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商周出版發行人。曾任《卓越》雜誌、《保險行銷》雜誌總編輯,曾被金石堂書店選為 1997 年出版風雲人物。何飛鵬部落格
要做什麼事,就要找正確的人來做,千萬不要遷就現成的人選,勉強將就使用,這永遠不會有好結果。
諸葛亮八十六字《誡子書》,道盡了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也給了我深刻的體會。
職位高的人最忌耍官威,官威會讓人心生怨恨,敢怒而不敢言,輕者消極配合,重則含恨報復,職位高者,請遠離官威吧!
批評老闆,是組織中最常見的現象,中階主管處置不當,則是引起風暴的關鍵。快速將員工不滿的情緒向上傳達,讓組織能檢討改進,這是中階主管的「天職」,也是組織中沒有明文的潛規則。
任何事都有截止日,與其到截止期才匆促下決定,犯錯的可能性大幅提高,不如及早下決定,做一個遇事明快果決的人。
對不稱職的人,主管要正視問題、立即處理,絕對不可因循苟且。猶豫,或心軟、拖延,會引發更大災難。有一個不可靠的隊友,比沒有隊友還可怕。
控制體重、持續進修,為何持之以恆那麼難?養成自律,最好的方法是形成習慣,把不喜歡做的事,變成習慣。每多做一次,就離習慣越近,而意志力的作用就少些,最後自律就形成了。
事與物是死的,可以任由人「管理」。可是人不同,人有心、有感覺,如果對人用管理,絕對不可能得到最佳的結果。好的主管要「領導」人,而「管理」事和物!
34 歲,我主動離開媒體的舒適圈,因為我已經過了將近 5 年的安穩舒適的日子,我覺得繼續這樣下去,我的一生不會有不一樣的成就!
專長一定要求其深,求其精,許多人窮其一生只專研一種專長,最後變成理解最深的人,這種人通常擁有最大的成就,也可能擁有傲人的財富。
我人生第一個工作就遇到幾個十分麻煩的同事。一個是霸道喜歡當老大的人,我們雖然是同事,可是他老是喜歡指使別人做事,倚老賣老,口氣就像是個長官。
「敢說敢做敢承諾」的人在職場中是稀有動物。大多數人要不是對自己沒信心,要不就是信奉不要強出頭的原則。敢說敢做敢承諾的人,能力才能快速成長,讓自己成為一個職場的傑出人士。
主管的功能是「帶領」團隊完成組織交付的任務,而不是自己動手做。如果團隊不會做事,主管就要一邊動手帶頭做,一邊動口指揮調度,負責把成員都教會,直到整個團隊上軌道為止。
組織的主管通常從一項專業工作出發,因為做得好,所以成為主管。可是主管做久了,再加上經過一再的升遷,就會變成一個單純的管理者,只會管理,只會要求別人去做事,自己變成一個無應變能力、無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公司正在研議啟動一項新事業,我親自召開了幾次籌備會議。有一位主管負責的業務與這項新事業關係密切,我原本以為他應該會提供許多意見,沒想到他始終沉默不語,沒有做正面回應,也沒有表態反對。
成為一個好主管會經歷 4 個層次:接受、認同、尊敬、愛慕。大多數的主管,都能做到接受與認同,進而有效推動組織任務。但要贏得部屬信賴與追隨,主管必須往尊敬與愛慕層次邁進。
一個年輕人來請教生涯抉擇,這位年輕人最後是否辭職,我沒有追問,但我只是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協助他仔細檢視抉擇是否正確,這是我的工作習慣,在每一次下結論時,我一定會問一連串的為什麼?我不會接受一個簡單直覺的答案。
有些時候不符合政府、公司的規定,即使會讓公司有額外的付出,寧可給員工多一些方便,多一些福利。因為真正做事的人是團隊,愛惜團隊,組織才會得到最大的利益。
一個團隊的主管想要結束底下的一個部門,他主動來找我商量。對於這個主管來說,這個要結束的部門,占了他整個團隊業績的50%,對他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但是他仍然下定決心主動裁撤。
年輕時候當記者,白天上班時是記者的自由採訪時間,只有晚上要回報社寫稿、交稿。大多數的時間自己安排,白天你可以做自己的事,也可以去採訪。
每天在工作中,我都會發現我的團隊會發生一些不可思議的錯誤,雖然都是些小錯誤,也許也無關緊要,不傷大雅,可是這都會引起我極大的不滿,因為這是工作中很「低級」的錯誤,理論上這些錯誤只要夠細心,都應該可以避免,可是類似的錯誤都層出不窮。
職場中,所有的人都是相互合作的共生共榮關係,一定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讚美別人的成就,別人也就會不自覺地還給你掌聲,從而出現「人捧人,愈捧愈高」的相互拉抬現象。
權力來自升遷與頭銜,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沒有權力但能夠做事,能完成更大的任務。通過先有責、沒有權的考驗,就代表我們已經有能力承擔更大的責任與更高的職位。
一個同事告訴我:有一本書應該很有市場,他很想出版這一本書。我說:你認為這一本書會賣多少本?他愣住了,一時回答不出來。我告訴他,回去仔細想這個問題,想清楚了,再來和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