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席捲知識工作者目光的付費的應用就是deep research。它不只是一種工具或技術,而是模仿人類「深入探究」與「實踐落地」並行的研究方法論。
台塑四寶市值平均大跌近 6 成,總市值創下 15 年來新低,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直言,轉型是企業的必走之路。
研華總經理陳清熙:台灣多數產業需要的是邊緣 AI(Edge AI)!潛力大,但仍有4挑戰:首先,不同產業的需求各異,使邊緣 AI 難以標準化。
BCG 公布 2025 年 AI 展望報告,發現 75% 高階主管將 AI 列為今年前三大策略。66% 企業正探索 AI agent 應用。
Deepseek在有限的硬體與預算的規格下,竟然能做出效果與GPT o1相當的模型,這正是他引起旋風的關鍵。他真的只用了560萬美元嗎?本文一次釋疑。
AI 即將進入代理型 AI(AI Agent)時代,穆迪、德國電信、eBay 等企業已導入,行銷、客服、人資、技術都能用上。未來 15 % 工作⋯⋯
身為全球半導體製造重鎮,台灣原本應在AI時代具備優勢,但在全球AI指數評比中僅排名第21,特別是在研發和產業化方面表現不佳。
蔡祈岩建議,企業投入 AI 專案時,可從 5 個維度來思考,這樣能確保 AI 應用的導入更全面、更有效率。
台中榮總名譽院長陳適安透過組織調整和導入科技,帶領台中榮總獲得2025全球智慧醫院第99名,是台灣唯一和首次進入全球百大的醫院。
AI 是協助財務部門轉型的利器。BCG 調查指出,61% 企業將預測式 AI 用在財務預測上,讓預估準確率提升到 50% 以上。
ChatGPT的語言能力有目共睹,也有許多企業首先導入客服部門,為什麼我還是認為AI不適合擔任客服?
愈來愈多台灣麵包店用「日清製粉」(グループ),但日本麵粉的價格往往是台灣數倍以上,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眾多台灣烘焙業者愛用?
日本福岡縣太宰府天滿宮,每年 1 月吸引數百萬名參拜者,預計 2025 年 1 月初 3 天內的參拜人數將突破 200 萬,龐大參拜人流帶來觀光亂象。
巨思團隊嘗試利用生成式 AI 的過程中,同時申請 nDX 數位創新獎助計畫,為媒體製作帶來革命性的可能性。
《AI霸主》以 OpenAI 和 DeepMind 的競爭為背景,探討他們如何從原本獨立研究的團隊,開始向科技公司傾斜。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資深協理林世哲表示,北富銀現在有9成客戶都優先使用行動銀行及網路銀行,「過去系統當機個1分鐘,客戶可能會覺得沒什麼,但現在用戶都在網路銀行、手機行動銀行App交易,當個3秒都不行,會被放大檢視。」
宏華國際是中華電信百分之百持股的客服子公司,原本專責中華電信的業務,打造「AI智能客服系統」,為企業主降低委外成本,毛利佔比卻高達 35.2%。
日清杯麵數位轉型,800 項業務自動化累積年省 17 萬小時,不僅強化資安、也打造社內 ChatGPT。日本泡麵巨頭日清食品集團怎麼全員 AI 轉型?
廖家德帶領奇美AI團隊研究相關應用,過去一年,已協助開發出使醫護人員減少1/2工時的各項系統,使院內單月使用AI的人次創下新高,年成長4倍。
Uber 行銷科技資料營運長翟翎琇表示,導入 AI 可每周減少 2 小時工時,實現創意在地化、文案生成、圖像製作、SEO 優化及社群廣告等。
《鏡周刊》2 日凌晨爆料,因應獲利減少、經營成本增加,總裁王令麟裁員出手裁員。東森購物也緊急於晚間發布聲明稿回應,強調裁員為人力調整,一切符合法規。
我觀察,台灣的軟體產業其實具備有非常好的基礎條件發展自有品牌,特別是資料處理、通訊應用、網路安全這幾個領域。
自 2023 年,日月光在台灣最大的製造廠區高雄廠內已有超過 50% 的員工(約一萬多人)參加 AI 訓練,完成 60 個以上的 AI 專案。
拉亞漢堡全台有470家店,3年前開始逐步導入數位點餐「拉亞NOW點餐」App,目前使用數位點餐的顧客已占來客數的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