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玩物是分享免費軟體、Web2.0網站、Firefox應用心得,和撰寫電腦工作效率優化教學的資訊部落格。
雖然對專業團隊來說,有許多更高效率的訊息管理工具,但在大多數工作溝通、家族聯繫、社團討論上,「 LINE 」對台灣用戶來說,還是一個簡單直接,而且大多數人都能簡單加入的選擇。(只是要小心:我們真要用 LINE 談論公事嗎?小心即時反害了工作效率 )
我在電腦玩物介紹過許多流程圖、甘特圖與統計圖表工具,不過它們大多是適合電腦使用,當然,有些線上工具網站,在手機瀏覽器上打開也能直接使用,不過就是操作起來沒有那麼輕鬆方便。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七款我自己嘗試過,覺得有適合手機的操作介面,可在手機上輕鬆製作各種圖表的 App。
最近重讀了「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利用之前分享過的「電子書閱讀方法」,在零碎時間讀,在有啟發處畫上重點,最後把畫上重點的段落匯出成筆記,重新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並加入個人的想法詮釋一次。這是我覺得頗有效,也能深讀一些重要書籍的方法。而最後,我自己為這本書總結了五種「拖延心態」,作為幫助自己隨時「覺察」的提醒。而既然整理了自己的重新詮釋,並且這又是跟時間管理很有關的心得,所以也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邀請大家一起討論。這裡要說的「拖延」,指的是「沒辦法前進,但也沒辦法放下,導致重要事情停滯不前,並且造成我們心理
收到一位老讀者來信,提到他的困擾:「我的工作大多都是例行性事務,像是每天處理固定文件資料、進行固定整理、最後進行固定編排產出。但在工作效率上還是有很多困擾,發現自己常常漏東漏西,會重複犯錯,也不時在工作流程上出現新錯誤。我也很希望能改進這些問題,每天都會寫反省日記,但問題為什麼還是重複發生呢?」讀者給我看了他的工作流程清單(經過一些修飾,隱藏隱私資料):早上收齊國外來的新郵件。整理好並印出,做成報告送給主管。也提到他在反省日記中,寫得很詳細,會把「為什麼犯錯?當下想法是什麼?結果是什麼?為何被主管糾正?
知名的記帳 App 很多,其中許多都經營多年,累積大量用戶,並且持續更新,像是現在可以掃描發票、當作載具的「CWMoney」。或是演化到現在具備跨平台、多人記帳的「AndroMoney」。而介面好看、操作親切的選擇更是眾多,「Monny」、「Spendee」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最近看到一個提供免費商務簡報範本下載的網站:「 Templates by 24Slides 」,來自 24Slides 這家簡報設計公司,平常提供的是幫別人修改簡報設計的服務,位於印尼,如果上 Google 地圖查詢可以看到他們公司內很歡樂的圖片。
我在電腦玩物撰寫的「出國旅行記帳分帳不混亂教學:免裝 App 的記帳表格範本下載」一文常常被分享與討論,很多朋友都跟我說,很喜歡那個利用 Google 表單與試算表就能完成的分帳方法。
去年下半旬,因為在籌畫今年的出國自助旅行,第一步就是買機票,於是就開始關注各家航空公司,也包含廉價航空的機票票價。那時候有些航空的票價還有點貴,有些廉航的班次還沒有開放出來。但是要一直保持關注,又是很麻煩的事情。
有不少朋友喜歡紙本手帳,其中更進階者,不只是買本空白筆記本開始寫而已,還會自己設計許多筆記頁面,在筆記本裡黏貼各種計畫表、行程表、日記、行事曆,讓一本筆記最後變得鼓鼓的,但也承載了主人豐滿的想法與人生。
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整理節慶」的概念,作者近藤麻理惠説整理要像節慶一樣,一次做好做滿,不要東整理一點西整理一點,而是下定決心一次整理到位,那麼以後就再也不會回到混亂狀態。聽起來很奇妙?其實邏輯很簡單。原本東西很雜亂、沒有定位、要與不要的混在一起,如果每次整理一點,那整個環境還是混亂的狀態,所以每次有新的東西進來,就會繼續累積混亂,導致怎麼整理還是會愈來愈亂。但如果可以一次把所有東西整理到位、一次把不要的東西清空,那麼接下來有任何新的東西進來,就只要把新的東西「歸位」即可。因為
在電腦玩物上有兩篇 Google 工具的延伸活用文章很受歡迎,分別是:「Google 表單不是只能做問卷, 你沒想到的10個活用案例教學」、「Google日曆不是日曆,你沒想到的10種活用案例教學 」。在這兩篇文章中,我分別用實際的應用案例,分享了這些簡單工具的意想不到用法。而今天這篇文章,我想整理一下「 Google 試算表」這個表格工具的活用案例,利用 Google 試算表可以當線上資料庫、可以多人協作、可以安裝外掛,一起來看看有沒有辦法實際在什麼應用案例上活用。尤其這幾年來, Google 試算表
「早起」這個詞彙很容易讓人誤解為要比別人更早起床,或是一定要凌晨四五點就起床才算早起,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早起的人,而想要更早起床?結果讓自己早上更累?但這其實是個迷思。
放下焦慮,不一定是很麻煩的事情,麻煩的是我們什麼都沒有做,讓煩惱持續在腦中變成爆炸般的焦慮。如何擺脫假期症候群?收假前我會用一個小時列煩惱決策清單。
或許你會在使用 Google Chrome 時,允許 Chrome 儲存登入網站時的帳號密碼,這樣下次可以更快登入。也可能你的 Chrome 有登入 Google 帳號,並且讓 Google 上傳你的帳號密碼,到了其他電腦、手機時,就能同步管理。
如何設計一個更容易做得到的習慣?為什麼有些習慣成功養成了,有些習慣最後卻失敗?
有了「思考模型」,才能去善用工具。有了「思考模型」,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更快想通難題的前面幾個關卡,因為,你會開始知道怎麼去想更有效。
上個月, Google 簡報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更新,我分別寫了三篇文章來介紹。其中, Google 簡報內建的「商務資訊圖表範本」,讓我們直接插入時間軸、流程圖、金字塔圖等等不同的圖解,省下我們另外再去找簡報範本的時間。
「樞紐分析表(資料透視表)」是使用 Excel 或 Google 試算表整理資料時,很重要的一種資料統計方法,我曾在「Google 試算表樞紐分析表範例教學,像 Excel 般資料快速重整一文中寫過教學。當資料數值很雜亂時,只要善用樞紐分析,就能快速的總結出一些統計結果。
今天是 2017 年的最後一天,所以來幫大家準備一篇「列印 2018 年度行事曆」的文章。在這篇文章裡,我準備了五種列印行事曆的方法,有的可以幫你做好年度計畫後列印出來,有的則可以列印出精美月計劃日曆,到時候放入筆記本或貼到牆上,開始新的一年的行動。
「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最早由日本的今泉浩晃博士提出,是從佛教思想發展而來的一種思考方式。後來有佐藤傳將其發展為知名的「晨間日記」筆記法。也有由日本管理顧問松村寧雄發展出來,更有系統性的做人生計劃、企業規劃的九宮格方法。我在電腦玩物的「九宮格筆記法 Evernote 實作,跳脫直線的表格思考術」一文中,也有介紹過這樣的方法,我們不一定要從佛教的思想進入,就是把九宮格方法當作一種可以激發你更全面、更平衡的思考,了解人生重要優先次序,並且跳脫直線去發展出每個面向脈絡的方法即可。而昨天,和張永錫老師討論他即將
我之前曾經發生過這樣的小事件,在前往講座課程的公車上,正準備著等會的簡報內容,忽然想到如果其中一個論點,可以畫成一個數據圖表來解釋的話更好!當下想著圖表可能的樣貌,但因為站著只有手機可以用,那個情境並不方便拿出電腦畫圖表,等等也沒時間,於是...
昨天在「從 XMind 轉移 Coggle ,比想像更好的中文心智圖同步軟體選擇」一文中,讀者提到我的工具文章通常不會只是功能介紹(當然偶爾還是難免),更多的是有我從需求出發的分析,以及親身體驗的應用心得,這也是我的推薦不同之處。
今天看到 Apple App Store 推出了一個專題「優質睡眠,揮別熊貓眼」,我自己在電腦玩物也常常撰寫跟睡眠、早起相關的工具,也喜歡分享生活習慣有關的心得文章。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借題發揮:
最近這篇文章:「【晨型人計畫-4】晚上列待辦清單,養成早起習慣跟你的鬧鐘無關」提到,在昨天晚上先找到今日的動力事件,那麼今天早上早起就不是難事,而不是依靠鬧鐘去「逼你起床」。例如我之前也介紹過的一些強制把你叫醒的鬧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