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與物是死的,可以任由人「管理」。可是人不同,人有心、有感覺,如果對人用管理,絕對不可能得到最佳的結果。好的主管要「領導」人,而「管理」事和物!
身為主管,任何說的話、做的事都會影響員工,尤其在隨時能出口的話語上,更要小心謹慎。
主管應懂得做好情緒管理,並且有挫折容忍度。不要自己開會時被主管責罵,回辦公室就不給部屬好臉色;也別讓自己的情緒高低起伏,以免部屬捉摸不定、無所適從,導致跟你報告或討論事情,還得視你的心情好壞來決定,甚至要先幫你穩定情緒,平復心情。
「管理眾人之事」不僅限於政治,企業經營毅然,只是規模縮小一點。
一個企業要成功,和領導者的人格特質有絕大關係,即使有再多奇思妙想的創新點子,如果人品很差,就連最忠誠的員工或客戶都可能拒而遠之。
在職涯第三份工作的時候,那時我已累積有五、六年的資歷,由於一直待在同個產業,所以經驗還算足夠。當時很想挑戰管理職,將履歷投到幾家雜誌社想應徵主編,收到回應的全是小公司,那是工作挑我、而不是我挑工作的局面。 年資到了,就該當主管?首次挑戰管理職,才發現頭銜背後的辛酸
主管的功能是「帶領」團隊完成組織交付的任務,而不是自己動手做。如果團隊不會做事,主管就要一邊動手帶頭做,一邊動口指揮調度,負責把成員都教會,直到整個團隊上軌道為止。
根據市調公司蓋洛普(Gallup)一項研究指出,受訪的 50% 員工表示,他們都曾因主管糟糕的管理方式冒出辭職念頭。相反地,好主管能激發團隊向心力、帶來成就感與卓越的績效。什麼樣的主管讓部屬由衷喜歡、願意跟隨?《企業家》雜誌(Entrepreneur)提出 5 個觀察。
有人問:「最近主管讓我責備我的一名下屬,這個下屬工作能力一般,雖然不會出什麼大的紕漏,但也不討喜,平時說話嗓門大,做事比較直接,不愛多幹活,和其他同事的關係也不好,有些同事反映到主管那邊,主管希望我能嚴肅的責備她,我也不知道該怎樣和她溝通,才能讓她既認識到錯誤,改正缺點,又不要傷到她的自尊心。」
組織的主管通常從一項專業工作出發,因為做得好,所以成為主管。可是主管做久了,再加上經過一再的升遷,就會變成一個單純的管理者,只會管理,只會要求別人去做事,自己變成一個無應變能力、無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不論是主動選擇或被動擔任領導者、也無關你的位階是基層還是中高階,遇到不同程度的挑戰時,有些主管常會陷入自我懷疑:我夠好嗎?我真的適合當領導者嗎?這很正常,某種程度的不確定與不滿足感,可以成爲進步的驅動力。但除了持續提升專業能力,「個性」也是能否成功領導的關鍵。
在入職前一份工作時,主管便告訴我將帶一個團隊、共 14人,其中每個人都比我年長。那是我第一次坐上管理職。我心想,應該也不會太困難吧?畢竟還是他們的主管,總會給我點面子?
在挑選主管時,要是有位候選人外表亮麗又有品味、性格積極、有自信,看起來頗有領導者風範,但⋯⋯具備這些特質就適合當主管?
在你的眼中,工作內容有高、低階之分嗎?可能你會很自然地覺得有生產力、有價值的任務(像是構思企畫、招攬客戶)較為高級。然而,出版社 Scribe Media 總裁暨執行長 JT McCormick 提醒,將工作分劃優劣高低的想法,無形之中正在打擊士氣、損害公司競爭力。
我經常聽到演講者在談論他們遇到的壞聽眾,通常是描述這些人沒有好好回應他們的演說內容。我覺得他們搞錯了,一般而言,沒有所謂的壞聽眾,只有壞講者。如果聽眾睡著了,就得有人上台去把那位演講者叫醒!
在帶領團隊這件事,你是習慣給出「指示」的領導人,還是偏向運用「提問」進行管理的領導人呢?負責組織領導力發展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善於向部屬提出問題的領導人,在促進團隊合作與管理績效的表現上,往往優於那些將重點放在提供部屬解答的領導人。而關於這點,我想與你分享一個小故事。
成為一個好主管會經歷 4 個層次:接受、認同、尊敬、愛慕。大多數的主管,都能做到接受與認同,進而有效推動組織任務。但要贏得部屬信賴與追隨,主管必須往尊敬與愛慕層次邁進。
NBA 球隊騎士對上勇士,誰會贏?世界盃足球賽( IFA World Cup ,到底是德國還是巴西會奪冠?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筆下的《灌籃高手》中,誰是最強球員?只要是運動,哪一支球隊或球員比較強,總是球迷最感興趣的話題。
「今年公司將力拼達到銷售額破百的目標!」老闆聲嘶力竭地在股東會議上喊著,而台下員工則面面相覷。在公司的經營上,「怎麼達到 KPI ?」「怎麼提高員工績效?」這些對「生產力」的重視,無疑是每個經營者時時刻刻思索的課題。
績效面談時,員工向你提出加薪申請,他的確是位不錯的員工,但你反覆考量他的表現與成績並未達到標準,不得不委婉拒絕他。你從他的臉上看到失望與尷尬交雜,悻悻然離去。兩個領禮拜後,你無奈收下他去意堅定的辭職信,但仍希望能留下這位有潛力的工作者。
老闆也是人,怎能不犯錯,但面對錯誤的態度決定了老闆的高度。雖然我們出錯時,都覺得很尷尬,有的人甚至拉不下臉承認。勇於承認承擔,反而使你更被員工尊敬、信任,同時也以身作則向團隊展現負責的態度。只要這麼想,「對不起」3個字就沒這麼難說出口。
對經理人來說,最難的不是如何改善團隊的爛表現,而是如何面對表現平庸的團隊。有些員工是工作能力差強人意,卻又沒有到需要辭退的地步,可是你很清楚,再面試一次你大概不會錄取他。
堅持立場可能表明你的實力,但這總是最佳做法嗎?何時「衝刺」(sprint)會比打持久戰更好?在這篇專欄中,沃頓商學院院長杰弗裡.蓋瑞特(Geoffrey Garrett)對三大領導力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維度。
我們親近的人在生活裡占據重要位置,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叔叔、嬸嬸、堂表兄弟姊妹、童年玩伴、大學好友、軍中同袍,或是其他朋友。因此,我們也會傾向與他們一起工作,或是用其他方法爭取他們幫助我們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