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台積電近日向美國晶片設計大廠輝達、超微、博通提議,合資經營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
日本汽車大廠日產汽車進行高層人事異動,社長內田誠將在 3 月底卸任、由商品企劃負責人 Ivan Espinosa 接任社長一職。
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2 月份在德國的銷量較去年同期銳減 76%,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力挺右翼反移民政黨,顯然影響德國消費者觀感。
研華總經理陳清熙:台灣多數產業需要的是邊緣 AI(Edge AI)!潛力大,但仍有4挑戰:首先,不同產業的需求各異,使邊緣 AI 難以標準化。
台積電經營英特爾晶圓廠傳聞,在韓國也造成關注。韓國媒體報導,台積電可能經營甚至入股英特爾,會對三星晶圓業務在美國爭取大科技客戶的努力造成沉重打擊。
歷經高層出走、股價下跌到 1 美元以下,Gogoro 今天宣布要在 2028 年達到車輛、能源事業損益兩平,做法包含收斂整車平台、重整海外市場等。
美國深具象徵性的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可能遭到分拆?華爾街日報獨家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台積電、博通考慮分別收購英特爾的晶圓代工事業、晶片設計與行銷部門。
隨著本田與日產合併傳出破局消息,鴻海董事長劉揚偉 12 日表示,確實與 Nissan 商談合作事宜,並且會以代工為主。
日本家電大廠Panasonic母公司在本週宣佈業務重組,計畫拆分白家電業務Panasonic,並有意出售電視業務。
日本兩大車廠本田(Honda)、日產(Nissan)汽車世紀合併恐破局,關係人士指出,近期,日產、本田將各自召開董事會,討論中止合併協商等事項。
汽車產業颳起寒流,全球 9 大車廠包括日產汽車、福斯集團、博世 (Bosch) 等,近來陸續公布裁員計畫,目前累計共有 6 萬人將丟失飯碗。
日產汽車18日傳出有望與本田汽車協商整合,但據《日經》報導,這樁合併案的背後因素與台灣鴻海有意收購日產股份有關,關鍵人物則為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
根據《日經》 18 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日本汽車本田和日產進入合併談判,預計將簽署合作備忘錄。另外,雙方還計畫將三菱汽車納入,因日產為三菱大股東。
太陽能電池製造廠中美晶傳出強制員工特休一個月,以應對市況不佳的衝擊。中美晶表示,受影響員工為宜蘭電池廠產線員工,因太陽能需求疲弱,造成電池稼動率低迷。
宥辰集團以砂石業起家,開發綠混凝土,也串連旗下子企業,打造循環經濟園區,切出永續商機,不僅降低運輸成本50%以上,2024年綠混凝土出貨量翻倍成長。
曾經備受期待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宣布退休,英特爾大動作向外招攬新任執行長,業界盛傳,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英特爾前董事陳立武皆為新任執行長候選人。
美超微 12 月 3 日發布新聞稿,宣布由公司董事會設立的獨立特別委員會已完成其審查,結果未顯示美超微管理層或審計委員會在誠信方面存在任何重大疑慮。
闊別26年,張忠謀終於在11月底出版自傳下冊,下冊談的是他在德州儀器後期的工作狀態、過渡到台灣、創立台積電的種種。
英特爾(Intel)於 2 日宣布,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於 12 月 1 日退休,結束在 Intel 超過 40 年的職業生涯。
根據《鉅亨網》報導,惠普傳出再次裁員,且業務重心持續移回美國。惠普近期人事變動中,所有華人採購主管上都新增一層外籍主管,供應鏈形容「架空」。
蘋果、三星為開拓新市場,不約而同開發超薄慧手機,三星超薄新機最快明年春天發表,有望助力台積電、大立光、雙鴻、GIS-KY、晶技等供應鏈領頭衝一波。
美國汽車巨頭福特 20 日宣布,計畫在 2027 年年底裁員歐洲員工 4000 人,約占福特歐洲總員工數14%。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衝 AI,其主導的 AI 新創「xAI」原找戴爾與美超微協助供應 AI 伺服器,隨著美超微今天財報恐難產,傳出 xAI 訂單大轉向。
台灣宣布限制頂尖晶片技術於海外生產,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政策明確指出,台灣法律禁止台積電在台灣以外地區生產 2 奈米製程的先進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