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商品品質很好,為何顧客還是不滿意?如何增加回頭客?日本電商社長佛心分享「賣愈少、賺愈多」的經營術,只要做好這件事就能提升顧客滿意度,養成死忠鐵粉!
漲價最怕顧客流失,若品牌能掌握消費者心理變化,在溝通價值時,就有更多策略可運用。否則一旦調漲價格,就有可能讓價格調整成為業績衝擊的致命傷。
行銷的目的就是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順利拓展自己的品牌。假如你是產品行銷經理,要把《孫子兵法》類比在業務上,敵人就是競爭對手的產品,勝負關鍵在於攻占消費者的心。
覺得自己總是寫出空泛的文案嗎?那些暢銷商品的行銷文案有什麼不一樣?記住:消費者討厭閱讀!想在瞬間抓住消費者的目光、提升業績,以下 3 個技巧要學起來。
某些詞彙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刺激大腦的特定部位,對行銷人員來說,使用正確的詞彙更可帶動銷售額。想要文章點擊率高,不妨試試 3 種詞彙類型:
在印尼做商業開發十分看重關係,在沒有任何聯絡管道及人脈的情況下,新人卻一次就約到最高層長官!怎麼約到的?他的答案讓我心生佩服。
PChome網路家庭今日召開股東會,針對過去一年獲利不佳的問題,董事長詹宏志大膽承諾,網家今年獲利沒改善,就把自己薪資變成零。
主計處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3.38%,連續9個月破2%通膨警戒線,更持續2個月破3%,創下9年半來新高。通膨壓力,讓價格如何調整成為難題。
UNIQLO透過IG直播幫顧客超前部署購物需求,讓 7 成觀眾變顧客,6月中將進一步推出「U先取」,迎接後疫情消費。
在一場買賣中,銷售人員做的第一重要行動是「成交」,接著便是「附加銷售」,亦即使顧客實際購買的,比他們原本打算購買的更多。
企業如果想要無痛漲價,需要先思考合適品項。民生必需品由於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高,只要些微調漲就會影響銷售;奢侈品或個人嗜好物,反而不易受漲價影響銷售。
王品集團前營運長曹原彰分享,餐飲業在決定漲價前,應該先想辦法提高、創新產品價值。同時進行人力、店租、產品組合的調整,檢視所有可能節省成本的空間。
「量販女王」何默真指出,當通路面臨漲價壓力,會先嘗試調整促銷價折扣,上調定價為最終手段。同時,預期旺季需求、要求廠商提早生產,也有調節物價作用。
有些客戶願意付出比目前定價更高的價錢,代表還有潛在獲利空間,企業如果能善用差別定價,針對不同客群的需求規劃產品與價差,就能開發更多獲利。
消費者對價格調漲非常敏感,企業考慮漲價前,應先了解消費者對價錢變化的容忍度、可承擔的銷量衝擊;同時也要掌握市場競爭對手動向,提前預測行為,儘早做應對。
為了拓展未來,你必須記錄當下!日本第一女公關的工作術:習慣寫日記,並且活用 LINE 當記事本。為何要做這些事?傳道謝訊息時,厲害的人會多做什麼?
全家、7-11、全聯、萊爾富等零售業積極投入福袋戰場。小小一個福袋,品牌背後打的是什麼主意?有什麼商機?
有一項名為「250 定律」的人際往來原則,意思是一個人平均會跟 250 人產生連結。換言之,處理客訴時,如果讓一位顧客感到不滿,將和250人為敵。
「4000 萬的保單合約」對我來說很大,但對已經和我約定碰面的其他客戶來說,我今天不去赴約,就表示對方得配合我改期,這樣給人家添麻煩太自私任性了。
第一次和客戶見面時,該做什麼才好呢?這對業務員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問題。第一印象的好壞,將大大影響業務員與客戶的關係,當然必須小心注意。
7-11的吐司賣得比專業烘焙品牌 YAMAZAKI 的還貴,為何便利商店可以賣比較貴? 從競爭者角度來看它的優勢:
多數業務都想跟客戶搏感情,不敢得罪客戶,面對客戶帶來的吵鬧小孩,也只能放任他們。但亞洲賣車女王陳茹芬卻不這樣做,超強業務心法,輕鬆解決客戶痛點。
業務如何辨別「雜牌客戶」「喬裝客戶」「偷渡客戶」以及「禍心客戶」是否就在他身邊?顧客其實分成 4 種,如果召來「麻煩客戶」,小心過度服務、犧牲毛利!
讓客戶檔案發黃、過度挑選客戶?業務絕不能犯這13個錯誤!否則就只是「消耗自己」的銷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