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是勞工養老的依據,但日前卻成為憲法法庭攻防的焦點,究竟強制提撥退休金是否符合憲法?大法官依照憲法精神作出裁決。
SBL球星吳姓球星遭爆打假球及簽賭,地檢署指出恐涉「背信罪」也正如火如荼偵辦中;上市櫃公司經理人也可能因決策失誤,涉及「背信」,究竟什麼是「背信罪」?
契約是民法中動用最多條文加以規範的事項,最主要在於契約對經濟活動及商業交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根據簽約雙方對內容認知不同,法院會做出不同的裁決。
本票的效用有多大?即使是文具店購買的10元玩具本票,只要符合票據形式,債權人就能請法院立刻強制執行,所以如非必要,本票千萬別亂簽。
《人選之人-造浪者》中的台詞「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掀起台灣的MeToo風暴,究竟在法務層面是如何判斷?又該如何善用法律自我保護?
股東會是決定重大經營決策的場合,有時大股東兵戎相見,也是法律意見的戰場。主管機關頒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會議事規則》,就是為了預防各種擦槍走火。
企業用不實財報造假,會計師在不知情下蓋章,導致投資人被騙進場,不只企業要接受起訴,就連會計師、事務所都要受罰,對於專業人士而言,謹守職業操守相當重要。
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大家熟知的有著作權、商標跟專利,但營業祕密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營業祕密需要怎樣的要件才能認定?這可不是企業自己說了算。
企業對求職者了解愈多,愈能找到好員工,但在索取求職者前公司的薪資等資料時,必須得要對方點頭,以免誤觸《個資法》。
國民法官制度在 2023 年開始實施,民眾只要符合資格就有機會跟法官一起判案。這場司法變革對企業與民眾來說,除了增加法學常識外,還能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