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5

錄取通知怎麼回?收到錄取信,卻還等最想去的公司回覆?

Vincent
2024-05-3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求職過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遇見這個尷尬情境:當你同時面試應徵各家職缺,總會有幾間先錄取你,但想看看有沒有機會被其它尚未答覆的公司錄取。收到錄取通知時該怎麼回覆?如何接受或婉拒公司提供的工作機會?美國徵才公司 Robert Half 總裁指出,擁有多元技能的求職者,平均一趟求職歷程可錄取 3 間公司,更厲害的人甚至可以同步錄取 5 間。

但錄取你的公司也不傻,他們不可能癡癡等待你的答覆。在競爭的求職環境中,一個處理不慎,很有可能最後落得兩頭空,沒半個職缺可以去。究竟要如何正確應答錄取通知,保持最大彈性以爭取最佳的錄取結果?CNN Business 和職涯顧問網站 Indeed,整理了幾個較好的應答錄取信的方式,讓你就算在等待其它面試結果,也能成功安撫已經錄取你的企業!

延伸閱讀:好的履歷,會寫清楚 3 件事!還有 10 個地雷不能踩

錄取通知、錄取信怎麼回覆?保有彈性又不失禮的 6 種回應方式

錄取通知回覆技巧 1. 詢問幾天內可接獲通知

蠻多公司都不會跟你講清楚幾天後會知道是否錄取,面試當下或面試後都可以先問一下對方需要多久時間決定,以制定自己的時程表。

錄取通知回覆技巧 2. 收到錄取通知後,1 天內回覆

無論你是否決定接下這個職缺,一旦對方通知你被錄取了,務必一天內回覆對方!即便回答對方仍需一點思考時間,也要立刻回覆。這可顯示你很重視對方時間,不耽誤對方工作時程,是職場上較成熟聰明的溝通模式。

錄取通知回覆技巧 3. 收到錄取通知須表達感激

不管收到的錄取通知是不是你最想要的,千萬別忘記感恩的心,明確向錄取你的公司表達感激,說明你很謝謝他們願意錄取你,而且你很重視這間公司,給對方好印象、預留後路。

若要婉拒對方給的工作機會,除了禮貌地表達感激外,也要明確地說明婉拒原因,並留下聯絡資訊以保持聯繫,給對方好印象、預留未來的合作機會。

錄取通知回覆技巧 4. 給對方的等待期不超過 10 天

多方應徵是很常見的情況,多數公司的 HR 見怪不怪。專家認為向已錄取你的公司表達你需要一點時間思考是很合理的,但別超過 10 天。最好詢問對方,是否願意等你 7 至 10 天答覆,超過這範圍就太久了。

錄取通知回覆技巧 5. 有技巧的催促你首選的公司

如果你最想錄取的公司,遲遲沒有給你答覆,這時可以主動進攻,向對方詢問狀況。溝通方式不建議說:「抱歉,因為還有其他公司在等我答覆,請問我被錄取了嗎?」而是應該強調你多喜歡這間首選的公司,例如:「從上次面試至今,其實我已經獲得其他公司錄取,但因為我真心非常欣賞貴公司文化和目標,還是希望能成為貴公司一份子。如果您願意錄取我,我會第一時間接下職缺。」

若收到最想去的公司的錄取通知,可以在信件中明確表達感謝、確認工作細節與報到事宜等。

錄取通知回覆技巧 6. 表達你對於首選公司的興趣

等待首選公司的過程中,可以詢問對方 HR 是否有機會參觀公司或安排任何機會多了解公司內部,彰顯你真的很想要進這間公司,加強錄取機率。

延伸閱讀:想應徵「很難被錄取」的工作?獵頭:先想兩件事,比較容易成功

最後,最多人擔心的問題恐怕是「如果我已經答應 A 公司,B 後來才錄取我,但我比較想去 B 怎麼辦?」事實上,拒絕已經到手的職缺是合理的事,但請注意,一定要盡快告知對方因為你有更想要嘗試的工作,所以必須忍痛拒絕到手職缺,並感謝對方欣賞。千萬別草率拒絕人家留下負評,更好的是用電話溝通,最能展現誠意喔!

資料來源:CNN BusinessIndeed延伸閱讀/新鮮人求職季專欄|4 大階段、6 篇重點文章,經理人助你在求職路上無往不利!;本文不開放合作單位轉載刊登。

鄭宇涵 製圖
繼續閱讀 面試 招聘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6

哪種人能在職場上爬得高、走得遠?微軟前大中華區副總裁歸納的 4 個特質

整理‧撰文 陳彥丞
2018-10-1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要走什麼樣的職涯,要由你自己決定。」台灣微軟(Microsoft)在任最久的總經理、微軟前大中華區副總裁暨中國區業務總經理蔡恩全說。他彙整了超過 20 年的工作經驗在《微軟商學院》中,儘管自嘲內容有些老生常談,卻更顯得這些工作心法,確實是在職場中走得長、走得久的訣竅。

在這本書裡,蔡恩全並不是姿態高的老前輩,勸告工作者應該這樣、那樣,反而以親身體驗為主,試圖釐清究竟是哪些特質,讓他擁有現在的成績?這些答案就是他想傳達給更多職場工作者的事:比起技術、創意等硬實力,有些軟實力可能更加重要。

1. 受教:懂得接納不同意見,否則難以繼續向上升遷

受教,乍聽是要求工作者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全部得聽從主管的意見。然而蔡恩全定義的受教,其實用英文「coachable」來表達更為精確,意指願意傾聽、接受不同的意見,同時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付諸實際的改變。當你具備這樣特質時,自然有更多人願意教導你,進步速度也會增加,建立起更堅固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能決定一位工作者的成就。

他提到一位過去的部屬,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這位部屬的工作能力很強,對自己非常嚴格,待人處事卻不夠圓滑,經常會不顧場面指責主管或同事,即使他的邏輯正確,仍然沒人想和他溝通。無論他到哪個產業服務,都彷彿有天花板,難以升遷,「原因就在他無法和任何人合作,更不用說帶領團隊。」

不過,要怎麼避免自己步上這樣的後塵?他提到現任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最重視的特質:同理心。在職場上,如果同事或主管的意見不合你意,如果能換位思考,而不是任何場合都想「爭輸贏」,不只能減少冒昧頂撞他人的機率,更重要的是能從主管和同事的角度看事情。為什麼他們會在意或提出這些看法?了解源頭,才能解決爭議,找到共識

接著,你可以反過來帶領對方,進而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具體做法是先贊同,讓對方不會認為你充滿攻擊性,再藉由提問、而非直接給出建議的方式,讓他停下來並仔細想想自己的看法或意見。蔡恩全提醒,問題的型式可避開質問「為什麼」,聚焦在「怎麼做」和「做什麼」,減少對方認為被挑戰的感覺。

2. 挖掘新的熱情:透過學習新領域,重新找尋定位和動力

一件事情做久了難免會厭煩,蔡恩全又是怎麼解決這項難題?他在《微軟商學院》中指出,

職涯要走得長遠,必須學會從既定的工作挖掘出新的熱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重新定義自己。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惠普(HP)擔任支援工程師,負責服務客戶和硬體維修。有一次,他碰上一位客戶長期沒有備份,但硬碟突然掛掉的緊急狀況,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建議重灌程式,處理過程較為簡便,但對客戶而言卻會失去會計資料,導致之後無法發出薪水。客戶急切想知道,還有沒有別的辦法?這個緊急任務便落到蔡恩全身上。

他選擇比較麻煩的方式,一點一點檢視硬碟裡的資料,並成功找到重啟的關鍵。「我當然可以做一個維修工程師就好,準時下班、工作內容輕鬆,」他說,「但我想盡辦法要向上提升。」蔡恩全想傳達的重點,是他為了維持工作熱情,不會永遠挑簡單的任務和解題方法,而是持續在既定工作上,找尋重新學習和可以進步的方向

就像是在玩遊戲裡的越級挑戰,他督促自己學習更高階的技術,甚至從硬體跨足軟體,也讓當時惠普推出新系統時,第一位派去總部受訓的不是系統工程師,而是他這位主要負責硬體的人。

在你現在的職位上,你還能「做什麼」,才有辦法持續翻新定位,找到更多提高自我價值的方式? 只要把這個問題放在心裡,持續精進,熱情就會反覆被點燃,不用擔心「做膩了」。

3. 不抱成見:不用刻板印象來識人,用於每個地方的職場文化

問到蔡恩全前往位在北京的微軟大中華區總部之後,職涯上還有哪些成長,他先笑著回答大家以為自己會去帶領中國團隊,但在總部其實包含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講得最多的反而是英文。

這也讓他學到了另一件事情:對於各國的工作文化,都不要抱持任何成見。由於每個人對特定職場文化,多少都會有既定想像,例如日本人一板一眼、美國人比較沒有階級意識,可能會不自覺抱怨這些跟自己不一樣的地方,或擅自認為對方就是有這些想法。

事實上,每一位工作者在意的領導特質,其實是非常類似的,例如都想跟隨願意理解自己的主管。因此,與其在意這些文化的刻板印象,還不如敞開心胸和每一個員工溝通。

4. 吃虧真的會占便宜:退一步換取更多信任

創造被人利用的價值」是蔡恩全在書中直接點出建立人脈的關鍵,這項能力同樣陪伴他當上管理者,原因是多做並不代表吃虧,反而會讓對方產生「拿人手短」的感覺,甚至會更願意相信你是來解決問題。

像是蔡恩全剛到大中華區時,首要任務是解決總部和各區域分部之間,有時產生的業務歸屬衝突。這時候他給予雙方一些餘地,例如上司原本規定要在 6 個月內解決,他卻試圖延長時間,把壓力擔在自己身上,以替雙方爭取更多溝通的機會,才能更有餘裕制定和調整計畫。

人脈和熱情,是蔡恩全還身處一般工作者時,能夠順利前進的軟實力,至於走到管理階層之後,不抱成見、吃點小虧則是幫助他帶領團隊的秘訣,而這些領導的特質,最終都能替他帶來「信任」,讓所有的下屬都願意為他出力。

(本文取材自《微軟商學院》,平安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新鮮人求職季專欄】:4 大階段、6篇重點文章,經理人助你在求職路上無往不利!

鄭宇涵 製圖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微軟商學院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1

履歷表範本|優秀履歷範例、寫作模板一次看,獲得面試機會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2025-03-04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花了許多時間研究一家公司和職位,也在履歷(Resume)上呈現所有他們需要的能力、特質,卻還是沒得到面試機會?寫履歷不簡單,你必須在 10~20 秒內抓住雇主的注意力,否則可能連 Thank you letter(感謝信)都收不到!然而,多數人的履歷表就像畫滿螢光筆的課本,沒有重點,面試官反而更青睞那些,簡單扼要卻符合職位需求的履歷。

延伸閱讀:履歷太完美就像「灑過農藥」!人資專家:掌握 7 要點,靠履歷自傳找出合適人才

個資、經驗、證照寫清楚,履歷才有機會被閱讀!

前雄獅旅遊集團招募主任李浩煒曾指出,第一線專門審閱履歷的人資同仁,每天會收到超過 300 封電子履歷,其中 3 成完全不會點開,像是信件主旨沒寫想申請的職位,或是同一家公司的每個職缺都投,這顯示求職者連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想做什麼。

再來,104 人力銀行的履歷模板,包含簡介、基本資料、工作經驗、語言能力、照片、學歷、專案與作品集,專業技能等 8 大元素。但多數人資主管,點開 email 後,會先花 10 餘秒掃視 3 個地方:專業是否符合招募單位要求、工作起訖時間、上一份工作職位。簡單來說,把「基本資料」「工作經驗」「證照」寫清楚,你的履歷才有機會「被閱讀」。

基本資料: 電話、郵件聯絡不到人的情況,屢見不鮮。李浩煒指出,姓名、聯絡電話、地址等基本資料,其實是人資決定是否約面試的第一個關鍵,卻常被忽略!舉例來說,居住地如果離公司很近,面試官多半會優先安排面談,地址不用非常詳細,寫縣市區即可,像是台北市內湖區。

工作經驗: 制式履歷一般會包含公司名稱、職稱、工作期間、工作內容和成效。可以依照時間順序,由近到遠,逐一列出工作經驗。不過,與應徵職位無關的經歷,最好不要列在履歷上,資料寫愈多,愈容易模糊焦點,然後被丟到垃圾桶。另外,一般來說,台灣主管能忍受的待業空窗期,是 3 到 6 個月。所以工作短於2個月也不要寫進履歷,讓人資以為這段時間在找工作,更容易得到面試機會,但記得在面試過程中澄清。

證照: 就是語言能力或專業技能。語言能力最好放上證照,像是多益(TOEIC)成績,會比只寫 Fluent(流利)、Native(母語)更具體。專業技能的寫法,最好跟 job description(JD,職位描述)吻合,因為人資主管在搜尋合適的候選人時,會利用「關鍵字」來篩選履歷,比如要找招募人員,JD 通常會包含 recruiter 或招募,這些就是關鍵字。想要別人一搜尋,你的名字就馬上跳出來,就要懂得把關鍵字塞進履歷裡。

履歷模板 履歷表範例
經理人月刊

工作經歷是履歷核心!決定能否拿到面試機會

好不容易讓人資願意讀下去,下一步履歷該寫什麼,才能得到面試機會?萬寶華(Manpower)區經理洪苡芸曾表示,工作經歷是大家(候選人)寫得最不好的地方,「卻是我花最多時間讀的地方。」一般來說,3 年以內的工作者,履歷一頁即可;超過 10 年經歷,履歷也不要超過 2 頁。而最好的陳述方式,是用「條列式」說明自己的工作內容及成效。

一些新鮮人可能以為,自己沒有豐功偉業可寫,條列式會讓履歷空白很多,顯得很貧乏。其實不然,因為人資看待學生,不是看經歷,而是觀察潛力,像是學習能力和人格特質。因此,可以描述自己曾經參與過哪些計畫,是獨立完成還是和其他人合作,從中顯出你的解決問題和溝通合作的能力。舉例來說,假如你是應徵產品經理的職缺,人資就會希望這個人未來能跟不同部門協同合作,因此社團經驗就很加分。

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就要詳述自己的工作內容。藝珂業務行銷事業部經理王光宇曾建議,回顧這幾年來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有什麼最值得自己驕傲的地方,把這個成就濃縮成一兩句話,寫進履歷裡。《富比世》(Forbes)雜誌強調,關鍵在「成果」,比如說,進公司的時候帶 2 個人,離開的時候帶 20 個人;負責某個品牌,讓市占率成長 20%。

具體的寫法,可以參考 STAR法則:在履歷上描述在什麼樣的情況下(Situation),遇到什麼困難或要達成哪些目標(Task),然後你採取了什麼行動(Action)來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最後的結果(Results)是什麼。《富比世》(Forbes)提及,多用「量化指標」陳述結果,例如「多少錢」「多少比例」「多久時間」。

舉例來說,你最驕傲的成就,是幫一個品牌起死回生。在履歷上就要呈現,一個品牌因為製造過程被人投毒,造成 6 人死亡,由你臨時接手(Situation)。為了不讓大眾誤食(Task),你在各管道公開道歉,並推出防竄改包裝(Action)。最後,該品牌歸零的市占逐漸回升,最後甚至超越原有分額(Result)。

不要忘記檢查履歷!3 種地雷要記得刪去

終於完成履歷了!此時不要急著寄出,切記多檢查幾遍,不要犯下「錯字」「歷任工作時序錯誤」「履歷未更新」等失誤。大部份人資主管,因為看過太多份履歷,往往一眼就能看見錯誤,因此要更注意細節。最好的方法,是請朋友、同事,甚至主管(私人交情不錯的)幫你檢查一次!除此之外,以下幾種常見的履歷陷阱,也建議一併刪除:

1. 視覺元素過多

《快速公司》(Fastcompany)雜誌指出,太多顏色、太多字體、太多線條,都不會讓你的履歷脫穎而出。舉例來說,許多人喜歡用「橫條圖」來表現專業技能、工作能力,但它其實難以讀懂(別人不知道你的很圖形長代表多少?),也難以比較(因為你不會把弱點放進履歷)。如果對自己的美感沒有自信,中文字統一用黑體、英文字用Arial字體,最安全。重點處可以用粗體、斜體強調,但不要太多,因為都是重點,等於沒有重點!

2. 過多軟技能

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提及,履歷上Photoshop、Python等硬技能(hard skills)和領導力、溝通能力等軟技能(Soft skills)的比例最好是2:1,也就是說,每列出2項硬技能,才能列一項軟技能。

延伸閱讀:好的履歷,會寫清楚 3 件事!還有 10 個地雷不能踩

太多應試者過度陳述軟技能,但很少人既會溝通,又能領導,而且時間管理強,還非常抗壓。多數人資看見這麼「完美」的履歷,只會認為受試者很虛偽!即便真的只有軟技能能寫(譬如一些管理職),也要可以被衡量,像是團隊從5人成長至50人(領導力)、併購特定公司補全產品線,讓營收成長10億(策略思維)。

3. 過多無關訊息

太多資訊只會混淆視聽,與應徵職缺無關的所有訊息,都應該刪除。舉例來說,一些人可能以為,獨特的興趣,像是攀岩、收集郵票,能讓面試官覺得你很有趣,更有機會被看上。但事實上他們沒有這麼多時間,起碼不會在審閱履歷階段做這件事。因此,除非你的興趣與工作相關,比如面試金融業,興趣是研究加密貨幣,否則興趣都應該被刪去。記住,少即是多!

資料來源:經理人月刊(第141期、第162期、第184期)、ForbesFastcompanyCNBC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延伸閱讀:【新鮮人求職季專欄】:4 大階段、6篇重點文章,經理人助你在求職路上無往不利!

鄭宇涵 製圖
繼續閱讀 面試 求職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2

投完履歷卻沒消息?人資主管:一天收到 300 則履歷,只有一種我會打開

採訪·撰文 高士閔
2018-05-2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幾乎每個人都有寄送履歷表求職的經驗,但是當你坐在電腦前,焦急地等待面試通知,在未接到電話或感謝信之前,總會不停想像,面試官是不是漏了信,或是他們看到了,只是對自己沒有興趣。

時任雄獅旅遊集團招募主任李浩煒指出,第一線專門審閱履歷的人資同仁,每天會收到超過 300 封電子履歷,其中 3 成完全不會點開,像是信件主旨沒寫想申請的職位,或是同一家公司的每個職缺都投,這顯示求職者連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想做什麼。

履歷,其實是一種文案。

李浩煒進一步解釋,履歷的存在,是為了讓讀者(面試官)認識你,想聘請你,如果連標題(申請職位)都沒寫清楚,又要如何吸引讀者往下看。

基本資料簡單清楚,能快速提供面試官所需

而寫履歷時,一般人最常犯的錯誤,不是資料不夠充分,而是寫太多,卻沒寫到重點。

李浩煒舉例,透過人力銀行等平台收履歷的主管,點開 email 後,會先花 10 餘秒掃視 3 個地方:專業是否符合招募單位要求、工作起訖時間、上一份工作職位。把這 3 件事寫清楚,你的履歷才有機會「被閱讀」。

而一般履歷可以分成 3 個區塊:基本資料、工作經歷、證照 。李浩煒提醒,從招募主管的角度來看,每一項基本資料背後有都有對應的含義。例如,居住地如果離公司很近,面試官多半會優先安排面談,地址不用多詳細,寫縣市區即可,像是台北市內湖區。

工作經驗,最好能條列式描述工作與成就,一份工作不要超過 10 點,但可以用特殊字體或不同顏色標記,讓人資可以很快抓住重點。

把自傳當成行銷文,直接闡述適任原因

對於應屆畢業生或想跨不同領域的工作者,由於履歷上的工作經驗大多空白,或是與轉職領域無關,李浩煒建議,此時就該善用自傳。他解釋,自傳是另一種行銷自己的文案,不過相對履歷要短、精練,著重資料性描述,自傳可以呈現較難描繪的個人特質,或過去工作所擁有的人脈,展現自己的優勢。

自傳的重點,在開頭與結尾,中間的部分,因為時間有限,許多人資是不看的。 所以為了滿足讀者的需要,面試者就該把重點寫在開頭或結尾。舉例來說,李浩煒曾看過工程師轉業務的成功案例,其自傳第一段不是寫過去工作成就、家庭背景等面試官不想聽的事,而是直接闡述,「我想做業務、適任的原因。」而上一份工作的人脈,恰好能為公司帶來業績。

在結尾的部分,也不是一般常見的,請給予面試機會,而是「請通知我面試時間與地點!任何時間地點都全力配合。」從中體現具企圖心的特質,果然業務主管一看,覺得他很 aggressive(進取),就找來面試。

李浩煒總結,主管每天收到的履歷表很多、時間有限,如果把履歷和自傳作為行銷自己的文案,重點要在站在讀者(面試官)的角度,能快速給予他想看到的內容。成功做到這些,取得面試的機會自然大增。

跟著人資主管的眼球,拿到面試的門票

想把履歷這種類型的文案寫好,就必須快速提供面試者想要的答案,因此,要把工作經驗、工作起訖時間,與基本資料這 3 塊寫清楚。

1. 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常被忽略,卻是人資決定是否約面試的第一個關鍵。比如說,居住地如果離公司很近,面試官多半會優先安排面談。

履歷_文案力_1.png
經理人月刊162期

2. 工作起訖時間

台灣主管能忍受找尋工作的空窗期,是 3 到 6 個月。所以工作短於兩個月不要寫,讓人資以為這段時間在找工作,更容易得到面試機會,但記得在面試過程中澄清。

履歷_文案力_2.png
經理人月刊162期

3. 工作經驗

採用條列式。公司名稱、職稱可用特殊字體。切記寫內容和成果就好,執行過程在面試口述,寫在履歷只會妨礙閱讀。

延伸閱讀:【新鮮人求職季專欄】:4 大階段、6篇重點文章,經理人助你在求職路上無往不利!

鄭宇涵 製圖
繼續閱讀 面試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3

面試官也會進化!提前洩露視訊面試、遠距面談,主管最愛的 7 大考題

編譯‧撰文 林柏源
2021-05-2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民眾被迫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企業面試、招募新人的流程也紛紛改採線上進行;而在國外,諸如 Facebook、Google 等大企業也都延長了遠距工作政策,催生了不少「遠距工作」的工作機會。

《Inc.》雜誌在 Linkedin 上詢問超過 100 萬位追蹤者,最喜歡在面試中問求職者哪些問題,總結出 7 個面試官最愛的考題。如果你正要找工作、面試,千萬別忘了思考、準備這些題目。

3 考題,考驗你的「工作習慣」

  • 你如何安排工作時間表?
  • 你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專注?
  • 遠距工作最讓你難受、掙扎的事是什麼?

美國新創公司蕾絲(Lacy Enterprises LLC)執行長凱拉 · 蕾絲(Kiera Lacy)認為,不管是遠距工作或一般工作,身為主管的她都會透過上述問題了解求職者的工作習慣。面試時,她會要求要求對方視訊面試,因為這樣能看到求職者怎麼呈現自己,及未來遠距工作的工作環境。

根據蕾絲的經驗,大致上來說,那些懂得把工作環境調整成適合遠距工作的人,往往工作表現會更好。

2 面向,洞悉你的「領導特質」

  • 你如何在遠距工作的條件下,保持團隊的參與度、聯繫度?
  • 你如何促進團隊合作?

這兩題顯然與主管職更相關。身為面試教練的安娜 · 洛科特科娃(Ana Lokotkova)表示,自己會特別想了解應徵者採取了那些工作步驟來與同事保持聯繫、凝聚向心力,以哪些「非正式的領導行為」推動團隊協作,這些都是她在面試人時特別在乎的。

洛科特科娃表示,出色的遠距工作者在有限的管理下,仍然能表現良好,而且他們會是出色的團隊合作者,不需要主管明確地介入工作,一步一步地盯進度。

2 提問,看出你的「問題解決力」

  • 跟我分享一段時間內,在沒有主管的指導下,你必須獨自解決複雜難題的經驗。
  • 這段時間內,你都做了什麼事來克服重重阻礙?

遠距工作的工作屬性,打破了各部門間的藩籬,你不需要去敲老闆的門才能得到回應,老闆也無法關閉「虛擬辦公室」的門。照理來說,這樣的溝通模式應該會讓工作者能更簡單、快速地,從同事、主管那獲得幫助。不過,實際往往不是這樣。

加拿大育空地區政府機構(Government of Yukon)人力資源總監伊恩 · 波拉德(Ian Pollard)發現,許多遠距工作者不太喜歡尋求幫助,因為這樣做讓他們很不自在,也導致員工想從老闆那獲得意見更加困難。波拉德表示:「遇到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時,懂得著手尋找解方、主動舉手提問非常重要。不僅在辦工作內重要,在辦公室外工作時更為重要。」

波拉德習慣出這 2 個考題給求職者,這樣能讓他知道未來求職者在失去指令、方向時如何自救;他也能藉此調整自己的領導風格,以便日後與求職者一同工作。

11 個 Tips,給準備線上面試、遠端面談的你

除了實際到公司面談外,受疫情影響,不少公司逐漸改以視訊、電話等方式面試,《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提供了 11 點建議:

如果找工作需要「電話面試」

  1. 找一個安靜的環境,確認電話收訊正常。
  2. 如果在家面試,記得告知家人你幾點有行程,請他們保持安靜。
  3. 面試前與朋友通話,同時檢查相關軟硬體設定。
  4. 確保手機充滿電,可以開啟勿擾模式,以免無關的通知害你分心、干擾面試。
  5. 面談回答要更簡潔,因為面試官看不到你,肯定會在發言的 5~7 分鐘後失去專注力。

如果找工作需要「視訊面試」

  1. 提前 10~15 分鐘打開、登入面試網站連結,以確保網路連線正常。
  2. 視訊面試時坐直,向後拉肩膀、不要駝背,看起來更有自信。
  3. 視訊面試時,請避免有人從你的背後經過。
  4. 視訊面試時確保室內照明,最好面向陽光、或打一盞燈在牆壁上,反射亮度到自己身上。
  5. 視訊面試時的攝影機、鏡頭角度,最好對準眼睛,或略高於視線高度並向下傾斜。
  6. 確保筆電充滿電,關閉其他與面試無關的應用程式,以免干擾面試進行。

最後,不管你用什麼方式面試,都記得在結束後向面試官發送感謝信,儘可能具體、回溯你討論的重點;如果沒面試主官的聯絡資料,可以寄給找你來面試的人,請他代為轉達。

104 人力銀行總經理黃于純也鼓勵即將「危機入市」的畢業生,當其他求職者愈膽怯,新鮮人機會愈多;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先熟悉 Teams、Zoom、Google Meet 等視訊面試工具,能幫助你的求職路更順遂。

參考資料 / Inc.The New York Times、104 人力銀行

延伸閱讀:【新鮮人求職季專欄】:4 大階段、6篇重點文章,經理人助你在求職路上無往不利!

鄭宇涵 製圖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4

你適合在這裡工作嗎?收到錄取通知後,該問新公司的5 個問題

編譯‧整理 陳佩祺
2018-05-23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外表光鮮的大公司,真的是適合你的投入的企業嗎?找工作,就像是談戀愛,在還沒開始之前,好像很難肯定,他就是「對的人」。《Inc.》雜誌建議,從面試到接受錄取通知的過程裡,你應該好好問問面試官和人資主管 5 個問題,才能判斷這個工作環境是否值得投效:

1. 我需要什麼特質,才能在這個職位上做到最好?

每家公司的行事作風不同。假設面試時,面試官強調任務導向,你應該進一步思考「任務導向」的具體意思是什麼?是每周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嗎?還是交出一定的業績?如果是前者,那你的權責範圍是什麼?公司又將如何衡量該職位的工作量?

問清楚這個職位的工作細節、可能的日常以及需要的特質,都能幫助你快速適應新工作及新公司。

2. 為何人們想要待在這家公司?

除了工作細項,這家公司的整體氛圍跟文化也很重要。如果你得到喜歡的工作,卻無法接受公司文化或運作模式,會讓你進退兩難。

因此,你可以向面試官或是人資主管提問「為何你想要待在這家公司?」相信他們很樂意與你分享員工的小故事、員工福利、公司內部貼心的設施,讓你掌握公司給員工的資源。

3. 進入公司後的 6 個月內,主管最希望我做到的 3 件事是什麼?

問這個問題有兩個原因。首先,你要確定這個職位實質的工作內容,以及公司對這個職位的期許是什麼,另外,了解主管對這個職位的期許,也能評斷他是否具備足夠的組織和規劃能力,值不值得追隨。

如果你的主管缺乏領導能力,在他底下做事會很辛苦。

4. 我在哪些部分表現的好,就有機會升職\加薪?

一個好的主管會讓有能力的員工適當發展,向上晉升或是領更好的薪水,但你得先搞清楚他心中的標準是什麼,以及這個標準你是否能做到。

5. 如果不幸公司面臨虧損,會對員工造成什麼影響?

這個問題可以讓你知道公司在危急時刻對待員工的態度。如果一遇到什麼危機就要裁員,那這份工作可能相對不穩定,你就要仔細考慮。反之,如果公司很重視員工,過去遇到問題都選擇一起承擔,相對就值得效力。

延伸閱讀:【新鮮人求職季專欄】:4 大階段、6篇重點文章,經理人助你在求職路上無往不利!

鄭宇涵 製圖
繼續閱讀 面試 求職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