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近日又爆裁員,在Instagram、 WhatsApp和現實實驗室Reality Labs等部門約100名員工。
主管為了鼓勵好人才,往往會給他們機會管理團隊或接更大的任務,雖然出於一番好意,但有時可能適得其反,加速人才陣亡。
「面試風格評估法」依據個性與表達傾向,將求職者分成「魅力型、挑戰型、審視型、和諧型」等 4 種。減少面試官自己依賴第一直覺選人的偏件。
根據《2024 年職場年齡歧視調查》報告,職場上的年齡歧視問題愈發嚴重,尤其是在薪資部分。高達 49% 年滿 40 歲的員工薪水低於年輕同事。
2025年台灣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即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連帶影響職場的主要勞動力,為了鼓勵45歲以上中高齡勞工就業,立法院近日修法。
波音公司(Boeing)近期陷入財務危機,包含罷工、新機延遲交付等。新任 CEO 於員工備忘錄表示,將大裁 1.7 萬名員工,以減少成本支出。
富比士(Forbes)公開 2024 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國泰金控以第 75 名成為台灣企業第一,華碩排名第二,微星及台積電排名提升,成為第三、四名。
有意識去主管化(Conscious Unbossing)興起,Z世代拒絕擔任管理職,尤其是中階管理職。面對職場趨勢,企業應針對管理職進行改革。
美國的泵浦製造廠卓勒(Zoeller)在台設立的子公司台灣卓勒,在2023年榮獲HR Asia亞洲最佳雇主獎,但在2018年面臨離職率高達9成的困境。
根據 KPMG 2024 年全球 CEO 前瞻大調查,76% CEO 相信,雖然人工智慧(AI)技術在加速發展,但不會對企業員工數量產生影響。
《腦筋急轉彎2》製作過程中,出現了皮克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加班潮。許多人被迫一周工作7天、獎金發放也引爆前員工怒火,更刻意削弱 LGBTQIA+ 情節。
「當你照顧好員工,他們就會照顧好你。」重視員工福利,才能提升歸屬感,是一個普遍的邏輯。但你有思考過,公司有必要關心員工的財務狀況嗎?
BCG在2024年發布研究指出,生成式AI能加速90%人事行政作業流程,將招募時間縮短50%。實現這項成就的關鍵,是數位化和風險控管能力。
最低工資確定調漲到28590元、時薪190元,114年1月1日實施。這對企業會有哪些影響?有可能跟進加薪嗎?
104調查指出,2024 年的整體平均月薪為 4.7 萬元,涵蓋 43 種職務,其中有 26 種職務的平均月薪低於此均線。
隨著 Z 世代進入職場,反向導師制愈來愈受重視!年輕員工成為導師,向職場前輩分享新科技和價值觀,能幫助年長的工作者更快掌握科技、文化或價值觀變遷。
同事休育嬰假,你能得到最高 10 萬的獎金!日本三井住友怎麼想的?根據日本商工會議所 2023 年調查,日本中小企業中約 6 成企業男性員工沒休過。
一般人在面試時容易落入的三個陷阱—「動機」「文化契合度」「個性」。典型的失敗面試就是「詢問動機」。
常見的「一年一聘」、「一年一簽」、達標續聘的定期契約,真的合法嗎?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邱羽凡來解答。
根據蓋洛普(Gallup)研究,51% 的美國員工目前正在觀望或積極尋找新工作。不過,如果企業能及早識別和應對員工的不滿,是有機會預防員工離職的。
假承攬、真雇傭,業主小心違法!健身房、養生館,甚至醫院門診護理師,都出現承攬取代雇用,被要求按照班表、繳業績報告等等,這樣公司就必須支付退休金和資遣費
不少人會抱怨自己的主管不會管理,事實上,這可能是真的。據調查,有 66% 的主管沒有受過培訓、多數員工認為主管要受到更多訓練,而專家提供幾種建議。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崛起,職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報告,未來 6 年內可能有多達 1200 萬名美國勞工將被迫跳槽。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調查,美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國的勞動人口正在迅速減少,將無法滿足製造或服務的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