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4 月上市後,全球最大音樂串流平台 Spotify 下一步的重心,無疑是如何讓「付費會員」人數,也是最大獲利來源再成長。但 Spotify 不慌不忙,出的第一招是讓大家都先「入場」,在美國已經增加免費用戶用 App 聽歌的權限,別於過去只能聽系統隨機播放的歌曲,現在開放 15 個播放清單的歌曲,可以讓用戶自己選擇播放。
無論你是開店做生意,或者在公司內要替產品訂價格,都是以什麼標準決定出商品的最終售價?我曾拿這個問題去問幾位開店的朋友,統整答覆後,發現似乎不少人都是「憑感覺」,只要高於成本、同業賣多少也賣個差不多的價錢就好,卻沒想過其中道理。
折扣促銷造成收入大幅增加,利潤一定會增加嗎?會不會白忙一場,得了面子失了裡子?或者在什麼條件下,利潤才會真正增加?折扣促銷是不是有其秘訣?
2017 至 2018 年電商市場競爭激烈,在眾人將目光集中於 PChome、蝦皮的補貼大戰之餘,台灣本土垂直電商創業家兄弟默默耕耘,在挾帶雄厚外資資本的蝦皮購物、兩大本土電商龍頭的夾擊下,2018 上半年仍舊繳出亮眼成績:合併營收達 24.49 億元、稅後淨利為 3263 元、每股盈餘 1.58 元,合併營收與毛利雙雙寫下歷史新高紀錄,稅後純益則創上櫃後的新高點。
詹宏志演講精華!網家董事長詹宏志從蝦皮進台灣的首日說起,談他從補貼戰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的心境轉折和策略思考。
2018 年 5 月 29 日,Gogoro 一早在內湖舉辦新品發表會,這場名為「我的街頭成人式」的記者會,早在開始前就引起媒體興趣,「這次 Gogoro 打算用什麼新品,迎戰各大燃油車品牌都相繼投入的電動車市場?」
一個短期電信優惠方案,意外引爆了台灣電信史上空前的申辦熱潮,全民熱瘋 499,大批人潮湧入門市搶辦。從企業策略的觀點來思考,你認為中華電信為何大動作地推出低價促銷活動?
近期業績沒有起色,逼得 H&M 用起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希望借助大數據的力量力挽狂瀾。H&M 開始打破其長期以來在各地門市保留相同庫存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演算法為每家門市訂定不同的銷售計畫。
降價就能救銷量?這是經營者常犯的錯誤決策!《精準訂價》作者赫曼・西蒙用經濟學來告訴你最好別這麼做,並提供一個更好的做法。
商品要上市了,但到底是要賣得比對手高、還是要低價搶進?訂價策略往往決定了商品大半成敗,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甚至曾表示,「評估一家企業唯一重要的因素是訂價能力。」
在紐約市附近有家叫做「希臘峰」的滑雪場度假村,連續好幾個冬天的雪量過低,客人無法盡情享受滑雪樂趣,客流量大幅下滑,再加上舉債累累讓公司陷入了財務危機。如果想不出辦法增加收入、償還負債,只能等著破產關門了。
這是企業想提高利潤,一定要懂得活用的定價策略之一:價格差異化。
針對這股漲價帶來的囤貨潮,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提醒,「這次漲價的風聲到底是誰先發出來的?」
消費者出現搶購潮,深怕自己買不到特價品、絕版品、限量品、稀有品或將漲品(就是即將漲價的商品)。花了很多時間排隊、搶購,很害怕買不到;這讓我想起許多年前,政府發放消費卷,期待刺激內需。照這種情勢來看,好像民生商品,每過一段時間放個風聲:即將漲價!似乎內需就會被誘發出來,然後搶購得差不多,再說短時間內不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