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城邦媒體控股集團總經理兼財務長、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協理,具有台灣、 美國、中國會計師資格。
資訊過於簡化的報表,閱讀的人讀進腦子的數字,一定也是零散的;滿版數字的報表,只會讓「簡單事情複雜化」,肯定也不利閱讀。趁著年初,回顧自己是否做了一大堆沒人看、不仔細看的管理報表?
想像中,每家公司發給每位員工多少薪水,企業應該一清二楚。然而,因為報酬實際上分拆多個項目,發放的制度和單位也不同,所以員工的全年總所得並非白紙黑字清清楚楚。
內部控制制度針對採購及付款,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議比價」作業,用的概念就是「貨比三家不吃虧」。問題是,貨比多家真的就比較划算嗎?
靠近年底,經理人又該訂目標、編預算了。一個有意義的預算損益表,關鍵在於各項損益數字都要有如何得出的計算公式,而非大筆一揮浪漫填數字。
一般來說,公司各部門,各據各的山頭,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有的主管認為經營數據是機密、無可奉告;有的認為公開無妨。領導人該如何拿捏尺度,設計出合理的業績基準,還要讓部門主管願意分享經營祕訣?
報公帳,是組織裡的例行事務。這次要探討的是相對於「實報實銷」,「限額」是一個有效控管員工鋪張浪費的工具嗎?
企業想要賺錢,除了增加營收,節流也是一大面向。但是管控太寬鬆收不到成效,太嚴格、太計較又會造成員工工作上的麻煩,消弭工作熱情,怎麼做才是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