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與「名聲」,這是對人類非常有吸引力的事物。但是我認為,把這些視為工作的動力是很危險的。
每個月,我都很期待最後一個星期二,到中廣流行網《理財生活通》節目中和主持人夏韻芬一起聊關於形象的大小事。在前陣子的訪問中,韻芬觀察到現在有很多人會「用Line請假」,然而這似乎是許多老闆在意卻不告訴你
最近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卡娜赫拉的小動物們不斷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邊,看著隔壁同事的辦公桌上有P助馬克杯和資料夾、路上提著兔兔帆布袋的上班族、或是超商裡集點活動中出現各種令人生火的療癒商品,都讓許多人即
###不追求「差異化」 使用者追求的不是「不同」,而是「價值」 **不追求「差異化」,這是我的想法。因為差異化不是商業本質所在。** 歸根究柢,什麼是差異化? 根據字典的解釋,指的是:「突顯自己
提高下屬的士氣——一般常說,這是上司的重要職責。 但是我強烈質疑這一點。原因在於企業聘用的是專業人士。 > **如果非得透過公司或上司幫忙才能提高士氣,這樣的人根本稱不上是專業**。 反過來說,
雖然去年我在電腦玩物寫下:「[我們真要用 LINE 談論公事嗎?小心即時反害了工作效率][1]」一文,那時候的我覺得用即時通傳遞訊息很不準確,而且打亂時間節奏。但是一年多下來,用 LINE 討論工作這
###全力迎合使用者需求,其餘的都不重要 LINE,是近年來崛起速度最快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之一,在全球每月活躍用戶數達1.81億人,前3名國家(台灣、日本及泰國)每月活躍用戶數總計逾8700萬人,
你的Line或其他網路社群,設定很多群組,主要為了跟同一組人方便通訊。這個群組可能是老闆要你加進去的,無論成員是12個、或是140個,小心你貼出的內容.......不要成為無意義的訊息。 有人不斷地
通訊軟體的盛行,對於職場工作者有什麼影響?像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就連使用通訊軟體也落實「嗡嗡嗡」(凡事速決速行)的精神,要求市府相關人員必須在會議之前,以LINE群組傳送資料給所有與會者。或是要求局處長
首先我要承認, LINE 某個層面確實是個即時討論公事的好地方,而且就是我自己的工作場合裡也常常用 LINE 來做即時溝通的工具。有時候我和合作夥伴正在同時處理某一個案子進度時,我們就透過 LINE
無論對發訊者還是收訊者來說,「已讀不回」這個科技現象相信都讓不少朋友感到困擾。在 LINE 或 Facebook 上,看到對方讀了我的訊息卻遲遲沒有回應,心裡猜測各種可能,讓雙方都感受到壓力。
熊大、兔兔、饅頭人、詹姆士、潔西卡、莎莉,如果你使用LINE即時通訊App,一定對這些角色貼圖不陌生。2011年在日本推出的LINE,目前全球已有4億用戶,其中,台灣的用戶數已達1700萬。LINE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