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高階經理人,常常「出一張嘴」,說得天花亂墜,做不到就推給下屬。奉勸老闆看清他們的實力,如果承諾100分,最後常常只做到10分,早日換血才是上策。
主管擁有權力,也是發號施令的人,扮演了主動的角色,所以主管 一定要率先展現對部屬信任的誠意,這是組織信任文化的開始。
企業進行策略變革時,最大的困難除了來自於組織的慣性與員工的抵制情緒,還有認知不一致帶來的事倍功半。善用4訣竅,可有效克服組織慣性,順利推進變革步伐。
好多功業彪炳的主管,往往沒耐心好好說明,其他人也不敢問,部屬只好試著當主管肚裡的蛔蟲。若工作不順遂,還可能演化成「不教而殺謂之虐」。
在組織中,最好是成為核心團隊,成為組織中的執政黨,才會有遠景、有未來;而成為主管,就是加入核心團隊最重要的表徵。
老闆總是不好好說話,喜歡大聲咆哮、語帶威脅?用6個跡象檢視你的老闆或主管是不是有自戀傾向,如果答案是YES,那就快逃吧!
「決策」是經理人最有價值的工作!然而,領導者身處逆境時的決策,難以委任或採民主多數決,因為這往往決定一家公司是否最終能轉型成功。張敏敏建議⋯⋯
高情商帶來高效能?當一個組織的領導人熟練管理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的情緒,整家公司及其員工都能獲益,在每個方面都會有更好的表現。
台灣虎航確定發出 10.8 個月年終! 2023 年上半年營收繳出 54.7 億成績,較過去同期成長 1681%。如何繳出好成績,董事長陳漢銘曝關鍵。
現在的主管不只要懂得帶人帶心,更要懂得應對數位科技。這會如何影響領導力的意涵?BCG提出4個轉變。
一間有8000多名員工的公司,2022年營收寫下127.2億美元新高紀錄。20年前不過是家提供中小企業軟體的服務商,他們是怎麼扭轉局勢的?
你曾經聘用資歷好、能力強的員工,卻花了很大力氣磨合嗎?求才時,要留意主管與員工的「配適度」,而非只在意專業能力。
永豐金總經理認為主管就像樂團指揮,不可能樣樣樂器精通,要做的是找到適合的人擺在對的位置,遇到狀況時,才能不斷拆解、分析問題,直到真正解決它。
羅技電子台港澳總經理施前江說,以滑鼠、鍵盤等個人協作產品來說,羅技在台市占高達7成,常有台灣消費者誤以為是在地品牌,其實羅技是道地的瑞士公司。
全球前 2 大電源供應器製造商的光寶,在 3 年間將毛利從 17% 拉高至 23%?邱森彬以「領導組織轉型,聚焦高價值、高成長事業」回答。
部門中的事,老闆應讓主管全權負責,彼此信賴。老闆若越級指揮,通常會與主管產生嫌隙,也違反管理基本原則。
Meta 前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認為,女性必須打破恐懼,從「還沒準備好」,變成「我想做,而且會在做中學會」。
蘇姿丰接任AMD執行長,不過是加入2年後的事請,當初在負債時臨危上任,用10年時間讓股價翻漲了30倍,她的傳奇管理路,為工作者帶來哪些格言?
莉茲.懷斯曼指出領導者要懂得問好問題。她分享現在的管理已不像之前,能夠循著固定模式,必須要團隊腦力激盪,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輝達在創業的前 10 年,曾 2 度瀕臨倒閉,為何仍能在強敵環伺的半導體業勝出?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坦言,這是因為輝達比其他公司更渴望成功。
伊隆.馬斯克就像是有多重人格,他瘋狂、沒有包袱、冷靜計算風險,不害怕失敗。他曾差點失去事業,但他始終能在混亂中保持冷靜、處之泰然。
團隊成員實力都很好,就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嗎?如果沒有充分溝通與討論,即使秀才齊聚一堂,也不見得產生綜效。
任何的改革,只將中階主管當苦力使喚,他們將流失至有更好職涯發展制度的大型企業,或拒絕承擔更多的責任。
擔任主管的佐藤非常苦惱,他的團隊有位新進同仁,時常無法自己做決定,無論大小事都得先問過他,才會有下一步動作。面對這類型的部屬,怎麼做才能讓他主動思考、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