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職於日本前五大商社之台灣現地法人,十餘年的商社經驗,業務範圍涵蓋動物飼料、大宗物資、畜產肉品、加工食品、百貨纖維、業務用食材、實體通路、投資業務,經營企劃等,專長於日本企業、國際貿易、消費者行為及店鋪經營之研究。本專欄以介紹台日餐飲消費流通之趨勢及消費原理為主軸,提供讀者全新的思考方向。粉專/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日本綜合商社巨擘三井物產,影響力遍及全球,不僅在日本基礎食糧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近年更將事業版圖擴展至全球醫療健康領域。
SONY 在 2011 年前後面臨困境,連四年虧損,2012 年平井一夫接任 CEO,在內部混亂與 PS3 初期的虧損挑戰,帶領公司成功扭轉頹勢。
日本「移動超市」德島丸深入偏鄉與都市,為高齡長者帶來便利購物與溫暖陪伴,創造兩百億年營收,成為社區守護者。德島丸成功的祕密:來自「鐵三角」夥伴關係。
以為被叫去賣便當,其實被派去當社長!從賣豬肉員工到掌握兆元帝國!LAWSON 社長竹增貞信,到底經歷了什麼?三菱商事如何靠「育才」成就霸業版圖?
近年來,日本出現了一項名為「おてつたび(Otetsutabi)」的創新服務,讓參與者能以較低預算前往陌生地方,透過短期工作換取當地食宿,深入體驗地方。
狂銷 27 億!爆紅日本全家襪 Convenience Wear 系列的推手,是伊藤忠商事的纖維部門。可見日本超商的服飾規模,已逼近專業服飾品牌。
去日本出差或旅遊時,您是否注意到主要車站附近,幾乎隨處可見橘黑相間的 APA 飯店招牌?包括在規畫中的客房數,APA 已經突破 12.9 萬家...
為什麼空降主管,可能反而更容易解決問題?內部人才解決不了問題嗎?從日本星巴克、麥當勞、Tully's Coffee,看跨界經理人的優勢:
日本近年爆紅的迷你超市 My Basket(まいばすけっと)堪稱「日版美廉社」,遍布都會圈,總店數破一千家!他憑什麼成功?拆解背後塞三大策略:
UNIQLO 提出營收要衝到十兆日圓的目標。單價約 4,000 日圓的商品,要堆疊出十兆營收,真的有機會嗎?
日本交通株式會社旗下的叫車App市占率高達70%,這家接近百年的計程車龍頭企業,如何逐步轉型?
2009 年起,日本麥當勞卻步入衰退期,2014 年甚至僅剩 2200 億日圓,面臨年度虧損。在強化定位、品質和體驗後,日本麥當勞也開始聰明漲價:
從小肉舖變年收千億人氣連鎖超市!LOPIA 樂比亞(ロピア)插旗台灣,6 月在新莊匯廣場店再開店,全聯、美廉社、家樂福便利購、楓康超市迎爆炸性挑戰⋯⋯
近期台灣百貨產業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將開幕的台北南港三井 LaLaport(Mitsui Shopping Park LaLaport )購物中心。回
年虧 95 億日圓,亞洲女性內衣品牌華歌爾(Wacoal)正展開「王座保衛戰」,試圖在激烈的競爭中重塑品牌、再創輝煌。
攜帶式卡式瓦斯爐是日本桶裝瓦斯霸主 IWATANI 岩谷的產品之一,但卡式爐只占營業額的 3%,為什麼岩谷還要堅持生產?攜帶式卡式暖爐又在紅什麼?
日本全家便利商店的最大股東「伊藤忠商事」傳出放棄參與創業家集團對 Seven & i 的 MBO 案,因為籌措約 8 兆日幣的資金遇到困難。
擺脫虧損陰霾,2024 年度營業額可望創新高!ASICS 社長廣田康人做了哪些改革?如何讓鬼塚虎(Onitsuka Tiger)成為一線時尚潮牌?
營業利益達到 46 億日幣高峰後,就回不去了!日本摩斯漢堡怎麼了?首要挑戰,便是加盟主平均年齡可能近 70 歲,人力短缺成為問題。
你的組織裡,也有員工不願晉升管理職的狀況嗎?究竟是成為管理階層好,還是待在基層好?為何許多人不想當主管?這能從日本社會的3面向:金錢、時間和人脈來看。
日本連鎖居酒屋和民為何要買日本 Subway?背後的情況,是居酒屋事業遇挑戰,且自家餐飲事業發展受阻,新品牌營運策略也在調整中。
日本人超愛泡澡,浴缸卻愈賣愈少!日本驪住(LIXIL)靠「吊床浴缸」逆勢突圍:浴缸 Bathtope 憑什麼爆紅?
日本知名連鎖餃子餐飲品牌「大阪王將」和「餃子的王將」差在哪?系出同源,但規模、定位相去甚遠!大阪王將位居老二,卻靠3競爭策略打造差異化定位:
愈來愈多台灣麵包店用「日清製粉」(グループ),但日本麵粉的價格往往是台灣數倍以上,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眾多台灣烘焙業者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