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送市場 5 月爆出震撼彈,Uber Eats 宣布要併購 foodpanda 台灣外送事業,對此公平會決議,因競爭疑慮太大,決定不予通過結合案。
旗下有拿坡里炸雞披薩的三商餐飲集團,不再是「被炸雞耽誤」的餐飲品牌!旗下 BANCO 是台灣唯一入圍全球 50 大披薩餐廳,背後憑的是什麼本事?
年虧 95 億日圓,亞洲女性內衣品牌華歌爾(Wacoal)正展開「王座保衛戰」,試圖在激烈的競爭中重塑品牌、再創輝煌。
攜帶式卡式瓦斯爐是日本桶裝瓦斯霸主 IWATANI 岩谷的產品之一,但卡式爐只占營業額的 3%,為什麼岩谷還要堅持生產?攜帶式卡式暖爐又在紅什麼?
據《日經》報導,7-11 母公司 Seven & i 控股現任執行長井阪隆一面臨下台壓力,消息指出可能由外部董事斯蒂芬・達克斯接任,他是誰?
王品集團旗下韓式料理品牌「初瓦」確定將於 2025 年 3 月 3 日正式歇業,全台北、中、南 3 間分店都將熄燈,王品集團證實,強調關店為品牌布局。
日本全家便利商店的最大股東「伊藤忠商事」傳出放棄參與創業家集團對 Seven & i 的 MBO 案,因為籌措約 8 兆日幣的資金遇到困難。
「改變不需要大革命,而是要從小地方做起。」企業轉型不是喊口號,而是要透過細心設計的活動與制度,一步步帶領團隊擁抱改變。
日本連鎖超市 LOPIA 採用「個店主義」經營模式,每間門市可自主決定商品價格及採購,能精準滿足當地需求。透過大份量商品及低成本策略成功突圍。
根據帝國數據銀行最新調查,2024 年日本餐飲業破產件數高達 894 件,打破歷年新高。5大業態最慘,紛紛刷新破產數量紀錄:尤其是居酒屋、拉麵店。
歷經高層出走、股價下跌到 1 美元以下,Gogoro 今天宣布要在 2028 年達到車輛、能源事業損益兩平,做法包含收斂整車平台、重整海外市場等。
2024 年南韓餐飲業關店數達歷史新高,超過 10.7 萬家歇業,為近 20 年來最嚴重衰退。餐飲業衰退的原因包括原物料上漲、消費支出下降等多重因素。
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上周發生氣爆事件,作為全台百貨零售業的店王的它,不得不面臨停業的命運。這一場意外,將對新光三越中港店以及其周邊商圈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日本化妝品大廠資生堂公布 2024 年財報,全年營業利潤暴跌 73.1%,達 75.8 億日圓,主要受到中國的經濟成長放緩、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影響。
達美樂近日宣布,將關閉全球 205 家虧損門市,其中 172 家位於日本,占該國總門市數近 20%。新任執行長馬克范戴克希望藉由精簡門市提升獲利能力。
擺脫虧損陰霾,2024 年度營業額可望創新高!ASICS 社長廣田康人做了哪些改革?如何讓鬼塚虎(Onitsuka Tiger)成為一線時尚潮牌?
美式甜甜圈 Krispy Kreme 在日本曾出現一波「倒店潮」,如今靠著一連串轉型,重新在日本崛起,門市數甚至重回 74 家,它怎麼做到?
日本兩大車廠本田(Honda)、日產(Nissan)汽車世紀合併恐破局,關係人士指出,近期,日產、本田將各自召開董事會,討論中止合併協商等事項。
住商機構董事長陳錫琮自認不是天才型選手,他努力學習、勤跑業務,在信義房屋一路從基層業務當到店長、區主管和人資主管,練就經營分店、提升業績的一身好本領。
IKEA 面臨自 2020 年以來的首次年度營收下滑,消費者行為從奢侈轉向務實,專注於基本需求與性價比。
日本連鎖居酒屋和民為何要買日本 Subway?背後的情況,是居酒屋事業遇挑戰,且自家餐飲事業發展受阻,新品牌營運策略也在調整中。
嚴謹的組織文化,在日常運營能確保產品的高品質,但在危機中卻顯得靈活性不足。如何打造靈活的組織?
劉揚偉 2019 年接任鴻海科技董事長以來,他如何帶領鴻海擺脫代工模式,提升毛利率?
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旻潔表示,誠品在2024 年 Q3 已經轉虧為盈,2024 年的突破在於 2 大因素:實體通路經營績效回穩、誠品線上的虧損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