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顧問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台北辦公室負責人、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合夥人。
當各產業聚焦於「數位轉型」,領先的企業已經往前一步做起「永續轉型」,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下一波企業競賽的決勝點。
雖然對問題追根究柢很重要,但在實戰中,並不是挖得愈深愈好,而是必須找到一個 Sweet Spot(甜蜜點)
隨著疫情起伏,許多企業從讓員工在家上班,轉向討論後疫情時代的工作模式。在家上班的確有好處,比如不少員工喜歡工時和地點彈性,也藉此累積線上工具的使用經驗,但領導者依然困擾於如何在遠距狀態下,保持團隊關係和維護創造力。
疫情如何改變人們工作的方式?BCG自2008年以來與世界人力資源聯盟(WFPMA,World Federation of People Management Associations)進行「創造人才優勢」調查,2021年發表的報告資料涵蓋113個地區、6600位受訪對象,其中7成的人有人資相關背景。從最新報告中,我們可以理解企業當前關心的人才議題。
觀察海外企業已歷經一年以上的疫情衝擊,BCG從中整理出「3個R」的應對之道,分別是:react(反應)、rebound(反彈)、reimagine(重新想像),從當下因應到面對復甦,可供台灣的經營者與借鏡。
公司裡的財務人員,還停留在「記帳」的階段,或是只針對支出做管控?如果企業想持續追求規模成長,財務部門和財務長的任務,必須要改變了。
你所在的公司也有「策略長」(Chief Strategy Officer,CSO)嗎?他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一般來說,策略長也被稱為「經營規畫室長」「經營策畫副總」「資深副總」等等。
卓越的企業如何保有韌性,才能在受衝擊的時候,受損較小、更快恢復?解構「韌性」這個能力的背後,組織有6大任務必須執行。
領導者的時間和精力是公司最寶貴的資源之一,高層把時間花在哪,反映了公司的策略重心。現在檢查你的行事曆,是否都將時間花在公司的重點項目?
近一年與企業高管開會的過程裡,BCG 觀察到「淨零碳排放」和「碳中和」(Carbon Neutral)已經從趨勢,移往高層的重點工作項目。
2021年將是企業洗牌的一年。據BCG觀察,強者與弱者同樣受到衝擊,但前者更有「韌性」,能於此時擴大競爭優勢。企業該怎麼做才可以養成韌性?
面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多數領導者內心充滿疑問:究竟該做什麼準備,才足以應付未來?BCG的專家研究超過50家企業,詢問這些領導者如何在不確定時代建立明顯的優勢,並將第一手經驗歸納成3大方向、共9個策略,整理在新出版的書《超越卓越》(暫譯,原文為Beyond Great)。
商業界的策略角力就像牌戲,每一局的出牌都影響著下一局,誰想得周全、勝算愈大。BCG 的策略思考工具「戰爭遊戲」,可以帶你沙盤推演策略的走向。
疫情當下,領導者都是看到哪裡「失火」就先救援,像是員工要在家工作,緊急採購視訊軟體供開會使用。但面對未來,哪些才是該長期布局的趨勢?
當遠端工作、視訊會議、彈性工時都將成為新的日常,主管要給予的關心,不再只是員工的上班動力和下班休息,還有4大挑戰。
BCG 研究了近 7000 名執行長的表現,找出績效表現前 20% 執行長的共同之處,發現在快速變動的產業,CEO 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更顯著。
每家企業的執行長都知道人口老化是全球趨勢,不僅年輕勞動下滑會衝擊公司生產力,整體消費力也會因此下滑。每個公司都不能置身事外,為什麼布局的卻少之又少?
疫情衝擊之下,企業頻傳大量裁員的消息,面對需求急凍、策略轉彎的情況,公司除了砍人、縮減人力開支之外,領導者還有別的選擇嗎?
面對這場需求與供給都大量限縮的衝擊,領導者該做些什麼,才能維持正常營運讓企業撐下去、甚至藉機翻身,取得更好的商業機會?
有些改變的發生機率不高、難以預料,但一發生,就會導致企業天翻地覆。使用黑天鵝分析法找出準備的方向,及早準備:
高達6成的工作者認為。自動化、大數據、AI這些科技浪潮將影響他的工作。所以,如何在當前職位提升技能,或是為新工作重塑技能,成為2020重要的人才議題。
面臨影響經營的重大社會議題,領導者該如何因應?平時又該怎麼做足準備?BCG 常用兩種情境規畫法,協助你管理不確定性的風險。
比對 2009 年及 2019 年的全球市值前 10 大企業,只有微軟及 Google 還在榜上,要怎麼做,才能在未來 10 年,立於不敗之地?
行業界線漸趨模糊,技術演進正在顛覆各行業,企業面臨更高風險與不確定性。如何在複雜環境中借力使力、構築新的競爭優勢?打造生態系是重要的解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