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時除了看履歷外,不少職位也要求附有多益的證照,甚至設有分數的門檻。多益要考幾分,才能進大公司呢?
台北市長柯文哲參加「2018 城市青年論壇」時表示,不會採用履歷表超過 1 頁 A4 紙的面試者,原因在於如果過去一年、一年半就換一次工作(因而在履歷上列出過多職位),不認為能在這份工作久待。坊間也有不少面試教戰守則指出,人資在過濾履歷表時,超過一頁 A4 者會被視為不夠精練與浪費時間,錄取率比控制在一頁的還低。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一份好的履歷,決定了你是否有機會取得踏入夢想殿堂的鑰匙,有人會說,履歷有什麼難的,不就是把工作經歷填上去嗎?其實要寫出一份精彩的履歷,不僅要懂得化繁為簡、突出個人特點,甚至要在短短幾分鐘時間就抓住審查者的目光,因此還是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以下列舉了一些可能較少被人注意到的細節,說不定能幫助你開啟另一道門。
面試該怎麼準備?如何回答問題,可以讓面試官對你印象深刻?我的面試次數接近100次,成功率大約是85%,在此把我準備面試的技巧跟年輕朋友分享:
正常上班族找工作不會只投遞一家公司履歷,往往是海投多間、瘋狂面試,再來就是無比煎熬的等待期。棘手的是,每一家公司的招募程序不一樣,我們不太可能同時收到所有你感興趣的公司通知,更有可能的是,第一份錄取通知來得太快,與此同時,你正在某家公司的最後一輪面試中,也收到了另一家面試通知,或是還在等其他理想職缺的回覆。
人資一天必須瀏覽上百封履歷,為了省時,他們只想快速找到應徵者和職缺需求相符的敘述,沒有時間細讀那些和職缺無關的華麗文字。為了不浪費人資的時間、甚至因提供過多不相干的訊息而惹惱他們,以下是 16 項你該從履歷上刪除的事:
你來面試前,會上網搜尋「考古題」嗎?許多工作者都會擔心自己面試的臨場反應,都會先猜題、上網「爬文」找題庫,但我在 P&G 面試,從來不照著「題庫」問問題!
終於等來了面試通知,你感到很興奮也很緊張。在面試時,你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過去的豐功偉業,企圖留給面試官一個好印象,但在談話接近尾聲時,你因為擔心自己不夠打動面試官,忍不住又分享了自己的能力所在……
你恨透你的老闆、你已經好多年沒加薪、你的能力不斷被低估……此時,你可能想著,如果換去別間公司,或許你就能一展長才。不過,經過幾番思考,你又打消了找新工作的念頭。
大多數人面臨求職關卡時,都是開著 104 、 LinkedIn 等求職網站天天刷新,期盼心中的夢想企業、職位從天而降;再不然,熬到中高階主管的位置後,再讓獵頭顧問替你時時留意。事實上,許多外商大企業的職缺,根本在 po 到人力網站之前,就被「內部推薦」這一輪捷足先登!
1111人力銀行 6 月 29 日公布「2018 企業進用新鮮人意願暨求職禁忌調查」,新鮮人起薪 28,230 元,打破 12 年紀錄,學者碩士待遇雙創新高。惟大小公司給薪差很大,小公司起薪 27,720 元,百人以上企業起薪 30,110 元,差距 2,390 元。
外表光鮮的大公司,真的是適合你的投入的企業嗎?找工作,就像是談戀愛,在還沒開始之前,好像很難肯定,他就是「對的人」。《Inc.》雜誌建議,從面試到接受錄取通知的過程裡,你應該好好問問面試官和人資主管 5 個問題,才能判斷這個工作環境是否值得投效
很多人想換工作,但卻發現自己不管投再多履歷,都得不到回應。其實,有時不見得是因為能力不符,而是履歷中的某些「措辭用句」不對,因此在第一關就被人資刷下。
最近各大企業都在忙招募,在全台北中南將舉辦大型的招募博覽會。無論工作年資深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想過要換工作,只是要不要換、什麼時候換、換到哪去,都是一門學問。到底該怎麼做,工作才能愈換愈好、逐步邁向職涯高峰?
我在現在的公司待了3年,工作非常順手,也負責大案子。但最近剛好是年後轉職潮,想起過去曾看許多同事在年後換工作之後,薪水就三級跳,所以想要理解「轉職該注意什麼,才能讓職涯發展愈來愈順遂?」比如說,該怎麼樣選下一間公司、被挖角了怎麼決定要不要接受等等。
過年後想要轉職嗎?試試看好好經營 LinkedIn 吧!許多台灣工作者可能在 LinkedIn 都開過帳號,但卻不曾好好經營。其實 LinkedIn 上有不少資源可以運用,而且好好經營,也有助於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甚至獲得更好的機會。
人力資源專家莉茲 ‧ 萊恩(Liz Ryan)常收到求職者的求助信,她在《Forbes》網站上,PO 出其中一則案例:
當你投了無數封履歷、經歷無數場面試,卻遲遲等不來錄取通知時,心肯定覺得很累。這時,若突然來了一封合格信,就會像救命稻草般吸引著你,然而目前這唯一的機會並不代表你一定得接受。你需要靜下心來,回想一下面試時所了解的公司印象,並試著問問自己以下這幾個問題,來確定自己面對這份工作的真心。
許多人轉換職場,都是為求更上一層樓,所以他們努力凸顯自己的品牌,希望新的公司能夠清楚看見他們的價值,尤其是「領袖特質」這一塊。
年後跳槽潮就要到來,當你還在為了履歷上的文字苦惱時,有些人卻是不用丟履歷、就有面試機會;在你正苦惱該如何向新老闆提出雙方都滿意的條件時,某人卻可以輕易爭取到豐厚的薪水及福利。
「我一開始還不知道公司要做什麼,就先租了辦公室、組了團隊!」創業家兄弟總經理郭家齊在TeSA舉辦的電商人才高峰論壇,回顧自己的團隊組建過程。
認真讀書二十多年,拼到名校畢業,以為到處搶著要,從此飛黃騰達,其實錯了!企業要的是能力,不是學力;要的是經歷,不是學歷,現實難免令人失望。
沒有家世背景的人,還有機會功成名就嗎?
正在考慮要換工作的你,除了期待更好的待遇、不同的工作環境,是否心中也有一點點遲疑、擔心新工作並不如你所想?當你發現自己談起新工作時沒有充滿熱情,甚至內心正拉起警報,其實某種程度上已反映你內心深處其實對新工作抱有一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