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或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總是克制不了拖拖拉拉的性格、報告一定要拖到截止前一晚才寫、睡前一定要滑手機到最後一刻才睡、明明隔天要考試了還在打掃房間、常把「等一下再做」「先休息一下」掛在嘴邊、即使明明知道「今日事今日畢」的道理,卻仍然無法控制地屈服於「拖延病」?
我認為時間管理最大的關鍵點有三:第一,你必須要很清楚哪些事情對你來說很重要,那就要放進行程裡,第二,你必須要捍衛自己的時間自主權,別輕易的讓他人決定你的時間,第三,堅定紀律,安排好的行程就照著走,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善用時間,並把事情按時做好。
不想工作、工作總是不順利、完成了A任務之後有更難的B任務等著你......,在被一連串毫無喘息的工作與壓力纏身的同時,內心總是浮起懷疑的聲音,自問自己「我的工作價值在哪裡?」「我真的還適合繼續做下去嗎?」工作者在追求高績效的同時,也要記得照顧自己的情緒,才能夠讓兩者相得益彰,而想要趕走壞情緒,你可以試試以下三個方法:
如果問所有經理人在工作中最討厭遇到的三件事,其中一定有一個是「開了一場冗長的會議,浪費的時間卻又得不到結論」,但是其實一場有效的腦力激盪或是提案會議,絕對能為組織帶來超乎想像的成果,而要使會議「議而有決」,除了會議主持人得多營造團隊討論的氣氛之外,也得選對好工具,讓所有在會議上曾經出現的訊息,傳達到每個參與者的耳朵裡,進而達成共識,在高效工作的同時,更可以激勵所有部屬用百分之百的能量,漂亮完成工作任務。
當意外出現、總是打壞計畫,讓人沮喪「時間管理」彷彿變得遙不可及。也因此,近年來許多傑出工作者討論,真正的時間管理,是得把「零碎」以及「意外多出來」的時間計算進去,為這些不可預期的事件做好相關準備,才能保有最好的工作效率。
當人們處在高壓且長工時的工作環境中,會讓績效下降。我們建議員工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並非只是對員工的善意和尊重,而是因為在沒有壓力過大,或者過度勞累的情況下,人們會用更少的時數來完成更多的事情。
從人生的角度來看,健康應該擺在第一位,比待辦清單、每天工作還重要。因為如果失去健康,我們根本不可能成功,不論是家庭或工作。所以如果你是因為想成功而努力工作,忽略健康,反而會使你離成功愈來愈遠喔。
每個對自己稍有期望的經理人,都希望自己能變得更有生產力。這不只能讓老闆、同事認為你能信任。做事快速也意味著提早下班,增加跟家人相處的時間。
儘管他人認定的好習慣不見得適用在自己身上,但如果你在試著嘗試過後,你覺得那的確是「值得持續一輩子去做的事」,那麼慢慢讓自己做出改變,將對於自己在時間管理、做事方法、判斷力等面向都有所幫助。
大多數雇主都知道員工有著不小的工作壓力,而且職務愈是高階的人,承受的壓力愈大。問題是,你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員工壓力大嗎?
你勇於採取行動嗎?還是,你因為害怕失敗,而遲遲不敢做決定?如果工作者一直採取避免失敗的行動,會不知不覺失去個人主張,只能處理被交辦的事,而這也是有沒有機會升遷的關鍵。
之前我在電腦玩物介紹了許多整理郵件的方法,例如最新的一篇是「 Yesterbox 郵件拖延者需要的收件匣管理技巧 」。我也常常分享用各種不同工具整理郵件的方法,例如適合很多朋友公司使用的 Outlook 的「 Outlook 搞定 GTD 時間管理: 8 個 Outlook 任務排程技巧教學 」。於是昨日的 Evernote 全天課程中,有朋友下課後問我說:「 Esor 你推薦了那麼多種工具與方法,你自己如何整合應用呢?」那麼,就讓我來分享自己「目前」整理自己郵件信箱的「真實」完整步驟。郵件有 2+1 種
我從很多年前開始,就有追蹤《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作者的部落格,我很喜歡這位作者透過親身實驗各種生產力方法的概念,來撰寫一篇一篇實證心得。因為我在電腦玩物的文章撰寫,也同樣秉持著這樣的精神,無論是軟體工具,或是時間管理方法、筆記術、整理術,也都是我驗證之後才寫出來的心得分享。這樣寫作看起來很耗費心力,但其實也是我自己生活與工作的實踐過程,我只是喜歡在人生中(或電腦中)去嘗試許多最佳化的挑戰,體驗看看什麼樣的方法與工具適合自己。這一方面提供給我很多素材可寫,另一方面卻也是我必然要面對的世界的難題解決過程。
乍看之下,成功人士和一般人的能力似乎沒有巨大差距。但,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在每天的工作中累積微小的差異,最終造成巨大的領先。
每到下午,就很容易分心嗎?這7個小工具與技巧,或許可以幫你解決分心問題!
你該經常懷疑「這是真的該做的工作嗎?」先從以下3個標準找出不必做的工作:1不需要自己做也可以的工作;2不重複做一樣的工作;3時間久遠,做起來已經沒有價值的工作。
要做到「一次只做一件事」,說來就跟做代數習題和組裝 IKEA 家具一樣:理論上非常完美,但實務上卻出奇地困難。一次只做一件事之所以讓人更有生產力,其主要原因
《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在書中提出四象限的時間管理法。然而,真正的時間管理,其實是圍繞著第二象限,安排平日的工作行程。
你身邊是否有工作認真、態度又好,但績效就是不怎麼樣的同仁呢?其實原因多半出在溝通沒效率,而想要得到好的答案,就得從會問問題開始說起。
「怎麼一天就這樣過了,好多重要的事情連動都還沒動」「每天都忙得要死要活,但卻好像什麼事都沒做完...」若這也是你的無奈心聲,或許是你尚未掌握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但效率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你每天的生產力。 到底該怎麼做呢?其實,只要對自己的日常工作習慣多加注意,稍做調整,你也能藉由一點小改變就幫助自己提升做事效率。《贏在好習慣》在此提供了以下5個方法:
進食後,身體的能量會轉移到消化,人會因此變得想睡覺、行動緩慢,這是很自然的事。相反的,越飢餓越能激起生存本能,讓精神處於敏銳的狀態
星期一時排好這周的工作清單,但到了星期五,清單上頭卻只劃掉了幾項,怎麼會這樣?心中不禁想,我已經按照許多成功工作者的方法,事先決定好工作排序,為什麼還是事情還是遲遲無法解決?
如果要自動發送給客戶大量的電子報、拜訪信件、銷售信件,可不是輕鬆的事情!如果懂得綜合使用Excel、Word和Outlook,肯定能為你省下不少時間。
事情做不完,天天要加班,真的是因為時間管理沒做好嗎?《在辦公室外思考》作者斯科特·揚(Soctt Young)就從一個不同的角度給予解答:「不夠的不是時間,而是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