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 )於2015年10月22日表示,他準備將個人名下近三分之一的推特持股、約62億新台幣,分送給約330名推特員工,平
覺得自己比別人努力,就一定會比別人得到更多。會這麼想的人不少,卻陷入了「付出=收穫」的盲點。 擁有團隊關係輔導經驗超過20年的江緯辰,在為一些公司進行企業訓練時,常常聽到很多員工抱怨,自己明明很努力
曾在Google人資部門工作的史考特·貝根(Scott Bacon),在他工作的一年間收到了大約300萬封履歷,「這就是Google對人才的吸引力」 面對茫茫履歷大海,他說據統計,「人資只會考慮6秒
外界對Google員工的想像,大多脫離不了「聰明」兩字,但是從Google台灣區總經理陳俊廷的角度來看,聰明,並不保證你就會被Google視為重點栽培的人才。陳俊廷表示,能夠在Google取得升遷
> 同職不同酬,有何不可?薪酬不平等,才能真正做到獎賞公正。 Google努力打造健全的企業文化與內在報酬制度,例如強調企業使命、追求透明度、讓員工有發聲權、給予大家成長與失敗的空間、提供大家合作
你一定想過,你的薪資合理嗎? 或者該多少才合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怎麼定義「薪資」? 正確的來看,薪資包括了兩個主要的部分:「貨幣收入
「Google 的一位員工,某天和同事們聊起了薪水這個話題,聊著聊著,他們便突發奇想設計了一個電子表格,將自己的工資填寫到表格中,並將其上傳到公司內部的社交平台。沒想到這份電子表格以極快的速度傳遍了
他是臺北市長柯文哲競選廣告的幕後功臣,也是「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人」。他是盧建彰,在29歲那年就當上智威湯遜廣告創意總監,獲獎無數,他曾幫Mazda、左岸咖啡、賓士等知名企業拍過廣告,片片膾炙人口。雖然
在理想的職場裡,我們都相信「努力必有回報」「薪水低是你沒競爭力」,不過現實世界可沒那麼天真,你的努力跟回報常常不對等,薪水高低更可能和工作能力無關。舉例來說,身為上班族的你,是否常覺得自己對公司的貢獻
假如有一位員工說,哇!我的老闆真棒,每個月都來跟我握手、打氣加油,我們公司薪水是業界倒數第一名;另一家公司員工說,公司高階主管因為店太多了,一年只能來(走動)個三、四次,但我們的薪水比別人好很多。如果
最近獲邀擔任「[經理人讀經典][1]」活動的主講人,一位來賓問到:「什麼是真正的自信?」我回答:「自信就是願意承認錯誤、並從中學習;自信也是接受別人有很多地方比自己好、能欣賞別人的優點。」 我的父親
在知識經濟時代裡,「人才就是資產」的道理人人都懂,但究竟該如何挑選「對的人」呢? 每年都會收到 200 萬封如雪片般飛來的履歷,Google 人力資源部高級副總裁拉斯洛.巴克透露了
大家都在喊房價太高買不起房子,但在高空屋率的地區卻仍有一堆便宜房子賣不出去。人人都想往市中心蛋黃區擠,卻沒什麼人願意搬到蛋白區邊緣,房價便宜一大截的地方住。 ###只有右半邊的M型化就業市場 M型化
許多企業在找尋外部人才時,人力資源與用人單位皆會做適當分工。人資單位通常負責運用不同的管道,募集應徵者。在這同時,也蒐集應徵者的個人履歷資料,做第一關的篩選,把不適合應徵條件的人先從名單中剃除。接下來
很多人問過我,”人才招募” 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呢? 我的答案是 “行銷”。 通常在企業裡,招募工作理所當然會交給人資部門負責,但我相信擔任人資工作的夥伴都會認同「高薪不見得找的到好人才」這句話,雖然
今年第一場校園徵才博覽會於三月初在台大登場,根據1111人力銀行最新調查,今年應屆畢業或退伍的準社會新鮮人中,高達7成3預計立即投入就業市場,創下近5年新高。 這看似樂觀的統計,背後卻隱藏著人資主管
我認識一位前輩,在香港某一家非常知名的金融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有一次他告訴我們幾個年輕晚輩說,香港有一些手工訂製西裝的老師傅,製作的西裝非常精良、而且很便宜,所以好幾次
###從企業內部「開源」,從高管身上「節流」 **成本最低的「找錢法」,就是從企業內部把錢找出來**。 第一步是把過去覺得沒那麼急迫,或擔心賣掉會造成損失而囤放的資產(如投資、存貨、閒
在年終的策略校準會議之後,我決定把兩個不同的團隊合而為一,由其中一位主管領導。 這位主管在知道兩個團隊的薪水之後,不知如何處理,因為雙方的薪水有明顯的差距,原來分屬不同的單位,薪資水平有落差,可以
你一定有這種經驗,明明很熟悉的工作,卻因情緒不佳,而花了比預期更久時間才完成。情緒,不只影響人的決策和創造力,甚至左右整個團隊的士氣高低。 因此《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
培訓就像**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一套教材要培訓一群人,就會因各人**學習能力優劣、經驗歷練多寡**,產生不同的學習成效;再加上**努力程度不同**,更會使培訓結果產生天差地遠的差異
( 接續<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上一篇的主題](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41428)</spa
我想是因為自己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緣故,朋友們都很習慣詢問我關於轉職相關的問題,最近身邊有二位朋友不約而同地打算轉職,然後再加上這個部落格接連地接到幾位網友類似的詢問,所以我想在此分享這個對很多人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 有一個富翁有二個兒子,有一天富翁過世了,留下上億元的財產,他的遺囑中指定由大兒子分配財產,但是必須經過二兒子同意,如果二兒子不同意,則財產全數捐給慈善機構。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