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3

從主持人到創意長、行銷長!蔡尚樺:做好每件事,機會自然串聯起來

採訪.撰文 莊彙翌
2023-02-04

因擔任益智節目《全民星攻略》主持人而獲得金鐘獎的蔡尚樺,又多了 2 個新身分,在 2022 年先後成為貝殼放大創意長及 T1 聯盟策略行銷長。

「很多人問我工作型態是不是很斜槓。我覺得,它都沒有脫離我原先的核心技能跟梗概。」主持人有公眾影響力,要能清楚傳達某件事,再加上學歷背景,延伸到群眾募資,協助新創取得創業資金;T1 聯盟則是由於主持運動類節目、加上新創的商業資源與人脈,才有了這次機會。

延伸閱讀:寫滿 12 本日記就換跑道!從未主動爭取職位的她,如何成為輝瑞首位女總裁?

尋找幫自己加薪的機會,也訓練了口條、專業與應變

蔡尚樺回顧他的職涯發展,雖然剛進入電視台時薪水較低,但也會多向外尋找幫自己加薪的機會。例如接主持活動,單場就可以賺得比較多。下了班回家,還接線上開講的政論節目。儘管要準備的內容很多,「對那時候的我來講,已經又多了 2/3 的薪水,而且那時候我的口語表達能力沒有那麼順暢;一個人對著鏡頭一直講個不停,某種程度上還滿訓練自己的。」

剛當主播的時候,蔡尚樺不好意思開高薪,後來長官才跟他說開太低了,但人資已經確認薪資,「我就覺得自己很傻,」藉著把握住每次機會,讓他逐漸積累經驗,「很多都是在人生中跌跌撞撞,慢慢去累積。」

蔡尚樺說,這些經驗除了在無形中訓練了口條,也提高自己對複雜及困難事件的理解及掌握的能力。經過多年經驗,蔡尚樺除了播過氣象和財經新聞,也主持過美食及房地產節目。

因為擅長將複雜事物講得清楚易懂,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便邀請蔡尚樺做網路節目,後來成為股東,接下創意長職務。後續推動行銷案的過程中,也被 T1 聯盟高層看見,受 T1 副會長劉奕成的邀請下成為策略行銷長。「要把人生不斷積累的資源串聯在一起。我的職涯開始變得有更多元的身分,都是慢慢把它們串聯起來的。」

蔡尚樺_2022-12-08_侯俊偉攝影
蔡尚樺身兼主持人、貝殼放大創意長以及 T1 聯盟策略行銷長。工作型態看似斜槓,卻沒有脫離他原先的核心技能跟梗概。
侯俊偉攝影

不怕踏入新領域,花時間耕耘,一年就能成為初級專家

接下財經主播與房地產節目,讓蔡尚樺可以內化更多理財知識,學以致用。「我爸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會幫我定期定額存股,」在大學時期有實習收入,而即使剛出社會薪資低,也都還是有習慣定期定額存金融股。「早期我的投資理財多半都是存股,累積到現在也有 15 年左右。」當時存股的資本利得已經翻倍。雖然存股是最佛系、最簡單的方式,不過,蔡尚樺表示投資金融股的本金要夠多,複利才會有感。

在對房地產毫無經驗的情況下,接了房地產節目《夢想街 57 號全能事務所》,同時又要寫腳本、邀請來賓,蔡尚樺因此在一年內看了至少 70 間物件,甚至買下人生第一間房。這一次的經驗讓他體認到,不要害怕在新的領域要重新學習,只要肯花時間,短短一年就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初級專家。

延伸閱讀:職場上的強者,跟「盡本分」的人有何不同?微軟高管:從一個態度決定差異

在理財路上,蔡尚樺也曾聽信明牌,導致股票被套牢,或是因輕信理專而未做功課,購買外幣賺取匯差失利,損失不少錢。因此他建議投資新手「一定要自己勤做功課。一開始不要貪心,固定 2、3 支股票即可,或是你熟悉的產業去作耕耘,不要進行太複雜的投資。」

因為有過去工作內容及理財習慣的積累,讓蔡尚樺可以串聯既有資源、延伸專長領域,讓職涯與資產獲得複利效果。

要把人生不斷的積累串在一起,職涯有多元身分,都是慢慢串聯的結果。


蔡尚樺 profile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畢,曾任新聞主播、節目主持人,2020 年以《全民星攻略》與曾國城獲得第 55 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現為新創集資公司貝殼放大創意長、T1 聯盟策略行銷長。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4

舞蹈家許芳宜談「複利」:體力不比 20、30 歲,累積的生命經歷卻會讓表演昇華

採訪.撰文 吳美欣
2023-02-06

在 2022 年的第 59 屆金馬獎,史無前例地頒給舞蹈家出身、在她的半自傳電影《我心我行》(SALUTE,致敬之意)擔任動作指導的許芳宜,是首位獲得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的女性,也是首位非武打或特技指導的得主。

許芳宜的生平,可說是桂冠滿身。19 歲立志當職業舞者、24 歲進入現代舞之母創立的「瑪莎葛蘭姆舞團」擔任首席舞者、36 歲成為國家文藝獎最年輕得主,現在又多了金馬獎得主的身分。

延伸閱讀:職場上的強者,跟「盡本分」的人有何不同?微軟高管:從一個態度決定差異

開心、感激之餘,許芳宜說,「很多頭銜或讚譽,對我來說,不是不重要,我很開心很感謝,但我不會把它帶著走,」在典禮現場,她原想已經入圍,拿獎也不錯,隨即又想,得獎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但是能不能往前走,是我自己可以決定。」

跳舞跳了超過 30 年,許芳宜一路都在向身體、向表演致敬(salute),「這是我覺得很了不起、也很崇高的事。」

所見都與舞蹈有關,身體每天都在「做功課」

在電影裡有一幕場景,是她掛在紐約地鐵車廂的欄杆上,身體或爬或摺,隨著地鐵搖晃擺動,「那是在做功課,」原本許芳宜想在地鐵裡做作品,「我不在地鐵裡面,怎麼想像出那個震動?怎麼想像出舞者要坐著、站著,還是躺在地上?」

「這些都是不自覺的慣性思考,每天一點點累積、蒐集,這才是我覺得真正的複利。」

就連走路、吃飯,她也會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是否疲憊、自己是否駝背,也從別人身上觀察,這個人累了沒、是不是在生氣?「因為太喜歡舞蹈,看到所有事情都跟它有所連結,」

累積出身體的自由,也養成心靈的肌肉

在職業舞者早期,她曾被藝術總監說過,「我要的是職業舞者,不是只會做動作的模範生,」意思是舞者要有能力詮釋作品、有自己的想法,但在年輕、技術還沒成熟時,「你就是不知道怎麼畫那一條線,腳在地板做擦地的動作,就是沒辦法柔軟到像是自己的。」

於是,她當起自己最嚴格的老師,不停歇地練習。每天練舞結束,她都會在腦海中倒帶、思考哪裡可以做更好,老師前一天說過的話,她隔天絕不再犯。「我的羅斯(Ross Parkes,台灣現代舞奠基者)老師,說我很愛比較,我嚇一跳,其實他說的是我很愛比賽,總是要做到自己的最好。」

這些累積,不只是培養身體的自由,還養出一個人的自信,「你相不相信你的身體?你覺得上台會跌倒,你就會跌倒,因為你不相信。 我一直覺得,身體有力量了,心靈也會長出力量。 」一開始你要花 100 次畫一條直線,「但是當你做了 30 年,你不需要再做 100 下,2 下就有了。」

到了 40 多歲,許芳宜成為自由藝術家,到世界各地不同舞團工作,「更拚的時候,是我閱讀愈多、感受愈多的時候。」看展、閱讀、喝咖啡,許芳宜腦海中都會浮出故事與畫面。

跨過 50,她坦言,20 歲跟 50 歲的舞蹈,差異很大,身體不那樣年輕、也不再是職業舞者,也不用像自由藝術家飛來飛去,「你會有更多時間,也因為這樣,你會看到自己如何跟舞蹈共處?」

延伸閱讀:最新技能與趨勢如火如荼,經理人應如何面對?丁菱娟:先釐清自己「為何要學」

對於許芳宜來說,表演會隨著生命經歷成長,「我沒有 20 歲、30 歲的體力,但是 20 歲、30 歲,可能也沒有現在的魅力。」當你的情緒、身體的勞累傷痛,都內化為表演的一部分,「也許哪天,我拄著拐杖上台擺個手,大家也會覺得我很美。」

因為太喜歡,看所有事情都跟舞蹈有關,每天一點點累積,是我覺得真正的複利。


許芳宜 profile

1971 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曾任世界知名舞團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亦曾參與雲門舞團,現為自由藝術家。國家文藝獎、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得主。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業務銷售
feature picture
5

人脈就是業務員的複利!南山人壽超業如何用 1/3 的工時,創造 4 倍業績?

採訪.撰文 盧廷羲
2023-02-07

南山人壽超業黃明楓,2007 年投身保險業,第一年就做出 780 萬元業績,成為百萬圓桌協會會員(MDRT,年度業績需達 300 萬元),2019、2021 年晉升美國百萬圓桌頂尖會員(TOT,年度業績是 MDRT 的 6 倍)。

黃明楓直言,初期的成績是靠大量時間、勞動努力而來。當時,她不熟保險銷售技巧,只能下「苦工」勤跑客戶,而且保單都是朋友、親戚延伸的人脈,由於年齡層較低,平均保費也不高。

延伸閱讀:從主持人到創意長、行銷長!蔡尚樺:做好每件事,機會自然串聯起來

累積幾年經驗後,她經營家庭保單,以及開發企業、商家的陌生客戶。對比下來,第一年要做 200 個年輕客戶,才能完成 MDRT,熬過前 3 年的摸索期,增加社團及長輩客群,一年成交 100 個客戶,整體保費也更高。就這樣,黃明楓的業績突破 1200 萬元,在南山人壽 3 萬 8000 多名業務中,排名前 20。

透過硬實力、巧實力、軟實力,「調頻」抓住客戶的心

從新人時期,黃明楓就不斷增進自己的能力,可以分為 3 部分: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 硬實力指的是專業知識,替客戶分析哪種保單最合適,但這只占 5% 左右,「畢竟大家都很專業。」

軟實力是指人情世故,吃喝玩樂都想到客戶,使對方記住你。「好的業務員,會是一個很討喜的人,」黃明楓舉例,有名大客戶的小孩生日,業務們爭相送禮,她觀察客戶其實不重名利,反而在乎小孩,就送了獨一無二的手工相框,而不是貴重禮品,「結果只有我的禮物被擺出來。」

至於巧實力,則是洞察客戶真正在意的事。有位大老闆想替孫子買保險,但他發現股票大漲,又陷入猶豫。黃明楓向對方說,「雖然股票很賺錢,但這份保單,是將來孫子一輩子都會記得,是阿公對他的愛。」客戶的思維不再只看「保險」與「股票」的短期收益,也就點頭簽約。

一路累積服務經驗,黃明楓面對年輕人、長者、企業,都懂得調整頻率,知道每個族群有各自的痛點,要靠靈活應對能力,才能做出口碑。

她指出,業務員講求的建立人脈,來創造複利效應。如何做到這點?不論是了解客戶習性、改變溝通工具,其實都是在工作中體悟出幾個好的技巧,並不斷精進、落實它,長期下來就能創造出加乘效果。

善用數位工具線上「播種」,疫情間個人年度保費成長 15 倍

2014 年,黃明楓成立順橙通訊處。她採用目標計畫書,密密麻麻寫下客戶資料,包含這周、這個月有什麼目標,所有客戶分別處於什麼階段,什麼時候要再次追蹤……。

疫情期間,她使用數位工具管理客戶,個人的年度保費成長 15 倍;順橙通訊處,2020 年度業績 3.2 億元。

延伸閱讀:舞蹈家許芳宜談「複利」:體力不比 20、30 歲,累積的生命經歷卻會讓表演昇華

她用 LINE 等通訊軟體線上約訪、說明商品,「這像是農夫播種一樣,我可以同時經營更多人。」同時,業務可以藉此觀察客戶的習性,在實體見面之前,祭出不同策略。比如,有些人是「視覺型」,在最初的階段,就要提供給對方完整、精美的圖表與報告;有些長輩是「聽覺型」,客戶希望用講電話的方式說明保單內容,而非看一堆合約。

使用線上數位工具後,黃明楓每天做業務的時間僅有 4 小時,是以往的 1/3,但成交量與績效,卻是過去的 4 倍。她說,只要做好每一件小事,業務實力就會慢慢提升,產生複利。

複利對我來說,是做好每一件小事,並思考如何改變大事。


黃明楓 profile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所碩士。2007 年加入南山人壽保險公司、2014 年成立順橙通訊處,是集團業績前 5% 的超級業務員。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1

職場上的強者,跟「盡本分」的人有何不同?微軟高管:從一個態度決定差異

整理.撰文 盧廷羲
2023-01-31

美國一位大學畢業生史考特.歐尼爾(Scott O’neil)1992 年擔任紐澤西籃網隊(2012年搬遷至紐約改為布魯克林籃網隊)的行銷助理,他的職責是記錄文件、影印、跑腿,是很初階的工作,內容、薪水都跟工讀生差不了多少。

有一回,辦公室的影印機故障,大家都在想還有哪裡可以影印,歐尼爾卻捲起袖子嘗試自行修理,整隻手臂沾滿碳粉。這一幕被籃網隊的管理層撞見,發現這位年輕人很積極,直接升他為廣告行銷人員。

延伸閱讀:組織裡最珍貴的人才:手腳俐落的人

升遷後,歐尼爾的目標是簽下大贊助商,但他尚未具備專業技能,便請求待在資深銷售主管的身邊,貼身學習一周。這個點子被同事嘲笑很愚蠢,但歐尼爾說,「如果我不這麼做,在主管辦公室外偷學會更奇怪。」

《關鍵決勝力》指出,問路比找路快,吸取前人智慧,是很明智的做法。尤其是碰到技術性的問題,都應該積極發問,才能迅速成長。

歐尼爾的積極換來快速成長,很快拿下大案子。2013 年就被延攬至費城 76 人隊擔任執行長,簽下第一個球衣聯名合約,到了 2019 年,他成功使 76 人隊的廣告收入增加 7 倍,該年的主場觀眾入場數、會員數都是 NBA 全聯盟最高。

歐尼爾的故事,彰顯出一個概念,能創造複利的工作者,他們追求的不只是「盡本分」,而要想辦法「做更多其他的事情」。《關鍵決勝力》補充,這就好比產品經理只想著把產品做出來訂單;業務經理只考慮如何拿到訂單;但身為總經理,他的思維卻是解決各部門問題,綜合擬定最佳策略。

組織內有 3 種人,其中一種成就最高

歐尼爾的故事,記敘在《影響力習慣》這本書裡,作者莉茲.懷斯曼(Liz Wiseman),解釋組織內有 3 種類型的人,分別是高影響力貢獻者(展現超群價值、高影響性)、一般貢獻者(工作表現不錯,但沒有特別好)、低貢獻者(沒有表現出應有能力)。

高影響力貢獻者,他們就好比運動場上的明星球員,能替團隊做出重大奉獻,也會是最有成就的人。

像歐尼爾一樣的高影響力貢獻者有幾項特質,願意面對棘手的情況、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有跨部門任務或不明確的工作界線,他們會主動承擔;要求自己不斷進步、增加個人能力。相較之下,一般工作者遇到新問題,容易害怕與逃避,只想恪守本分,不願意積極求變,嘗試各種可能。

長期來看,高影響力貢獻者更有機會建立個人聲譽,在工作上處理困難事務,形成一個正循環,「他們以正確的方式做事,獲得更多經驗,迅速成長。」懷斯曼說,這種循環就是複利的效果,每次都多做一點點,來累積成功動能。

085組織最需要的人才: 勇於面對變動與不確定
經理人

想成為高影響力貢獻者,只要每件事多做 10%

想成為高影響力貢獻者,可以從一個基本的態度著手。「我們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得很棒,其實每件事只要多做 10% 就好。」微軟大中華區前副總裁蔡恩全在《高效經理人的管理備忘錄》形容,在職場上只要把事情多做 10%,7 次之後(1.1 的 7 次方是 1.94)也就多了近一倍成功的機會。

他的原則是提早把事情做好,像是蔡恩全在惠普(HP)當工程師時,要去美國受訓,他把該讀的書先拿到手,在台灣先念完,在美國的3個月訓練,每次考試幾乎都是第一名。

這其實就是複利的效果。《複利效應》指出,如果你能做出小又聰明的選擇,慢慢累積之後,就能取得巨大的收獲。這個概念能適用在個人成就上,培養出愈好的小習慣,愈有機會創造大的影響力。

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過,人們總是高估未來2年會發生的改變,低估了未來 10 年將發生的。如果能意識到未來的重要性,就更能把複利的觀念放在心中。因此,他每天都會看 500 頁的書,持續吸收知識。

延伸閱讀:公司要成功,就該大方給薪、鼓勵休假!2 個台灣企業的故事

當然,在奮進的過程中,難免也會出現逆反心理(reversal mind),類似「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只是增加自己的工作量」等情緒。這時候要保持成長心態,相信能力可以後天培養,這麼想,就容易從「工作增加」轉為「任務愈多,愈有學習機會,對自己愈有幫助」的正向思考。

每天進步一點點,最終大事就會發生,當它發生時,它的效果就能持續。
"When you improve a little each day, eventually big things occur, and when it happens, it lasts."
--美國傳奇籃球教練約翰.伍登(John Wooden)

086找出對組織、領導者最重要的事,作為努力的方向
經理人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2

前同事在徵才,會想到你嗎?這樣建立人脈的工作者,影響力最大

整理.撰文 莊彙翌
2023-02-09

回想一下,你身邊的朋友想要換工作、找人才時,是不是也曾透過同事或朋友?研究數據指出,有 8 成 5 的工作都是靠認識的人引薦而來。有沒有建立人脈,可能也會影響自己是否會得到升遷、創業是否能獲得資金挹注。獲得諾貝爾獎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研究指出,民眾偏好跟自己喜歡或信任的人做生意。

《人脈複利》作者蜜雪兒.提利斯.萊德曼(Michelle Tillis Lederman)說,「真誠的人際關係,能帶來真正的成效。」強調人際關係與人脈在取得成功及達成目標的重要性。

為什麼人脈的效果這麼大?《人際網絡解密》解釋,假設今天想打聽消息,人通常都先從自己的人際網絡裡找。人際關係就像一張網絡,而人們會傾向從既有的人際網絡裡尋找可建立的新關係,逐漸向外延伸、擴散出去,這個過程稱之為 「優先連結」(preferential attachment) 。當既有連結數量愈多,建立新連結的速度就愈快。

延伸閱讀:換工作沒人引薦,獵頭也不曾找上門?想讓伯樂看見,你得先具備 3 大條件

網絡中朋友最多的人可享受人脈的複利效應

所以在既有人際關係中,人脈最廣的朋友,也會吸引其他人主動和自己建立連結,得到更多的人脈,形成像是複利滾動的現象。《人際網絡解密》表示,當我們透過既有人脈結交新朋友,將產生乘數效應:這條新的連結,將與其他核心人士之間出現更多共同好友,關係也會變得更緊密。

而占據網絡核心位置的人,容易有貴人協助引薦朋友,也更容易循線找到與重要人士的連結,滾起人脈的雪球。人脈連結的現象也出現在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像是推送「你是否也認識〇〇〇?」的訊息,因為對方是你朋友的朋友。

然而,人脈並不是換張名片、發送交友邀請就可以,我們需要建立關係。《複利的喜悅》作者高塔姆.巴伊德(Gautam Baid)說,如果以最真誠的心態建立關係,那麼複利累積的人脈,將會在未來開啟喜悅的大門。

萊德曼也認為,真誠是好感度的關鍵,保持開放則是建立人脈的基礎。真誠代表的是展現自己真實的模樣,他人就會友善地回應;其中,最穩固的連結,其實是你真的關心且在乎的人際關係。

保持開放則是要清楚並接受自己的優缺點,並邀請他人給予回饋、樂於付出。建立關係,並不是要我們在人前演戲或築起心牆。萊德曼提到人脈王的一項特質在於,他們雖然時常與人往來,但並非是為了自己,而是替他人利益著想。

然而,如果雙方連結沒有信任基礎,就不會有後續的聯繫,因此,萊德曼也提醒:「沒有信任就沒有連結。」

組織內的互信,可以順暢公司經營

人脈有時候並不只代表建立連結,也包含在已建立的關係中深化彼此的信任。以領導者和部屬為例,《高效信任力》作者之一的小史蒂芬.柯維(Stephen M. R. Covey)提到,他帶領的柯維領導力中心,要和法蘭克林公司合併,但對他來說,一開始的過程苦不堪言。

比方說,為了讓高層能聽見員工聲音,規定管理層在會議上只能聆聽而不能發言,卻不時在會議上聽見錯誤解讀、懷疑或指控的資訊,讓柯維非常困惑。原因就在於,他忽略要和新公司的員工建立信任,以為大家都知道他的為人,導致雖然自己公司的員工信任他,另一間公司的員工卻抱著懷疑的態度。

後來,他在會議中主動提出,員工提出任何問題他都會回答,甚至包含對他的看法。他把決策背後的思維和理由告訴大家,終於,信任感在一天的會議中逐漸被建立,成效也擴散得很快;他用同樣方式和其他部門和單位談話,在短時間內取得整個業務單位的信任。

如果在他人面前不做真實的反應和回饋,也代表著自己跟對方之間並沒有互信,難以開誠布公。這種情況下,人脈的建立也會受阻,因為對方不曉得你是否可以信任。

延伸閱讀:員工眼中的好主管長怎樣?從 Google 內部問卷,看頂尖企業如何評估管理者表現

而且,從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來,建立一個人的信任感,其實也會同時建立許多人的信任感,未必一定是一對一,長時間個別經營的私人關係。就如同他自己親身體驗到,員工在會議上和他建立信任關係後,消息馬上傳開,後續在溝通時,過程變得非常順暢。

巴伊德說,在一開始幾年可能不會看到有多少因善意而增值的效果,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成效會呈指數成長,「你只要先踏出去一步,最後你將會對自己建立的人脈感到訝異。」

文明的最高形式,是一個以信任交織的綿密網絡。
"The highest form that civilization can reach is a seamless web of deserved trust."
--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

088連結多群朋友的人,影響力最大!
經理人
089跨出舒適區,自我揭露深化人際關係
經理人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