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花2個月時間,LINE購物就做到900萬不重複訪客、180家電商夥伴,還有3000萬件商品數,和7%的轉換率。在LINE這把大傘底下,一切好似理所當然,但背後其實是一段考驗耐心、耐力與爆發力的漫長旅程。
蘋果旗下語音助理 Siri 推出至今已經邁入第七年,但跟 Alexa、Google Assistant 產品相比「不夠聰明」始終為人詬病,究竟 Siri 為什麼會在這場智慧語音助理大戰中落敗?
英國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 · 霍金(Stephen Hawking)昨日辭世,享壽 76 歲。身體飽受漸凍症折磨,在接受氣切手術後喪失說話能力,靠著輪椅上的電腦與外界溝通,究竟科技如何幫助霍金與外界溝通?而這個聲音背後有什麼故事?
「這是一支全壘打!」輝達科技(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這麼說。時間是 2017 年 5 月,他所形容的對象,是由輝達供應核心處理器、當時剛剛推出兩個月的任天堂新款遊戲機,Nintendo Switch。
這款APP從去年2月發布迄今一年來,下載量已突破200萬人次,攻佔台灣、香港、韓國、印度的年度精選榜單。根據團隊統計,後續認真記帳的活躍使用者超過70%。究竟,這個團隊做了什麼事情,能讓設計一舉成功?
究竟「抹茶湯圓」這個爆紅商品是怎麼來的?又為何找上辻利茶舗聯手?
這些前陣子在網路社群造成熱烈討論的聯名甜點,成功為零售業者帶來話題。不過除了引發話題之外,為何各家業者不約而同地採取「通路X品牌」的聯名策略,形成一股行銷風潮?
在意細節、追求完美,這是不少人對「日本製造」的印象,但你可知道,其實「日本製造」也曾給人不良品質的印象嗎?
韓國電影《與神同行》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創下佳績,多國爭相搶購版權。透過此片,可以進一步了解「超級 IP」的必要元素,思考如何打造穿越國界、衝破文化隔閡的文創產品。
這一個禮拜,日本手遊《旅行青蛙》(旅かえる)真的稱得上洗版了。在Facebook動態牆、新聞報導,甚至是朋友間的討論,你養的「蛙」就是熱門話題。
你能想像,這個銷售破億元的商品其實是全家「誤打誤撞」出來的嗎?
一般來說,通路商的自有品牌多走中低價位,因為省去管銷費用,又能「以量制價」,用經濟規模壓低製造成本。但全家的自有品牌卻反其道而行,推出中高價位的商品,背後邏輯是什麼?
員工面對忙碌、繁瑣的工作,似乎提不起勁?販售的商品與服務、舉辦的行銷活動,消費者就是不捧場?也許有人會建議你,不妨試試看在工作或產品中,加入「遊戲化」(gamification)的成分,加強人們想要執行、購買的動機,問題是遊戲化究竟該怎麼做?
該怎麼為公司想出新產品?中用「漢堡」來比喻,先想像你是一個賣漢堡的人,如果要奠基於既有商品,再擴張出新產品線,可能有:
為什麼有些商品上市後能夠熱賣,有些卻乏人問津?答案可能顯得老生常談:沒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當然沒人想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