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下標題有一種常見的手法是靠著「點擊誘餌」(clickbait)吸引閱聽眾。然而,如果想長期留住讀者,就要剖析「好奇心」的組成因素
麻布數據透過發票存摺App彙整海量的消費者行為數據,經過去識別化,作為商業客戶行銷或銷售策略的參考;而透過分析師的進一步解讀,讓數據更能提供問題解方。
透過「品牌部落」成形,持續堆疊傳遞品牌的核心理念價值給部落成員,鞏固彼此關係,並透過相同價值觀的傳遞擴散,更進一步吸引潛在支持者的加入。
國泰世華銀行推出《Gold Noise》EP,一系列「數鈔歌」在社群上引發話題,銀行為何要推出沉浸式體驗,主打感官的行銷手法對品牌有何好處?
改變潛意識演化好幾世代而來的自然規則很難。但是了解這些規則並配合這些習慣,可以輕易地改變看似難以改變的行為,例如讓大家好好分類垃圾。
負責寫文案的人通常會避免在廣告上放入數字,「購買數量不受限!想買 100 條都可以。」但如果換成 18 這個數字,這可能會讓你的潛意識腦停下來思考。
《慾望城市:華麗下半場》中的主角們在55歲時所經歷的問題,太過於真實而不忍直視,但行銷人,別再對熟齡族說人生下半場了,否則你將錯失最具潛力的消費族群。
若不爭取新客戶,一間企業遲早會倒閉。如果太仰賴既有客戶,一旦老主顧離開,就很難營運下去。
《銷售洗腦》作者哈利‧佛里曼(Harry Friedman)是國際知名的銷售大師,他在書中總結了顧客服務的黃金法則,讓顧客放鬆下來、願意和你多說一點。
疫情後行銷怎麼做?UNIQLO海外行銷暨宣傳戰略部部長黃佳瑩,指出4本必讀書目。
賣飯糰的小攤車,為什麼生意這麼好?推出訂餐以及免下車取餐服務,其實都是為了解決顧客的痛點,為你的產品提升更高的價值、自然有人願意買單。
對客戶來說,把親朋好友介紹給業務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想要克服這個心理門檻,就必須在先前的業務過程中,讓客戶產生「想盡量幫這個業務員的忙」
體驗經濟的核心思考是,無論企業提供的是有形的商品或是無形的服務,留存人心而永難忘懷的是體驗,換句話說,「讓交易成為記憶」正是這種新型態經濟的關鍵。
CDP、GIGO是什麼?想以數據應用來創造價值、業績,數據治理就是一切的根本!會員數、會員資料多,卻無法轉換成訂單、營收?可能就是少做了「資料清洗」:
獨立設計工作室資金有限,Pinkoi 是先取得品牌授權,再交由平台上的設計師設計,等於是兩方的橋梁,也為平台國際化打下基礎。
台灣的重型機車市場,以日系品牌為大宗,像是本田、台崎、台鈴等,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在紅牌大型重機市場,歐美品牌2018年市占僅16%,但逐年攀升,到了2020年已達31%,其中安東貿易雖為代理商,卻靠著和經銷商聯手創新行銷手法,首度拿下歐美市場的市占龍頭。
LUSH 停用其在臉書(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與 TikTok 的帳戶!LUSH為何槓上社群媒體?
2021年雙11出現一股異常的冷流,消費者也不再像過去五年一樣熱衷,雙11從狂歡到理性,有三大原因:
讓產品CP值大增的「IKEA效應」是什麼?為何花了錢,賣家還要你自己動手DIY,你卻覺得很划算?
台灣最多人有的掃地機器人,在募資平台「嘖嘖」上累積到2.1億的金額;樂視達是如何在行銷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爆品呢?
「元宇宙」乍聽之下只是科技圈的熱點,但這個看似科幻的概念,早已不知不覺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品牌如何準備進入元宇宙,從中找到新機會?
貝佐斯跟馬斯克老是隔空對嗆,是真不和,還是另有原因呢?其實科技大亨的交鋒,大多時候是為了搏聲量,而非真有敵對關係。
據BCG最新調查,在疫情期間,數位行銷較成熟的企業,比不成熟的公司多拿到18%的銷售額,市占增長率則是2倍以上。怎麼做才能提升數位行銷的成熟度?
旗下有擁有服飾電商品牌Life 8的米斯特國際即將登錄興櫃,攤開財報,在過去一年的高毛利特別引人注目,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