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中國惠普總裁、美國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富士康集團副總裁、富士康集團子公司香港上市的富智康CEO。 2013年9月投入中國創客運動,協助指導創客創業。
今天下午有一位過去的部屬遇過問題,尋求我的意見。和他的這段對話,其實反映了不少人的盲點,我想,或許對一些職場的朋友也有參考價值。朋友們如能從中看到重點,相信會有所啟發
人生走過了大半輩子,如果說有所感悟的話,我最大的心得是,「這個世界是平衡的」。
在我寫了[〈有效的談判策略:不要零和、雙贏博奕〉][1]一文之後,接到許多朋友的提問,他們對於在議價場合的談判技巧非常感興趣;因此,利用這個颱風天,我就來談談如何議價。
最近華航的兩次罷工談判,佔據了主流媒體的不少版面、在網路上也有鋪天蓋地的討論;談判的結果,是資方對於勞方的訴求照單全收。
在我 40 年專業經理人職業生涯當中,我有過兩位美國的導師(Mentor)。先說第二位吧,他就是將我招聘進入德州儀器的前董事長兼 CEO ── Tom Engibus;目前還應張忠謀的邀請擔任台積電的獨立董事。
組織內的階層關係,使部屬很難直話直說,大部分的時候,當員工的還是會選擇順著毛的方向摸。就算主管自認親民、和第一線員工站在一起,也很難避免這樣的情況。
我年輕的時候,有許多朋友問我「管理」和「領導」的區別是什麼,而我自己也常常在思索這個問題。 我心中明白這兩者是不一樣的,但要如何用一種簡單直白的方式,才能讓很多人都能很容易地瞭解呢? 做為一個跨國
很多人都認為要為自己的職涯訂定目標、計畫,讓自己有前進的方向。但曾歷任惠普、德州儀器和富士康總裁,現任Terry & Friends創客社群創辦人程天縱卻奉勸所有工作者千萬不要這樣做,**「這樣只會讓
上個星期,有位臉書朋友向我請教:他現在已經在做財務分析的相關工作了,但很糾結在是否應該出國再念一個財務碩士的學位。他提到,想要出國念書的目的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