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聯嘉轉型投資控股公司,計畫以控股平台推動 AI、餐飲等事業。說明了技術強、服務好,在哪個戰場都能發光。
福特執行長法利在拆解特斯拉 Model 3 與中國電動車後大感震撼,他對這些競爭者的領先程度感到震驚,並確信公司必須改變,以匹敵新對手。
瘦瘦針掀起全球「不飢餓革命」,美國甚至準備把減重用藥納入公衛治理,藥廠股價狂飆、食品與健身市場全面洗牌。當瘦變得可課金、可續訂,生活方式如何重新定義?
寶綠特從一間原料賣不出去的小工廠,轉變成把回收產業鏈從產線設計、工程、瓶片清洗、造粒、化纖紡絲垂直整合的集團,2024 年營收突破新台幣 54 億元。
許多人相信台灣已經在科技產業中佔據不敗之地,但在這片榮景之下,台灣人看不見近在咫尺的危險,是這一波AI革命,我們是否能保有優勢?
人形機器人有朝一日可能運用在各種產業,不過現狀距離實現大規模的應用,技術供應者須解決4個關鍵挑戰。
「床墊是黃昏產品,不是黃昏產業,」床的世界總經理陳三傑表示,當人們回家睡覺,就會想到這個產品,「市場永遠都在,關鍵是誰能建立最深的護城河。」
宜鼎國際從工控記憶體起家,近年轉型發展邊緣 AI,強調軟硬體整合能力,如今是NVIDIA機器人運算平台唯三台合作廠之一。
曾每年燒千萬轉型卻不被看好,新呈工業董事長陳泳睿如何突圍?他將AI化為組織教練,解決老師傅經驗傳承、主管策略思考等管理痛點,帶領老廠AI轉型。
輝達(NVIDIA)於美國時間 9 月 18 日宣布,將以高達 50 億美元的資金入股長期以來的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
當多數機器人新創還在燒錢追夢時,達明早在2019年就實現獲利,並悄然成為全球第二大協作型機器人廠商。
AI伺服器帶動晶片先進封裝(CoWoS)的需求,志聖工業2023年獲得台積電「優良供應商卓越量產支援獎」,是近10年來唯一獲此殊榮的本土設備商。
「做半導體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是頌勝科技從PU原料供應商踏進半導體產業後,董事長朱明癸在筆記本寫下的一段話。
一家經銷3M膠帶的公司,為何能轉型為電子材料供應商,讓電子五哥(廣達、緯創、和碩、仁寶、英業達)都下單?
從網球拍產品起家的頌勝材料,經過 20 年的轉型,現在成功進軍半導體研磨墊的市場,挑戰美國、日本化工龍頭大廠。
是亞太地區唯一獲得全球 4 大航太發動機製造商奇異、普惠、英國勞斯萊斯、賽峰集團認可的供應商,應用在波音和空中巴士上。
台灣本地人口正在減少,移工卻持續成長,甚至潛力商機有機會達 1000 億元,連超商、銀行、電信都搶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哪個產業有機會受惠?
新漢打造全球第一個取得國際功能安全認證開放標準的控制器,能讓不同設備「講同一種語言」,也讓台灣自動化大廠、知名機器手臂品牌等公司都採用。
一家從零組件起家,2017年才跨足半導體設備的公司,2019年研發出來的機器,因為效能優異,驚動蘋果(Apple)團隊親自飛來台灣一探究竟,如今更成為半導體大廠先進封裝相關應用的關鍵供應商,這家公司就是天虹科技。
瑞典汽車製造商富豪汽車 26 日表示,將裁員約 3,000 人,做為大規模削減成本計畫的一部分。
日產 13 日日股盤後公布上年度財報,合併淨損額達 6709 億日圓,為 4 年來首次陷入虧損。
泰豐輪胎 5 月 13 日召開重訊記者會,宣布觀音廠區將永久關廠並停止生產,並將土地、廠房及設備進行資產處分。
加美光學自 4 月起即以「召開股東會」為由,通知員工休假,並以「公假」名義處理工時問題,5 月公司進一步公告大規模資遣,內部信坦言無法支付員工薪資。
英特爾 (INTC-US) 週三 (12 日) 盤後表示,已任命前董事陳立武 (Lip-Bu Tan) 為新任執行長,該股聞訊飆升超過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