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餐飲業來說,室內設計這麼重要?麥當勞谷底翻身的啟示告訴你,連鎖餐廳即使食物的味道不變,從設計著手思考,一樣能吸引到更多新的消費者,讓顧客改觀!
餐廳的菜單,不只是讓顧客「知道價錢的工具」而已,還有 3 個重要的行銷功能!以日本蕎麥麵餐廳為例,看成功的菜單設計怎麼做:
疫情期間,主打社交、團聚的餐廳也因減少內用而業績大受打擊,歡聚的氣氛雖無法外帶,但金色三麥轉而著重在提升外帶、外送的服務品質,開發線上服務來滿足客人。
餐飲品牌面臨要「集中經營資源」或「經營資源多角化」時該如何抉擇?如何評估是否該發展新品牌、新事業了?4 個斯找重點,幫企業逆勢突圍、打開新局:
外送平台 foodpanda 加收平台費,北北基 5 元、桃竹 3 元,引起許多討論:疫情間外送營收不錯吧,為何漲價?其實從日本市場就能看出端倪:
星巴克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宣布將交棒、透露下一任 CEO 來自外部,並預計於 2023年3月底二度離開星巴克。
在疫情禁止內用的衝擊下,欣葉集團開發外帶便當、冷凍調理包,甚至出動到鄰里發傳單、拜訪里長,終於在2021年7月靠著外帶、外送,營收從15%爬回40%。
後疫情時代,消費者擁抱「個性化」和「客製化」。餐飲業更不能忽視顧客的人性成分與打造差異化的顧客體驗,因為餐廳最大的資產就是「回頭客」!
近年早餐外食市場的龐大商機讓速食店、超商等都紛紛搶入,逐漸形成了台灣獨特且專有的早餐文化。為什麼速食店要跟早餐店搶生意?為什麼要推出 24 小時經營?
日本摩斯漢堡獲利創新高,為何店鋪數不增反減?背後原因很單純:找不到人做!其實不只日企,台灣小吃老店也面臨「接班危機」。
近期因各種成本價格上漲因素,許多餐飲業者紛紛喊出要調漲價格,包含可口可樂、八方雲集、梁社漢排骨、必勝客、丹丹漢堡、肯德基、麥當勞等,本文一次整理。
由前 foodpanda 台灣執行長周禎洋領軍,結合美食廣場及雲端廚房的 3 SQUARE,營運半年多,就因財務危機結束營業。雲端廚房在台灣有未來嗎?
悟饕池上飯包執行長林峰從 1939 年的台東池上飯包的緣起,談到近年日本推出銀髮族便當,再從自家便當的眉角,聊到用智慧販賣機賣便當,演出台灣的便當史。
咖啡連鎖品牌路易莎進軍泰式料理市場,推出泰式料理品牌「初泰 PIKUL」。下一步策略是什麼?黃銘賢想做「餐飲集團」,未來將如何布局、展店?
醒目的店面與快速外帶咖啡,兼顧上班族訴求快速與網美打卡景點的需求,為何閃電咖啡(Flash Coffee)擴展不如預期?登台不到兩年,為何結束營業?
敢試敢玩,如何從城主變成火鍋霸主?看築間董事長林楷傑玩出來的火鍋王國!
王品、路易莎都喊漲,你的公司產品也該漲價了嗎?怎麼漲才不會流失顧客?價格調整前思考 4 件事
為了陪餐廳度過疫情,iCHEF推出免費的線上「點餐網站」,沒想到後續卻帶來8位數的維護成本,讓團隊成員一度不想努力、不願餐廳生意變得更好。
海底撈在港交所發布盈利警告,表示去年因受疫情衝擊,業績下滑,恐虧損 200 億。中國「火鍋一哥」海底撈為何走下神壇?
老闆所做的事,不但對消費者進店沒影響,人均消費也沒提升,反而還更墊高了成本。企業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要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打開關鍵體驗(MOTX)。
提到連鎖咖啡品牌,你會想到誰?在路易莎和星巴克新秀和龍頭的夾擊下,怡客咖啡可能不會是你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答案。
新東陽先是在1979年入主機場通路,看好「封閉通路」獲利下,在1992年一舉跨入國道服務區經營,如今成為無論是營業額和經營家數都最多的單一業者
爭鮮新品牌「樂鮮」賣羊排、炸牡蠣、印度拉餅,從拚翻桌率到想讓客戶坐更久!行銷總監曝背後考量
為何有些餐廳要設定低消,或明明自己帶酒,卻要被收開瓶費?其實這些餐點價格,可不只有食材成本、店鋪費用!餐飲業者想漲價、調整價格,要先做到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