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日本餐飲業怎麼自救?牛角、溫野菜、大戶屋背後的Colowide集團,年營業額虧損672億日幣!分析餐飲業財務體質,帶你看疫情的打擊有多大:
疫情帶動自煮風氣, 冷凍食品成量販業、餐廳新戰場。疫情後,零售業還想持續做「外賣」,有哪些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燃燒,台灣餐飲業怎麼避免淪為慘業?觀察日本可發現,餐車、超商、快遞、冷凍食品業也加入市場競爭。此時,經營者該意識到兩大變化:
餐廳緊急改成外帶、外送真的可行嗎?以防疫為前提,從點餐、製作、支付到送餐,有哪些該注意的事項?
疫情持續嚴峻,餐飲業將陷入長期抗戰。王品、瓦城等連鎖餐飲大老忙著「安內攘外」,除感嘆「這場仗將比去年更難打」、「餐飲業連兩年面臨疫情重擊」,也全力投入外帶市場,並信心喊話穩住員工軍心。
雖然iCHEF的數據無法代表全台灣的餐飲業者,但從7000家店、平均營業額最慘下滑74%,卻也是足夠的警訊。
防疫升級,王品、瓦城、麥當勞、摩斯漢堡、漢堡王、肯德基、星巴克、路易莎、欣葉、爭鮮、鼎泰豐,多數暫停內用!各家餐飲業者,準備哪些防疫規範備戰?
疫情籠罩下,近期多家知名自助餐廳已忍痛停業、轉賣外帶餐盒,君悅、晶華、饗食天堂、漢來海港分別賣起了便當和冷凍食品。
隨著疫情再起,雙北將防疫警戒升至第三級,政府更祭出多項防疫措施。首當其衝的餐飲業該如何防守戒備,才能在這波疫情海嘯中劫後餘生?
全台第一家「雲端廚房」Just Kitchen在加拿大上市!開業僅兩年,卻能取得鬍鬚張、大三元酒店的合作機會,他們靠什麼贏得信賴?
台灣必勝客35歲了,為了追求新一波成長、衝刺「被消費者指名」的機率,來看這間披薩巨頭,如何線上、線下拚轉型?
日本麥當勞(McDonald's)在加拿大國籍女性社長卡薩諾瓦(Sarah Casanova)的帶領下,一路爬上巔峰,2020年營業利益更創下新高。
2003年為止,日本麥當勞既有店的營業額已連6年負成長。爾後,麥當勞決定以鐵腕手段改革日本蘋果!受全球矚目的原田泳幸,被日本麥當勞相中,開始改革。
經濟部統計,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飲業全年營業額年減4.2%,是2002年以來,首度負成長。這一鍋2020年營收仍成長11%。
在日本,你也看過各種大大小小的自動販賣機嗎?資料顯示,全日本的車票販賣機約 1.5 萬台,而餐券機則高達 4.3 萬台。為何日本餐飲業這麼愛用餐券機?
饗賓餐旅集團進駐高雄最新大型商場義享天地百貨!饗賓今年預計展店 15 間,並主攻南部餐飲市場,挑戰年營收 45 億元。
藏壽司、HAMA 壽司、壽司郎、金澤迴轉壽司...日本迴轉壽近年紛紛登台,為什麼?會威脅到本土的爭鮮嗎?商社男:餐飲業下個戰場是「IT 自動化產業」
麥當勞整年的淨利比前一年整整少賺了 13億美元,但美國市場可比銷售額反而逆勢成長了 5.5%,麥當勞執行長克里斯·坎普斯基做對了什麼?
生義大利麵商機來了!什麼是義大利生麵?與一般麵口感、製程不同在?從日本新風潮看餐飲業怎麼做差異化策略!BANCO棒可、MOLINO、SPIGA石壁家:
日本星巴克、客美多咖啡營業利益呈現兩樣情!加盟、直營怎麼影響企業營收?兩者人事成本、策略有何差異?B2C 跟 B2B 形態有什麼差異?
客美多咖啡(KOMEDA'S Coffee)去年營業額成長超過30%,在台灣咖啡店市場9成主打精選豆、手沖的競爭壓力下,客美多要靠什麼創造優勢?
含萊克多巴胺美豬已開放進口,連鎖餐飲如王品、瓦城、八方雲集,飯店業如晶華、雲朗集團等將如何應對?當餐飲業一窩蜂採購國產豬,會帶來什麼影響?
2021年10大科技趨勢、產業改變一次看!新冠肺炎肆虐,遠距工作、微型車、零接觸送餐興起,也推進5G、AR、VR、AI人工智慧發展等10大產業升級:
為什麼日本人聖誕節吃肯德基?背後是外國人用「炸機」取代「烤雞」的故事!肯德基自被三菱商事引入日本後,如何掀起一陣風潮,養成日本人耶誕節吃炸雞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