在淨零轉型的趨勢下,化學工業如何減少廢棄物又實現經濟效益成為一大難題。永光化學2017年成立循環經濟推動委員會,並將概念導入全集團,為產業找到新路。
永續發展是一場馬拉松,企業如果能運用創新與在地優勢,打造負責任的供應鏈,促進利害關係人參與,不僅能為企業永續經營立下根基,更能推動社會整體永續轉型。
太古可口可樂近期宣布雪碧要換掉綠瓶身,改成透明瓶,這件事情竟然和 ESG有關?公司旗下有60個品牌、每年使用塑膠超過25萬公噸,他們該如何推永續?
2024 年台灣最佳企業雇主獎揭曉,共92家企業獲獎,反映出對Z世代多元化職場的重視。今年新增環境永續和多元包容獎,14家企業更獲金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