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和 LinkedIn 發布《2024 年工作趨勢指數》調查。報告觀察全球使用AI工作的情形,其中發現台灣有8成員工自動自發,7成企業還沒想法。
遠百去年合併營業額首破新台幣1350億元,徐旭東在遠百股東常會上驕傲宣布的同時,卻也嚴肅以對去年好成績帶來的高基期挑戰。
蘋果調整MR裝置策略,暫停高價版Vision Pro開發,專注推出平價版MR裝置。鴻海或成主要代工廠,台灣供應鏈如玉晶光和業成預期受益。
據傳開發 Ai Pin 的新創公司 Humane 正在尋找潛在買家,《紐約時報》點名 PC 大廠惠普可能接手,正與 Humane 進行談判。
美國麥當勞取消了自動櫃檯的 AI 聊天機器人計畫,麥當勞是在 2021 年與 IBM 開啟合作,據報導麥當勞將從 100 多家測試場所移除這套系統。
OpenAI ChatGPT 爆紅,想嘗試用 AI 簡化工作,推薦你透過 Notion AI 來寫筆記、整理文件需要的內容。這是我測試後的發現:
ChatGPT 為代表的 AIGC 工具正在翻轉產業面貌,面對不可忽視的 AIGC 趨勢,本文整理了導演林思翰的 AIGC 課程重點。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加州理工學院2024 年畢業典禮上致詞。黃仁勳講述了輝達在市場上的戰略轉變,強調堅持和創新的重要性。
根據BCG調查,超過8成領導者表示,他們能夠落實成本計畫,但有1/3的人認為,削減成本會影響業務成長。成本控管與獲利投資該如何取得平衡?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登場,除設備系統升級消息外,萬眾矚目的「Apple Intelligence」也亮相,功能包含生成文本、圖片等。
現在很多人都擔心自己會被 AI 取代,我完全可以體會這股焦慮感,但大家其實一直搞錯問題和重點了。
根據紐約時報,美國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達成協議,司法部將調查輝達是否違反了反壟斷法,聯邦貿易委員會將主導檢視OpenAI與微軟的商業行為。
隨著生成式AI的應用大量誕 生,愈來愈多文字、圖像和影像經由AI之手。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著作權保障如何界定。AI到底是工具,還是人類創作的一部分?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報告,指出台灣面臨AI應用爆發期,2025至2028年用電需求大增,挑戰供電穩定。未來將優先發展綠電,並每年滾動修正需求預測。
微軟宣布裁員超過1,500人,影響混合實境部門及Azure雲端業務。儘管裁員,微軟將繼續推動HoloLens 2銷售,加大在AI和量子計算等策略投資。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五年內在台灣招募1000名工程師,設立大型設計中心。他強調台灣科技生態系的重要性,喜歡樂觀、愛合作、勇於創新且對工作投入。
超微半導體(AMD)執行長蘇姿丰登台參加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以「高效能運算邁向AI時代」為題,進行開幕主題演講。
黃仁勳2日在台大體育館演講,點名43家AI供應鏈合作台廠,大讚台灣是無名的英雄,卻是世界的支柱。
影片產出流程牽涉眾多人力物力,難以大量生產。現在借助生成式AI的工具能簡單幫你呈現想法,從腳本撰寫、動畫製作或配樂字幕都可以快速上手。
導入人工智慧(AI)而解僱員工,有法律依據嗎?會不會被告?《勞資小白超實用寶典》釐清勞資雙方互動界線。律師陳業鑫的建議是:
年度預算、計畫報告、向客戶提案⋯⋯職場上需要簡報的場合不勝枚舉,簡報是上班族的必備技能。現在從簡報大綱到設計產出,都能交給AI,快速做出條理清晰又漂亮的簡報!
生成式 AI 工具比較!《華爾街日報》測試5款 AI 聊天機器人,並為回覆品質排名。第一名不是 ChatGPT、Gemini,而是黃仁勳愛用款。
隨著AI在零售業應用愈來愈普及,日本全家便利商店前也積極在門市內導入生成式 AI、AI 人工助手等,取得讓相關人員工作時間減少約 50% 的佳績。
三星推出新款手機打破了韓國的預售紀錄,但長久而言,若要依靠 AI 功能再創顛峰,三星要克服自身的技術障礙與媒合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