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主動的閱讀者,必須在閱讀時提出問題來,而這些問題,也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
我最近開始實驗:「不使用稍後閱讀服務。」不是稍後閱讀不好,有些人適合使用稍後閱讀服務,例如有完整的時間「聽文章」,或是平常工作忙碌但晚上有足夠的時間回顧閱讀。但如果你的時間比這樣還碎片化呢?有沒有可能有另外一種做法?這是這篇文章我所實驗的方法。反思:如果我們面臨的真實情況是:稍後都不讀怎麼辦?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再讀,或是有時間時又被其他新資訊牽走注意力。如果現在沒時間讀,其他時候其實也很難找出時間讀。如果稍後閱讀累積太多內容而變成另一個花時間的服務怎麼辦?大量的稍後閱讀文章,最後要花很多時間消化,這樣真的有
工作,回家,睡覺,隔天又重複一樣的流程。在某個時間點,我曾感到疑問,怎麼感覺都沒有自己的時間?所以我詢問了青年創業理事會(Young Entrepreneur Council)的創業家們:「創業一定沒日沒夜,你們又是如何擁有自己的時間呢?」他們的回覆如下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看書,不是應該「很會」閱讀嗎?但是當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讀了那麼多書,有多少比例真正被「用」出來?其實,自我檢視「知識的消化吸收機制」,非常重要
我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如果把閱讀的時間當作金錢看待,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如何賺取並有效管理自己的閱讀時間?為此,對於「閱讀」,你應該建立這3個觀念:
你是否曾面對一個目標,感覺自己能做到,結果卻不如預期的情況。或者,你想要成為某種人,也知道自己有那個潛力,卻無論如何都追不上?
讀書這種事情,我認為應該是一種興趣,就像有人喜歡打球、喜歡運動、喜歡藝術一樣,只是一種嗜好而已。你不應該為了某種特殊目的而去「大量閱讀」
讀了那麼多本書,不知道你們是否曾經思考過,我能在讀得更好嗎?不單單是閱讀速度的提升,還要記得更久,更要真正理解這本書,把它變成自己的,讓自己能「學以致用」。
上班後,還經由閱讀來解決工作上遇到困難的上進者,最怕的就是挑到無法解決迫切問題的書。不是擔心書看1/3就放書櫃上,或是錢的問題。而是「時間」寶貴,如果看了卻無法解決問題,時間還是這樣就過去了。所以如何「挑書」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出社會後,幾乎沒人會再逼你讀書,但是放棄閱讀,就等於放棄了可以最快、最輕鬆地提升自己的方法。如果你沒有閱讀的習慣,也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你可以試試以下3個方法,快速領略讀書的好處
除夕休到初五,除了除夕團圓飯可能一不小心喝到不省人事,但接下來的幾天你準備要做什麼呢?麥肯錫顧問公司公布了包含他們CEO在內5位執行長,2016年推薦閱讀的書,你可以從中選一本伴隨你度過整個年假
該如何閱讀一本書?甚至短時間能吸收許多書籍的知識精華呢?韓國暢銷書[《一讀一行》作者,也是韓國最大閱讀網站「Awesome People」創辦人柳根瑢 (Ryo-Keun Young)認為, 閱讀跟書寫是一體兩面,只有寫,才能讓知識存活。
前幾日聊了讀書習慣安排的文章,有讀友問到關於我的讀書方法。 所以就額外加寫了這一篇。
很多人常問我一個問題:「Joe你平常工作這麼忙,到底怎麼抽空讀書的呢? 我也很想多讀幾本書,但都抽不出時間啊! 到底該怎麼在忙碌的生活中安排出讀書的時間呢?」
在不斷把事做好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忘記要把「什麼事」做好。也就是說,我們很努力的往前衝,卻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迷失了方向,只記得要堅持下去。
看書絕對比多數休閒來得有幫助。因為廣泛的閱讀,能讓你以一生的時間,擁有萬種時空背景的體驗。怎樣採納萬家之長,從而生出自己的「思辨力」?
這些 CEO 怎麼能有多餘的時間看書?或者應該這麼問,他們怎麼在有限時間,做到大量閱讀?
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的李開復,是廣受年輕人推崇的創業家、人生導師。他們聽他的演講、讀他的書,在微博上,甚至有超過五千萬粉絲,隨時等著看他分享最新的所聞所思。他們熱情的喚他「開復老師」。
唐納‧川普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不但跌破眾人眼鏡,更有很多人美國人喊著要移民。除了媒體民調失準外,不少人開始認真思考,到底美國人怎麼了?為什麼人會選出一位口無遮攔的「狂人」?
比爾.蓋茲(Bill Gates)、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還列出他們深受哪些書感動,甚至影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