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品或服務的優化,愈來愈難有效提升買氣,企業可以嘗試推出受人喜愛、能引起共鳴的人格化 IP,吸引消費者與IP互動,進而建立品牌關係。
在咖啡年消費金額高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六的韓國,竟然有個來自台灣的手搖茶品牌,售價不輸星巴克,卻異軍突起,5年前進入韓國首都首爾,迄今展店已逾400家,逼近當地星巴克的一半;業績最好的店,月營收新台幣550萬元,是台灣手搖茶飲店平均月營收額的10倍,且平均每家店2年就回本。
SOP只是服務業完成產品創造的「流程」,要把整個流程做好,關鍵還是在於提供服務的「人」。員工是把事情「做完」還是「做好」,完全仰賴他們對於組織的認同與態度。
厚奶茶掀起搶購民眾熱潮,高志明卻喜不形於色,因為他徐圖 10 年的生醫、生機食品轉投資,不想全靠進口原料,一心扎根台灣的布局,近期終於可以大動作鋪展開來了。
「品牌是一種商業戰術,可以帶動企業開啟成長動能。」 創造集團新成長曲線的捷安特女性自行車品牌Liv,透過品牌戰術,循序漸進找到成長方程式。
人工智慧(AI)正在幫助品牌行銷者開拓全新疆野。這是巨大的進步:品牌不再僅被視作物品,而成為了具有人格特徵的實體,與人積極互動。
社群時代,很多人寫部落格、經營粉絲團,想成為「網紅」。美國一位平凡女子艾米莉.魏斯(Emily Weiss),在 2010 年開始經營部落格「Into the Gloss」,從評論美容產品開始,4 年後就創立網路美妝品牌 [Glossier][1],在美妝市場快速成長,不但單月最高突破 1000 萬人次瀏覽,熱銷品更長期缺貨,有萬人排隊搶購。
這裡是台灣少見專售「香草茶」的茶館,以自家栽種的無毒香草結合台灣在地好茶,打造出一系列的療癒茶飲。
創始人休假時,有些企業可能會倒閉,有些企業卻會變得更強。後者是怎麼辦到的?
LINE成立時,美國已有WhatsApp、中國也擁有微信,臉書更是風靡全球。然而,相較於臉書花了54個月才突破1億用戶大關,創立於2011年的LINE只花19個月就衝破一億用戶,它怎麼辦到的?
根據Sea的上市申請說明書,蝦皮購物在18個月內砸了將近70億元的行銷費用,也在不到兩年內做到單季GMV 246億元的表現。
無印良品不做宣傳,只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宣傳品牌理念。因為他們深信,只要顧客認同他們提倡的生活態度,就有機會成為潛在消費者。
走進各大百貨公司,時常可見「MUJI」4個大字,無印良品自2004年來台設點,迄今已達43間分店,在全球更進駐28國、超過400間展店,成功打入世界市場。不過,這個熟為人知的品牌,海外拓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起初甚至連續虧損11年。究竟,他們採取何種方法,讓海外營收由黑翻紅,現今在各地都相當受歡迎?
很多公司都有推集點卡或集點優惠,你知道怎麼設計才能抓緊消費者的心理,吸引更多買氣嗎?
面對忙碌的行銷工作,究竟要如何節省數據報表的製作時間,同時兼顧專業與品質?選對工具和方法,讓你永遠比別人快一步!
企業必須思索如何與消費者持續的良性「互動」,創造好的體驗,其中的關鍵就是「有什麼辦法讓顧客願意積極參與企業的活動?」
你的產品品質不輸人,卻怎麼也賣不贏對手嗎?其實不只是你,百事可樂公司也有同樣的困擾。前可口可樂公司全球創意策略總監達瑞.韋伯現身說法,教你用 3 個方法,塑造出深植人心的品牌意象,讓消費者腦中想的都是你:
大多數的產品開發流程都是如此:一群人聚集在辦公室裡討論,行銷部、生產部、財務部各有意見,最終由主管拍板,訂下一個「感覺客戶有需求、公司也能夠生產出來」的產品規格。但,這真的是顧客想要的嗎?
行銷大師艾爾.賴茲(Al Ries)曾說:「經營品牌最重要的決策,就是為你的產品或服務命名。」品牌名稱塑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第一印象,該如何取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呢?
這些出其不意的行銷方式之所以做得到位,其實是因為幕後有11人組成的「品牌諮詢小組」協助控管品質,成員跨足影視、行銷、社群經營的業界專業人士、建築和空間相關的學者專家,與政府攜手合作改造世大運的行銷宣傳策略,稱得上是「逆轉勝」的代表案例。
砸大錢買廣告就會熱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社群媒體、部落格當道,怎麼樣引起這些人的共鳴,你一定要學會這8個元素...
在過去與企業合作互動的經驗裡,許多董事長、總經理都會親自參與品牌顧問專案,他們也經常在問,企業的願景和品牌有什麼關聯?願景又要如何傳達給消費者或顧客?我認為這當中扮演起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就是
還認為品牌只需要有獨特性,向消費者傳達自己的優點嗎?品牌可以提供什麼服務及訊息抓住消費者內心才是最重要的!品牌可以透過甚麼方式讓消費者動心呢?
一般人到百貨公司、購物中心,有時候逛啊逛的,兩個小時就過去了。但你知道你走兩個小時大概走了幾公里嗎?研究統計,大約是4公里。平常走上4公里,可能就讓很多人大喊吃不消,但為什麼逛街卻不會覺得累呢?其實,賣場裡有不少精心設計,都讓你甘願走上4公里還想要繼續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