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的領導者,對於 2018 年有什麼樣的看法?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18 資誠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中,揭露 228 間台灣企業執行長,對經濟情況、未來風險,到數位人才招聘的見解。
全家正式發表了科技概念店,從店面的設計和安排,可以看出全家對於未來超商的想像。全家董事長葉榮廷強調,全家科技店的概念與一般人認識的無人商店,有本質上的不同,「冷冰冰的科技,其實也可以很有溫度。」
IBM 為了發展大數據、雲端服務,選擇雇用更多年輕新血,因此在過去五年內開除了兩萬名年紀超過 40 歲的員工,遭質疑有年齡歧視的問題。 IBM 轉型背後的秘密:五年內開除了兩萬名年紀超過 40 歲的員工 五年內開除了兩萬名員工
波士頓顧問公司根據 2013~2015 年的平均股東總回報(TSR,total shareholder return)分析了波動格外劇烈的 TMT 行業,看出在環境高速變動的情況下,股東回報前段班的企業都怎麼應變。
進入全球化、數位化、個人主義當道的 21 世紀,是否代表著工業逐漸消逝,大家不再走進工廠工作,改以服務部門或網路產業,為未來社會的主要樣貌?
2007 年,諾基亞(Nokia)成為手機產業的要角,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 40%,但才短短 5 年,市值就大跌 96%。而經過一連串的數位轉型與變革,2017年諾基亞的市值和最低點相比,已大漲500%。
當全世界都在瘋自動駕駛、機器人等人工智慧的時候,台灣其實已經慢了好多步。不過,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指出,還有3個機會,台灣一定要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