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商周出版發行人。曾任《卓越》雜誌、《保險行銷》雜誌總編輯,曾被金石堂書店選為 1997 年出版風雲人物。何飛鵬部落格
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意見不同的時候,如果要一起工作,一定要有相處的遊戲規則,讓大家都知道,在什麼狀況下,要聽誰的,組織才能有效運作。
用文字說明事情,往往言人人殊。但是數字是客觀可量化的描述,每個人接受到的都是精準的訊息,不會有感覺上的誤差,也具有說服力。
擁有自信,擁有看法,擁有思考,才有一個人存在的價值。
一個年輕人問我,他在求職過程遇到許多銷售的工作機會,但他非常排斥,問我該怎麼辦?我給了他一個親身體驗的建議:
沒有權力,別人都不聽你的?多年職場經驗告訴我:能運用權力以外力量的工作者,才是真正能幹的工作者。
員工把公司看成是自己的,主動積極為公司多賺錢,是經營公司的最高境界。要讓員工擁有這樣的想法,得先從各營運單位的負責人及其團隊的核心幹部著手 >>
他是進退有度的年輕人,謙虛、有禮、努力學習,是我很少見到的「富二代」,但沒想到他的內心,卻為外界的評價與說法,反覆糾結,痛苦不堪。
偶然知道一位優秀員工,打算要離職?主管該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千萬不可當面詢問,原因請聽我說來。
許多主管都有一個誤解,把團隊不夠強、不夠好,視為組織無法達成目標,無法完成業績的原因。然後不斷向外找答案,卻不知道團隊不夠好,是自己造成的結果。
大多數新創公司會面臨到,產品還不夠好,不太好賣,薪資給不起,很難聘到好的銷售人員。此時,創業家自己要先跳下來做業務,先把自己變成超級業務人員。
欠缺分析思考的能力,所以對陌生的問題,無法透過分析論證,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是許多工作者普遍的缺憾...
工作中出錯是難免的,但不管如何,一旦發生問題,最重要的事是「解決」,而不是解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最好的彌補錯誤的方法。
這就是我觀察同事、培養幹部的方法,透過「看法、想法及提出方法」這 3 個步驟,以了解工作者的思維邏輯、人生態度、工作企圖,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面臨經營的挑戰時,「做對事,找對人,撐得久」,是我們逆轉勝的三段思考。
如果營運單位長期虧損,我通常會訂 3 年的時間調整。先給原團隊機會,讓他們自行調整;如果看不到改善,我會斷然換人,因為人變了,改變才會有可能。
人無時無刻不在對外溝通,而溝通的目的就是要讓人相信你所說的話。但是又該如何才能讓人相信你所說的話呢?兩個重點需要注意:
許多企業有不少奇怪的用人規定,像是非國立大學的畢業生不予錄用,導致好人才被拒於門外,把好人才送給別家公司,值得老闆們仔細思考。
中高階經理人的不知害怕,來自於過去的成功經驗與他所被賦予的頭銜。常見 3 種盲點,愈成功愈要留意,檢視自己有沒有⋯⋯
為何有能力的天才工作者,會成為災難主管?放棄三個優秀人才後,我學到的教訓。
每一個企業經營者都應該在企業內外部尋找具有代表性的領先指標,以作為企業經營的參考。
能協調合作的人,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要素。能與人合作者才能成大事,才能聚集天下能人,做出一番成就。
我有一次非常慘痛的領導經驗,一個極能幹的主管,很得我的信任,我完全放手讓他去發揮,很少去管理他,最後發覺他績效愈來愈差,等我發現問題時,想試圖去調整,
在 34 歲創業前,我是個不記數字的人,看到數字就略過。創業後,我立即遭遇數字的震撼教育,前六個月完全沒有去看公司的財務報表,直到財務主管告訴我⋯⋯
我年輕的時候,每當我犯錯的時候,我會非常的沮喪、懊惱,覺得自己為什麼會這麼笨,會犯下這麼愚昧的錯誤,接著我會知道懊悔無濟於事,接下來我會冷靜下來,仔細檢討為什麼會犯錯?如何能不再犯錯?為自己未來不再犯錯設下各種行為準則,以期未來不再犯錯。這是做錯改錯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