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qlo要做起二手衣生意了?經過去年的快閃店試驗後,預計今年3月底將在日本部份門市正式銷售二手衣服,倘若銷售成績不錯還會再拓展到更多店面。
聯合利華為計畫在全球裁減約 7500 個職位,這些職位主要是辦公室的內勤人員。此外,該集團還將分拆冰淇淋業務。
萬客隆、華新牛排的滿意度高,但再訪率與回流效果卻不好,經營數十年的老牌公司也紛紛倒閉。顧客滿意不等於忠誠嗎?如何做到「圈粉」,才是企業經營的目標。
2024年奧運將於7月26日在法國巴黎舉行,迪卡儂(Decathlon)是巴黎奧運會的官方合作夥伴,不只是因為法國品牌,強大的設計與製造力更是優勢。
LVMH、愛馬仕不受景氣波動,擁有有古馳、YSL、Bottega Veneta 的開雲集團卻下跌 4%,利潤下降 14%。怎麼了?
法國連鎖運動品牌迪卡儂(Decathlon)於台北時間3/12在法國巴黎雅高體育館舉行記者會,揭露迪卡儂全新品牌識別,執行長並宣布未來轉型的發展策略。
日本消費零售品牌 LAWSON 與日本肯德基(KFC)也要迎接新股東了?日本三菱商事在想什麼?商社大舉轉型、出脫股份,背後的3大考量一次揭密:
全聯推出「生活百貨」新型態全聯店型,在高雄前鎮廣東三店開幕,導入季節性用品、文具、修繕、電材五金、騎士及祭祀等用品。大潤發如何助攻?
大潤發近期在中國的 13 家門市「集體停止營業」的消息令人震驚,這暗示了中國量販業者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寶雅旗下的五金百貨「寶家POYA HOME」傳出關店潮,全台8家店面相繼封館出清,引起市場關注。寶雅做出回應,表示這些店面只是進行改裝,並非結束營業。
身為女裝消費者,你是否曾經懷疑過,為什麼同樣價錢的衣服,男裝的品質跟用料,貌似比較好?這不是錯覺,同價格的毛衣,女生的其實比男生的還貴。
日本百圓店大創(DAISO)創辦人矢野博丈辭世,享壽 80 歲。從流動攤販做到全球 5,200 家店!矢野博丈的經營、管理哲學:不能一味壓低售價⋯⋯
台灣無印良品(MUJI)官方 Instagram 最近出現抱怨留言,提到公司沒有發年終獎金,引發熱烈討論。對此公司提出聲明稿回應:營收及淨利皆未達標。
新春福袋一年比一年難賣?全聯、萊爾富高管分享,農曆春節新春福袋有 3 大不敗銷售元素!全家、屈臣氏、7-11 等零售通路的福袋,怎麼設計消費者才會買?
法國商業雜誌《挑戰》公布2023年表現最佳老闆榜單,愛馬仕(Hermès)第六代掌門人、現任執行長阿克塞爾.杜馬斯(Axel Dumas),蟬聯2年榜首。
ONE BOY遭遇財務危機?傳言積欠供應商貨款,悄悄撤下廣告看板。顏瑋廷嚴正否認,強調正常營運。市場觀察顯示業績衰退,公司聲明澄清商譽。
台灣大型零售、流通業者統一集團今天宣布將跟 Yahoo 台灣進行策略合作,並投資 Yahoo 台灣電子商務業務!根據統一表示,看好 Yahoo 的⋯⋯
日本不少藥妝店都靠著合併來擴展規模,然而從九州起家的藥妝品牌コスモス,卻是靠著自身獨特的經營策略,來拓展自己的品牌。怎麼做到?
在實體零售崛起的同時,有一項趨勢顯示,過往以「大型體驗行銷」為賣點的實體商店,近期開始轉向著重於服務上。
不論在流通業、餐飲業,如果能打造成連鎖店,是許多企業能否擴大關鍵。如何成功經營連鎖品牌?關鍵在於「3S1C」原則。
誠品生活松菸將於 1 月 20 日正式接棒 24 小時書店,兩大特色為空間規劃跟 3 倍的藏書量。究竟誠品怎麼看待這一步棋、如何解決實體店經營困境?
Adidas 執行長古爾登從 2022 年底宣布接任 CEO 起,公司股價從低點迄今幾乎翻了一倍。他是否能帶公司重返獲利?
台灣流通業發展數十年,傳統競爭聚焦在同業態的企業之間,近年來消費者荷包縮水、時間有限,加上生活型態轉變,競爭疆域已朝向「業種」與「業態」之間。
台灣已進入老年化的社會結構,企業要在台灣市場繼續成長,只能朝「人」深耕。私域經營,是企業 2024 年最重要的數位行銷投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