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1

Acer 小金雞「宏碁資訊」預計 Q3 掛牌上櫃!企業上市、上櫃有哪些效益?資誠分析

採訪 · 撰文 吳美欣
2022-07-14

宏碁(Acer)旗下「最懂地端的雲端公司」之稱的小金雞宏碁資訊(AEB),預估在第 3 季完成掛牌上櫃。宏碁資訊近年積極整合地端到雲端的延伸應用,協助企業營運服務走向雲端、大數據運用、人工智慧等新科技的運用,去年獲利年增 22.5%,今年首季稅後每股盈餘(EPS)以 3.18 元改寫單季新高。

不只宏碁資訊,生活中常見的街邊店,諸如八方雲集、路易莎咖啡、美廉社等也在近年陸續上市上櫃。為什麼這些企業都想要上市櫃,上市櫃有什麼好處?資誠審計服務部營運長徐聖忠去(2021)年接受《經理人月刊》專訪時,曾從 4 大方面解讀企業上市上櫃的效益:

企業為何要上市、上櫃?資誠:從 4 面向解讀背後原因

上市上櫃是公開向大眾募集資金,方便公司營運,但兩者在申請條件上有些不同,上市公司條件是成立滿 3 年、申請上市時實收營運資金(資本額)達新台幣 6 億元以上,掛牌資格最為嚴格;上櫃的公司成立滿 2 年,申請上櫃時實收營運資金(資本額)達 5000 萬以上。

延伸閱讀:鍋貼股來了!八方雲集上市,未來朝海外佈局、進攻美日星

1. 資金取得途徑多,利於併購或策略發展

假設公司要未來發展業務,像是併購其他企業,常見方式包括現金或換股,換股是指在收購活動中,收購公司將自己的股票支付給目標公司股東,也就是用股票取代現金。

沒有上市櫃的公司,要併購其他公司,因為股票沒有市場流通性,比較難採用換股的方式,多用現金,但是現金對企業短期融資、借錢能力要求較高;上市上櫃的公司,除了使用現金,也可以用增發新股的方式做換股。

對企業來說,等於可以使用的工具變多。假設是平時投資需要資金,上市櫃可以進行現金增資,發行更多新股票向市場募集資金,或者發行可轉換公司債,當公司股價到一定程度後,投資人可以把手上債券轉換成股票;甚至對特定的人私募,資金取得管道變得更多元。

2. 作為吸引優秀人才的誘因

上市櫃公司除了提供員工薪水,發放股票也可以作為獎勵員工的手法。實務上最常用的是員工認股權憑證(stock option),意思是員工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用約定價格認購特定數量的股票,類似選擇權的概念。舉例來說,認股權發約定價格 10 元,需工作滿 2 年才能兌現,假設公司在 2 年後股價上漲,從 10 元變成 100 元,員工可以實現權利,用 10 元的價格取得股價 100 元的股票;若是股價下跌,員工也可以選擇不兌現。

另一種常用的激勵手段則是限制型股票,也就是一開始就給股票,但會限制員工必須滿足一定服務年限,或到達一定績效,才可處分股票獲益。在限制期間內,持有限制型股票的員工,還是可以享有股利、投票權等權利。

這些都是公司吸引優秀人才,留才的方式,對長期經營來說更有利。

3. 以無形資產,彰顯公司價值

對於沒有上市櫃的公司,要評斷是否有價值、有發展潛力,通常只能透過公司的淨值,也就是總資產(企業的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減去總負債(公司跟別人借的,包括應付帳款、長短期借款、公司債等)的數值,判斷經營能力優劣。

但是對於上市櫃公司,因為市場在判斷這間企業的價值時,有可能會看見財務數字以外的價值,像是創新研發能力、專利、市場客戶名單等等。無論是人才或專利,在一般財務報表上可能被當成支出費用化,但透過資本市場的過程,就可以彰顯公司價值,反映在股價上。

4. 透過法規要求,調理體質

公司要上市上櫃,得滿足法令要求,對於調理公司的體質,有重要影響。以連鎖業者為例,如何掌控分店的金流、進貨廠商是否有品質保證、各分店是否取得合法經營權,都是連鎖業者專注的焦點,「把進貨銷貨、中央廚房、經營據點合規性、品牌都梳理好,當然就是調體質。」

公司要告知主管機關與會計師,做了哪些內控制度,確保各分店的金流確實回到總公司帳內,譬如,在交易發生當下,就需要有發票產生,才能事後追蹤核查;再來,企業也可以事後用杯子、餐具的使用量,推估金流是否正確。

對一般公司來說,過去就是把業務做好,上市上櫃後,就有一套遊戲規則,像是資訊系統安全、研究發展的資料保護,都有規範,建立一套共通可依循的規則。

徐聖忠表示,上市櫃公司也有許多限制,譬如有重大財務業務行為應經股東會通過、賺來的錢要與股東分享。無論公司要不要上市櫃,都可以往上市櫃的方向進行調整,譬如財務報表是否清楚合規、稅務上應繳的稅都有繳清、以及在公司架構上,不同事業體是否有共同的掛牌公司,讓利害關係人清楚知道,投入的資源,會完整運用在這間公司中,不會被不當挪移,企業才能永續發展。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繼續閱讀 財務管理
相關文章
feature picture
2

綠界科技擬拆股、帶動股價重返 400 大關!大企業分割股票,背後可能有3大考量

Y Chen
2024-05-08

第三方支付龍頭綠界科技(6763)董事會決議,擬進行股票分拆,將每股面額從 10 元改為 1 元,原已發行總股數 1,840 萬 3,913 股,變更為 1 億 8,403 萬 9,130 股。綠界透過類似拆股、股票分割的方式,投資人的股票價值與庫存金額不變,但原先一張股票被拆成十張,有望增加市場流通性,也帶動股價上漲。

從股價來看,雖然綠界首季獲利因傳統淡季影響而有所衰退,但董事會決議拆股的舉動,仍助攻綠界股價 8 日漲停,重返 400 元大關。事實上,不只綠界科技,知名外商如亞馬遜、特斯拉(Tesla),Google、蘋果(Apple)和輝達(Nvidia)等大企業,也曾做過股票分割,此舉常被華爾街市場視為釋出利多。

為什麼這麼多企業要拆股?透過分割讓自家股票「變便宜」,對經營、管理有何幫助?分割前就持有股票的投資人,權益會有哪些改變嗎?以下逐點解說股票分割對公司、投資人究竟會產生哪些影響:

延伸閱讀:貝佐斯卸任亞馬遜CEO!關於接班人賈西,你該知道的 3 件事

綠界科技擬拆股、助攻股價重回 400 大關!為何大企業都在分割股票?

股票分割大多發生在價格非常高的企業身上,透過拆分每一股為多個股數,降低股價、增加公司在外流通的股數。而各企業敲定的拆分比例都不一樣,假設某間企業採用 5:1 的方式,那持有 1 股的投資人,最後即擁有 5 股;每股成本則會降低,總體持有價值不變、只是帳面上持有股數變多了而已。

通常執行此計畫的企業,不只獲得更多投資人青睞,股價也都會迎來漲幅。亞馬遜股票分割於 2022年 6 月正式生效時,美股盤中上漲 2.3%至 125.11 美元。以其分割方式計算,未分割的前一日(6 月 3 日)收盤價為 122.35 美元。

除此之外,企業之所以分割股票,還有 3 項可能原因:

拆股的可能原因:鞏固人才、吸引更多投資人、推展併購計畫

1. 內部管理:薪酬更具彈性,能作為搶人、留才手段

招募市場愈來愈競爭,各大企業都爭相網羅關鍵人才,薪酬便是最容易被應徵者,拿來比較和評估的項目。

《華爾街日報》就提到,亞馬遜發言人的聲明中,認為股票分割之後,更有利於員工管理自己的薪酬,反過來說組織也受惠於股價變低,能更彈性地設計股票組合,給予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員工,而不一定是薪水或獎金

特斯拉也公開表示過,具有競爭力的薪酬能幫助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為每位員工提供股票期權,是特斯拉的成功原因之一。自 2020 年特斯拉拆股以來,股價已上漲 43.5%,股票拆分將有助於特斯拉重置普通股的市場價格,以便員工在管理股權時有更大的靈活性。

2. 外部市場:進入道瓊工業指數,獲取更多投資人加入

資產管理公司 Boston Partners 全球市場研究部主管邁克爾.穆蘭尼(Michael Mullaney)認為,股價高達 4 位數的企業,把股票分割是「明智之舉」。因為過去一年半來,散戶成交量急速增加,在股市裡的重要性再次提高。拆股有利於降低股價,吸引更多投資人買進,進而活絡交易量,帶動買氣。

《CNBC》指出,亞馬遜現階段仍非道瓊工業指數(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的一員,而股票分割之後,有可能提高他們加入的機率。原因在於該指數目前是以「價格加權」的形式決定其組成,即股價愈高的企業,占比會愈高。

然而亞馬遜過去股價太高,若真的進入道瓊工業指數,會使其成分股比例失衡,因此才被該指數排除在外,藉由分割、股價下降的方式,才有機會讓亞馬遜獲取門票

蘋果(Apple)的例子讓不少人認同此原因,他們在 2014 年時宣布以 7:1 的比例分割股票,隔(2015)年道瓊工業指數就將蘋果加入指數當中,同樣是考量到原本其價格過高,會完全超越其餘 29 支成分股的權重。

3. 外部經營:為轉型、併購鋪路,提高自身議價籌碼

觀察科技業的併購實務,經常是採「以股換股」,對收購方的好處是毋須動用現金,或額外籌措資金。正是因為股票分割,能高機率推動股價上漲,自然就可以較少的股票,換得對方同樣的股權,不少企業以換股併購其他公司之前,都曾執行股票分割

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艾非・賓美利奇(Effi Benmelech)在《富比士》(Forbes)就以專文推測,亞馬遜也許在籌備大型併購案。

少數不願分割股票的例外:股神巴菲特,為何堅持不拆股?

盤點美國近年來,不少大企業都陸續分割股票,就在亞馬遜宣布的前一個月,Google 母公司也公布其 20:1 的拆分計畫,而包含蘋果、特斯拉等知名企業,也都採取過此方法。不過也有少數企業拒絕採取這樣的分割來降低股價,股神巴菲特擁有的跨國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即為一例

波克夏海瑟威發行的 A 類股(BRKA-US)多年來始終位列價格高昂、多數投資人難以入手的「夢幻類股」,目前每股持有價格超過 50 萬美元。巴菲特多年來面對市場要求分割股票的呼聲始終不願鬆手,認為波克夏股票尋求的是以長期投資持有為導向、而非短期炒作為基礎的優質股東,並且堅持:「如果無法為投資人創造內在價值,那些相對低廉且大量流通的股票就不值得擁有。」

A 類股長期被外界批評「欠缺流通性」正好就是巴菲特希望的結果。雖然在 1996 年,巴菲特還是推出了 B 類股(BRKB-US)來滿足市場的買賣需求(目前每股持有價格約 350 美元),但對於 A 類股至今仍是堅持不分割原則,正如他的友人間所流傳的那則玩笑話:「願你能活到 A 類股分割之時。」

延伸閱讀:巴菲特接班人曝光!會計師出身的阿貝爾,憑什麼被股神青睞?有何本事?

整體而言,雖然股票分割不必然是股價上揚的保證,但無論企業是基於哪些原因而做出決定,都需要再一段時間的觀察才可看出能否從此策略中獲益。

資料來源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CNBC1CNBC2CNBC3Wall Street JournalForbesCNN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3

仁寶擬斥資 47 億參與泰金寶現增!現金增資原因是什麼?一文看懂企業為何要增資、減資

經理人編輯部
2023-09-08

(2023.9.8 更新)代工大廠仁寶昨(7)日宣布以不超過泰銖 52.11 億元(約新台幣 47.33 億元)的金額,參與關係企業「泰金寶」的現金增資,仁寶的持股也將從目前的 5.21%,最高增至 24.99%,藉此強化集團全球生產的互補性。企業為何要增資、減資?背後考量為何?《經理人》帶你一次看懂:

增資是什麼?

增資(Capital Increase)顧名思義就是企業想增加手上資金、增加股本。一般來說,企業增資的原因不外乎有 3 種,分別是為了償債、發展新事業,或加強原有事業的投資力道。

至於增資對於公司的股價影響,與減資是相反的邏輯,股本增加,參考價通常會下跌。但因為增資通常代表企業有意拓展更大的事業、前景看好,市場可能會增加投資力道,拉抬股價;但反之,如果市場認為企業增資的舉動是為了償債,則有跌價風險。

增資主要方式能分為盈餘增資與現金增資。

2 種常見的企業增資的原因與做法

增資做法 1:盈餘增資

盈餘增資就是企業將年度盈餘等資金轉為股票,若企業有足夠盈餘多會採取此方法,因為如此一來股東不用多出資,就能得到新股票。像是台泥董事會於 2022 年 5 月決議以盈餘增資的方式,發行 6 億多股普通股,原股東持每千股能無償配得 100 股。

增資做法 2:現金增資(Follow-On Offering,FPO)

而現金增資指的是發行新股,來向各方募得更多資金,但因為流通股數增加,每股盈餘(EPS) 會下降,原有股東的權益也會被稀釋。按照《公司法》267 條規定公司發行新股時,應保留發行新股總數 10~15% ,給公司員工承購。其餘則按照原有股份比例,公告通知原有股東,使其可優先認股。

每股盈餘(EPS)= 稅後淨利/流通股數

而發行新股的定價方式,根據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相關規定,通常是定價前 10 個營業日的收盤平均價的 70~90% ,也就是說,發行的新股,股價通常比原來市場上的交易價低。

延伸閱讀:玉山金股票抽籤開放!新股怎麼申購?手續費、抽籤流程一次看

減資是什麼?對投資人有什麼影響?股價會漲嗎?

減資(Capital Reduction)指的是減少公司股本、讓流通在外股數變少。減資後雖然原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變少,但在外流通股數減少,因此每股盈餘(EPS)會相應增加。

同時公司重新掛牌的參考價會上升,故股價可能會上漲。對股東來說,總市值維持不變。然而;股價變化仍需參考公司減資的方式和目的,除受整體市場行情、經濟環境之影響外,企業的後續營運績效、經營策略及財務結構變化等亦為重要影響因素。

股本 = 股票面額 x 股份總額

企業減資的 3 種常見原因與做法

至於企業為何要減資?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黃志典過去曾在金融案例評論文〈公司為什麼要減資〉中指出,企業需要減資的情況有 3 種。

減資原因 1. 彌補虧損

有嚴重虧損的公司,能藉著減資,打掉累積的虧損。

延伸閱讀:檢查公司漏財破口!辛苦賺來的錢,別被多餘費用和稅負吃掉

減資原因 2. 企業認為股價被低估或希望拉抬股價

公司希望透過降低股本,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而就一般狀況來說,股東權益報酬率提升後,容易帶動股價上漲。也因此認為股票價值被低估的公司,可能會選擇減資作為抬升股價的手段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淨利/股東權益(公司資產減去公司負債,代表股東對公司淨資產擁有的權利)

延伸閱讀:ROE、ROA是什麼?股票投資必懂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怎麼算?

減資原因 3. 企業有多餘資金、現階段無新規劃

最後一種情況是公司資金太多且暫無投資計畫,或股東急需資金,因此將資金退還給股東以做更好的運用。 2006 年,富邦產險就曾因股東,也就是母公司富邦金控有資金需求,因此辦理減資 100 億。

延伸閱讀:電子支付也能儲蓄!台新、街口聯推「街利存」,背後圖什麼?

3 種常見的企業減資做法

減資做法 1:註銷庫藏股(庫藏股減資)

企業施行減資的方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註銷庫藏股。庫藏股指的是公司買回在外流通的股票。公司買回股票後註銷,如此一來在外流通的股數變少,便能達到護盤、抬升股價的效果,且因為註銷股票、股本縮小,每股盈餘(EPS)也會明顯提升。

延伸閱讀:解析庫藏股|台泥再買回 8400 張庫藏股!企業買回自家股票,背後可能是 4 大目的

減資做法 2:現金減資

另一常見的減資方式是現金減資,也就是退還股東現金。以友達於 2022 年 3 月底宣布現金減資 2 成的例子來看,因為公司要調整資本結構,因此決議辦理現金減資,減少 2 成股本,退還股東股。按原本 10 元的股票面額分配,持股人每股能拿到退還的 2 元現金。

現金減資計算方式為 (停止買賣前收盤價-每股退還現金股款-原股每股配發現金股利)/( 1-減資比例)。假設某公司宣布現金減資 50%,每股退還現金 5 元,並同時辦理配發現金股利 15 元,假設減資基準日前一日收盤價為 160 元,投資人持有 A 公司 1000 股,則減資後參考價格為 280 元(140/50%)。通常會採用現金減資的公司,多處於手中現金太多,因此選擇把錢發還股東。風險則是企業對於現金流的評估是否準確,若企業錯估情勢,恐有減資後資金不足的窘境,或遇到很好的投資標的,卻錯失良機。

減資做法 3:直接註銷(一般減資)

最後一種減資的執行方式是直接註銷。當公司面臨虧損時,直接註銷一部分股票能打掉虧損,但此時持股人的股數會減少,且沒有拿到任何現金,等同於讓所有股東共同承擔企業累積的虧損。

根據證券投資人與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說明,最常見的減資原因,都是為了彌補公司過去已發生之虧損。雖然投資人權益看似會因為持有股數減少而受到損害,但股票的價格會相應調整,因此減資前後的總市值(總股數 * 市價)不變;也就是說在減資換發股票恢復交易時,股東所持有的股數雖然減少,但股票參考價會依比例向上調升。

減資做法一覽表

減資方式 可能原因及目的 對投資人及股價的影響
註銷庫藏股(庫藏股減資) 企業認為股價被低估或希望拉抬股價。 企業期望提升每股盈餘,達到護盤、抬升股價的效果。
現金減資 企業有多餘資金、現階段無新規劃。 企業將退還現金股款給投資人,短期內有望帶來股價成長。
直接註銷(一般減資) 企業面臨虧損,因此欲改善財務結構、規劃募集資金或引進新投資者等。 持股人的股數會減少,且沒有拿到任何現金。

參考資料:公開資訊觀測站、全國法規資料庫、證券投資人與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Investopedia[1][2]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繼續閱讀 財務管理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4

股票、ETF也會下市!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投資人該怎麼辦?

整理.撰文 簡鈺璇
2024-04-18

企業經營者將公司下市又上市的舉動,時常在商場看到。最有名的例子是,戴爾電腦(Dell)2013 年因市值縮水至全盛期 1/5 不到,果斷下市,靠著收購儲存系統公司 EMC 拚轉型,2018 年重新在 NASDAQ(納斯達克)上市。

國內的例子則有半導體大廠力積電(前身力晶電子),力晶因財務危機、每股淨值轉為負數,2012 年黯然下市,經過 9 年的重整,從做 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轉為晶圓代工,於 2021 年底上市、回歸資本市場。

股票上市的優點包括:集資容易、助於企業形象提升,也比較容易留住人才,那麼為何有些企業將股票退出市場、轉為私人公司拚轉型呢?股票下市有哪些優點?從投資人角度來看,手中的股票下市,股票會不會變壁紙?遇到企業下市時,股東該採取哪些手段保住自己的權益?

延伸閱讀:美股 ETF 投資懶人包|怎麼買?複委託、開海外券商戶哪個好?

股票下市分 2 類,非自願下市通常是財務問題

企業上市亦即「股票能在證券交易所被大眾買賣」,反之,企業下市則代表其股票退出公開交易市場。台灣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市場為台灣證券交易所、美國則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

下市分成 2 個類型:非自願(被動)下市、自願(主動)下市。 非自願下市通常發生在公司財務不佳,例如當每股淨值低於 3 元、或簽證會計師出示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的查核報告。此時,證券交易所會被要求企業改善,3 年內無法改善就會暫停交易,並於停牌半年後遭強制下市。

股票下市 3 大好處

除了因為財務、營運不佳被迫下市的企業,有的業者選擇自願下市,也就是朝向私有化經營。安永台灣財務管理諮詢服務執行副總經理劉安凱指出,私有化有 2 種形式,一是公司主要股東或領導階層著手,收購流通股票下市;二是企業與私募股權基金合作,藉由公開收購或股份轉換收購公司流通在外股權,終止上市。

自願下市原因 1:有助長期改革

私有化的優點有:一是企業無需顧忌改革帶來股價的波動,董事決策權力變大,能夠進行長期、大幅度的改革。

舉例來說,戴爾在 2013 年就聯合私募股權公司銀湖(Liver Lake Partners)及微軟合作,以 244 億美元回購流通在外股票,將公司私有化。當時官方就表示:當戴爾成為私有企業時,就能夠持續執行公司的長期戰略。2015 年戴爾用 670 億美元併購儲存系統廠 EMC 集團,是當時 IT 業最大規模的併購案,戴爾也應用 EMC 資源,確立雲端運算服務、資料中心的轉型方向,2018 年重返資本市場

自願下市原因 2:防止惡意併購

第二個好處是私有化能避免其他公司惡意併購,趁股價低點搶奪經營權。

自願下市原因 3:加速轉型腳步

三是創造導入國際級資源的機會,連結私募基金加速業務重整、技術升級,更快達到轉型目標。

例如:漢堡王 2006 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因為營運不佳,2010 年以 32.6 億美元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 3G Capital 而下市,私有化期間漢堡王由下而上進行改造,像是進行成本瘦身、更新菜單等,2012 年漢堡王才再次於紐約證交所上市。

漢堡王下市又上市
漢堡王幾度經營權轉移,曾經藉由下市、私有化來調整企業體質。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ETF 是什麼?跟投資股票、基金哪裡不同?小資族必知 5 大優點一次看

台灣老牌石化廠李長榮化工(榮化)也藉由下市調整公司的體質。2019 年國際投資機構 KKR 收購榮化。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在公開信說明下市的原因,他提到 2014 年高雄氣爆對榮化市值帶來衝擊,造成長遠籌資規畫、轉型升級的阻礙。透過私有化結合國際投資機構,可帶領榮化打國際盃。盼 5 年後重新在台上市。

這說明 企業私有化不代表永遠退出資本市場,可在完成轉型或達到私有化時設定的營運目標時,以更合理的估值、股價重返資本市場,申請再上市。

即將下市的股票該如何處理?下市後難有投資價值,及早脫手為佳

當投資人手中握有預備下市的企業股票,該怎麼辦呢?首先釐清一個概念,公司下市不代表股東失去企業的股權,只是無法在公開市場(如台灣證券交易所)買賣,只能在私有市場轉售。然而,股票無法公開買賣,代表流通量變小,股價一定會下跌。

如果手中握有的是「非自願下市」公司的股票,多數原因都是該公司財務情況不佳,遭到監管單位強制退市,通常該公司的股價都已經下跌一陣子。持有者應儘早在終止上市日前,將持有的股票賣出,若是等到公司因為債務關係倒閉,就要走法律程序求償。

近年有名的案子是杜康-DR 案,杜康-DR 2011 年在台灣掛牌上市,因爲營收減少 50%,2021 年 8 月底下市,下市時杜康不願履行上市承諾書中載明「若下市將淨值買回」(2021.08 約 4.8 元),股東只能選擇原股兌回、原股兌回賣出或下市前出售(2021.08 股價約 0.47 元)。雖能由投保中心協助投資人提起團體訴訟、取得求償金,但訴訟過程曠日費時,亦不確定能否成功。

至於自願下市的公司,多數在下市前通常會向股東買回股票,股東也該趁此時脫手,會有比較高的溢價。例如:日立併購永大機電,日立就用一股 65.1 元(溢價 12.8%)收購永大股票,並於 2022 年 4 月 21 日收購完成,永大也正式下市。

無論企業是體質好、求轉型被其他投資人相中併購,或是因為財務狀況而下市,但從散戶投資的角度來看,下市代表著股票難以自由買賣,加上少了證交所把關,難以評估公司的營運狀況,未來是否會漲難以把握,繼續持有將喪失投資的價值,建議及早脫手。

ETF 也會下市!2 種情況下會發生

順帶一提,連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也有下市的風險,金管會證券期貨局規定,2 種情況 ETF 必須下市。一是規模太小,最近 30 個營業日平均規模低於終止門檻(例如股票 ETF 終止門檻為 1 億元,債券 ETF 為 2 億元,期貨 ETF 為 5000 萬元);二是基金單位淨值跌幅大,最近 30 個營業日的平均基金單位淨值累積跌幅達 90%。

延伸閱讀:美股 ETF 投資懶人包|怎麼買?複委託、開海外券商戶哪個好?

2019 年富邦發達(0058)、2020 年 FH 美國金融股(00767)就是因為近 30 個營業日平均淨值低於新台幣 1 億元而下市,這類型的 ETF 通常比較冷門或交易量太低。證交所會在 ETF 下市日前約 1~1.5 個月,將下市訊息公告在官網上。

為何ETF會下市
台灣證券交易所

所持 ETF 即將下市時,投資人該怎麼辦?

假若是持有的 ETF 下市,可在公告預備下市日前,將 ETF 賣出;或是等待基金清算結算淨值,證交所會通知投資人、受益單位,再依據各自持有的比例,拿回清算的金額,不同於非自願下市公司的股票一下市就難以交易、變成壁紙的情況。

ETF要下市,投資人該怎麼辦
台灣證券交易所

資料來源:法律白話文聯合報安永台灣數位時代Whisker股市通蘋果日報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細則台灣證券交易所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