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加碼誘因未必能吸引高技能人才,反而可能吸引低技能者。企業應精準設計專屬高技能員工的誘因,並透過測試驗證,才能提升選才品質。
AI時代,員工主動性變得比技術技能更重要,企業需要能主動識別問題、創造機會的人才,而非等待指令的執行者。
日本知名烏龍麵連鎖店丸龜製麵的母公司東利多(Toridoll)17 日宣布在丸龜製麵啟動新的管理模式,店長職務年薪上看2000萬日圓,成長近4倍。
據最新發表的《人才報告》,矽谷過去的「青年神話」正逐漸因 AI 技術褪色。大型科技公司的應屆畢業生錄取率從疫情前的 15% 掉到如今的 7%。
美國最近出現15年來首次「留任者」薪資漲幅超越「跳槽者」現象。由於就業市場疲軟,員工也求安穩選擇留在原職「抱緊工作」,近月離職率降至2016年來最低。
語言學習平台多鄰國 (Duolingo) 執行長指出,公司運用人工智慧 (AI) 大幅提高生產力,且從未因 AI 解僱任何正職員工。
隨著「大離職潮」退燒,一場更深層的變革悄然啟動。這場被稱為「大校準潮」的新趨勢,正迫使企業重新定義什麼是「工作」、什麼是「人才」。
為了讓雇主和主管更容易辨識員工當前的狀態,麥肯錫透過滿意度、工作的意義、職場彈性等 12 個標準,將員工分為了 6 大類型進行評估⋯⋯
當Z世代積極學習AI,現在職場上的資深員工會被取代嗎?還是說AI時代的「資深員工」的意義,也會跟著改變?
Anthropic 執行長將佐克柏的挖角策略比作「對著牆壁亂丟飛鏢」,射中誰就讓誰的薪水翻 10 倍,對其他同樣優秀、相同職級的員工極不公平。
周休3日會影響營收嗎?美門整合行銷總監王麗蓉用4年實驗給出答案:完全不會,反而成為其他企業請教的對象。
為了留住人才,女性私密處保養品牌捷醫國際生物科技(Relove)推動周休 3 日,他們如何推動這項制度?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結果,企業為填補1個職缺平均需花費60.3天,較2023年增加5.9天,招募非主管職平均需時53.4天,主管職則需達77.9天。
美國零售商沃瑪爾人力資源長近日接受 CNBC 採訪時指出,有一種人即便能力不差,也會因為態度問題而無法獲得主管信任。
外媒報導,蘇姿丰在接受《Wired》雜誌專訪時,對於 Meta 首席執行長祖克柏以高額薪資吸引AI研究員表示不以為然,認為金錢不是吸引人才的唯一因素。
人資夥伴看到颱風假又要頭痛了!到底有沒有放颱風假?颱風假薪水怎麼算?可以不支薪,或是不讓員工放假嗎?
據報導,Meta 對 Andrew Tulloch 開出待遇起跳為 10 億美元,總額可達 15 億美元,堪比 NBA 頂級球星的合約。
企業紛紛揮別疫情陰霾,開啟返辦公室政策(RTO)的討論,不少企業甚至強力取消混合辦公及遠端工作的彈性制度。
「Z世代凝視」近來在TikTok等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Z世代面對超乎意料的問題或者不知道的事情時,時常沉默不語露出茫然眼神,讓他人不知如何應對。
年輕人究竟傾向選擇哪些工作?從 Yourator 長期觀察來看,5 種職位格外受到關注:
面對AI對全球就業市場的衝擊,研究報告揭示10大AI不易取代的高薪職位,主要集中於醫療保健和應用科學領域。
緯穎漂亮的成績單來自成功布局全球,除了在台灣主機板生產、墨西哥製造基地,2023年新建馬來西亞廠來供應新加坡等亞太地區。透過全球分工,靈活應對各市場。
高盛資訊長 Marco Argenti 近日透露,公司正與新創公司 Cognition 合作,預計初期部署數百個自主軟體工程師 Devin。
Meta Platforms 一名研究科學家在一篇內部文章中嚴厲批評AI部門文化,描述團隊內部的文化與組織性失調,並直言沒人想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