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的台灣女生,工作地點遍布亞太多國;平均每年飛行 8 萬英哩、每月出差 20 天,足跡遍及 30 多國。 大學畢業第一天起就踏入職場,已累積 25 年工作經驗,從最傳統的紡織業到科技產業,本土企業到外商。 平均每 4 年半,在職業發展上大躍進,由行銷主管晉升為北亞洲區域負責人,主要執掌銷售、技術、行銷和營運。希望可以藉著在外商擔任跨國專業經理人的 20 年經歷,與讀者分享各種管理上的挑戰與經驗。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生,工作地點遍布亞太多國;平均每年飛行 8 萬英哩、每月出差 20 天,足跡遍及 30 多國。
大學畢業第一天起就踏入職場,已累積 25 年工作經驗,從最傳統的紡織業到科技產業,本土企業到外商。
平均每 4 年半,在職業發展上大躍進,由行銷主管晉升為北亞洲區域負責人,主要執掌銷售、技術、行銷和營運。希望可以藉著在外商擔任跨國專業經理人的 20 年經歷,與讀者分享各種管理上的挑戰與經驗。
關於「空降主管」,我自己當過也嘗過教訓,也曾經遇到多次不爽空降部隊、又逐漸接納的經驗。一開始的對話是很重要關鍵步驟:
遠距工作下,在職父母如何兼顧多元角色?在家上班的日子短期不會回歸正常,只能改變自己的時間安排和習慣,來適應新生活。
疫情期間,業績不好怎麼管?公司人事凍結,你敢開除績效差的員工嗎?世道愈不好的時候,團隊問題愈會浮現,這也是考驗領導力的最佳時機。
疫情期間看不到、摸不到,主管就要求員工開始交各種報告,開各種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一些主管,當他愈無法掌控你的時候,就愈想控制你?
在職場上,該如何看待「犯錯」?員工犯錯、或是主管自己犯錯時,應該怎麼處理,才能讓不好的經歷更有價值,讓我們可以從中學習?
年中、年底各種忙,其中之一就是忙幫員工調薪。在主管的位子,面對這麼多的團隊成員和這麼有限的調薪預算,該如何決定誰多誰少?
面談後,若調薪沒有達到你的預期,你會怎麼做呢?在跨國管理時,我發現台灣、韓國、中國、日本的員工面對調薪、爭取加薪的態度大不同>>
如果部屬是拼命劃清職責界線,令人氣憤的「理由王」該怎麼辦?主管能做的,就是當團隊的明燈,把這個暗黑案件給翻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