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帶著赤子之心探索世界的旅遊愛好者,也是擁抱創新、積極正向並樂於分享經驗的最佳團隊導師。以網路產業與實體零售業雙重思維,率領年輕人才在各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以創新策略突圍。在數位行銷的路上,和大家一起切磋交流。曾任職 KKday、Yahoo奇摩、VF集團。
出社會後,再投資金錢、時間讀研究所,值得嗎?咬牙念了在職專班後,我如何看待「學歷無用論」:
提點員工,如何有效又不傷人?關鍵不在溝通技巧,也不在領導力,想給部屬建議,車上、茶水間的閒聊比你想的還重要
績效高、受上司重用,卻被同事排擠怎麼辦?面對職場的惡意抹黑和閒言閒語,該有這樣的正確心態和處理方式:
對目前的職位沒熱情、想要的工作都面試不上,我該離職去進修嗎?曾經被幾個年輕人問過很類似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務實一點想事情。
職場上總會遇到這種時常喊著要離職,但永遠都穩穩做的同事。為什麼一直喊著要離職的人都還在,其他人卻走了?
為什麼敢賭的人贏?因為敢賭的人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在還沒有眼見為憑的勝算時候,他們擁有信念!相信這條路可行。
業績很難做,就不要跟部屬說很簡單?部屬業績超標,反而不該大力讚美?想幫團隊突破「定型心態」,主管該做的3件事:
疫情下狂銷的爆品,竟來自同業「退貨」的庫存?從《以小勝大》看企業如何把弱勢變優勢:
演算法一直變,行銷人永遠學不完?數位行銷的領域一切變化太大,跨職能學習並不是你分心,而是你生存的必須。
正面不代表不能低潮,再強也要允許自己有受挫、需要休息一下的時候,本文談二個最核心的觀念,用兩種「放下」來幫助管理者,打開心魔,踏出泥沼,樂觀看待困難,
順風順水時,人才的差異不大,但危機時特別能分出高下,在慶功拿下新生意的同時,也別忘了留才和給予重用。
無論是虛報年資、或是杜撰相應的經歷,在面試時吹牛真的是不智之舉,可能害你在業界搞壞名聲,尤其是以下 4 個地雷,切忌不能踩:
有些「衝突」只是為了刷存在感!有時可能對方其實沒有那麼生氣,只是沒有覺得自己被重視、或事先被告知、徵詢意見,或單純只是為了發言而發言…
人若長期處在「情緒過勞」,不僅會影響工作表現、更容易影響生活,同時也是高離職風險群。「情緒過勞」時,如何自救?
員工的案子走得不順,要請他趁早放棄、來支援自己的專案嗎?小心,主管這樣溝通,可能毀掉一整個戰隊!
「選擇題目」是老闆的事。身為團隊成員,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在既有題目下,找出可行方法、做出成果,「把錯的題目做對」才是真正的專業。
年輕屬下講不聽、做不出你要的結果?老一輩「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教他釣魚」的智慧已不管用!與其「給釣竿、教他釣魚」不如換個溝通方式:
疫情造成的各行業財務影響和傷害正逐步擴大,針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歸類於會計三表來想看看,一個疫情所造成的短期或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