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職於日本前五大商社之台灣現地法人,十餘年的商社經驗,業務範圍涵蓋動物飼料、大宗物資、畜產肉品、加工食品、百貨纖維、業務用食材、實體通路、投資業務,經營企劃等,專長於日本企業、國際貿易、消費者行為及店鋪經營之研究。本專欄以介紹台日餐飲消費流通之趨勢及消費原理為主軸,提供讀者全新的思考方向。粉專/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前陣子最讓人熱血沸騰的話題,莫過於棒球了。從日本運動產業的變化來看, 台灣和日本棒球最大的對手,可能都不是彼此,而是自己!運動產業3大變化一次看:
2024 年台灣餐飲業吹起史上最熱的上市櫃潮,三商餐飲、築間、Q Burger、全家餐飲、王座國際、開展餐飲等都拚上市櫃。 為何餐飲業都在拚上市櫃?
日本打工求職平台發起「坐椅子服務專案」,成功導入 196 間企業,為一線現場增設 1125 張椅子。不僅挑戰「顧客至上」理念,也成為企業留才的新啟發。
食品流通集團統一認購網路家庭(PChome)30% 股份,無疑是近期撼動電商業的消息。大舉入股 PChome!統一想什麼?可能往3面向開拓新市場:
日本居酒屋龍頭鳥貴族(Torikizoku)首度跨海來台,全品項均一價 100 元,相比日本的 360 日圓(約新台幣 82 元)貴了約 21%。
只要去日本 LOFT 文具店,一定會注意到超人氣的ほぼ日手帳(記事本)。在出版寒冬下,2024 年ほぼ日手帳創下 90 萬冊紀錄,累計更突破一千萬冊。
Sukiya 後起直追,直殺吉野家!迫使曾經的牛丼霸主另尋出路:揮軍拉麵市場!吉野家三度出手、併購上下游業者,力拓第二曲線。背後目的是?
Uber Eats 合約一到,Foodpanda 便搶親王品!外送業3大新變化一次看:市場整體降溫、抽成會愈抽愈兇、餐飲業回頭重整店鋪。
美國星巴克(Starbucks)前任 CEO 納拉辛漢僅上任 17 個月就被換掉!星巴克危機換帥,背後問題可能比想得更複雜。其中之一便是儲值金:
加拿大零售集團 ATD 有意收購日本 7-Eleven 母公司 Seven & i,美洲公司為什麼會想買日本企業?美洲超商龍頭為何提親 7&I 控股?
氣勢正旺的日本餐飲業,「關店數」跟「新開數」卻差不多高?找不到人、展店就受阻,營業額很難衝上去!丸龜製麵母公司怎麼解?
日本個人麵包店正在悄悄消失!數量減少 630 間、來客比例跌破 5 成。明明個人麵包店的商品數也不少,為何在數量在減少?推測有以下 3 個原因:
在競爭激烈的日本定食市場,大戶屋(Ootoya)與彌生軒(YAYOI)常被消費者拿來比較。大戶屋被彌生軒超越,如今要靠 3 個策略急起直追:
具備感知能力的 AI 人形機器人已經不遠。日本更從 2023 年 4 月起,在特定條件下允許自動配送機器人在公共道路上行駛。機器人的活動範圍正在擴大。
公平會宣布不禁止統一與香港商雅虎資訊公司結合案,未來統一可使用 Yahoo 台灣電子商務品牌。羅智先到底看上什麼?從行銷 4P 解讀背後「棋局」:
近期,台灣 BANCO 窯烤 Pizza 主廚劉文鈞以「金鑽鳳梨醬煙燻火腿披薩」勇奪創意披薩世界第三名季軍。從 3 個商業角度看:為何台灣......
台灣誠品生活營運樂觀,實體大型書店正在回春嗎?除了不能只賣書,大型書店還有什麼出路?日本淘兒唱片的轉型啟示:掌握兩大轉型關鍵。
RMN 是什麼?零售媒體聯播網正重新定義傳統零售商的價值,從數位看板到結帳時 App 支付畫面,每個環節都潛藏行銷的機會。導入 RMN 的好處解析:
foodpanda 台灣外送事業將出售Uber Eats。母公司 DeliveryHero 為何會想放手?財報數字展現玄機!未來外送費,一定會調整:
台灣吉野家掀關店潮?絕對不是!日本吉野家戰略型事業變革3策略揭密:拓展 C&C 店型、搶回烏龍麵市場寶座、收購上下游業者,搶占拉麵市場,一連串改革⋯⋯
日本連鎖義式餐廳薩莉亞(Saizeriya,サイゼリヤ)靠絕對低價策略,廣泛迎合不同用餐目的與客群;披薩、燉飯、義大利麵與紅酒,售價超便宜的兩大關鍵:
成功用 PDCA 問題解決法減重甩肉!4 個月減 7.9% 體重,我靠 4 招實踐控醣飲食。第一步,是借鏡可靠方案與人選,而非從零開始著手;視覺化⋯⋯
日本百年歷史品牌龜甲萬,不是只有醬油,更是合併與收購的成功教科書。龜甲萬以「豆漿」翻新品牌,2004 年收購紀文食品,拿近全日本豆漿市場一半市占率。
學才藝有用嗎?從結論來說,一般人所認為的「沉睡才藝」,其實對職涯是有幫助的。日本「体育会系」人才 3 大特質,對職涯發展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