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環境動盪,讓祖克伯近日宣佈Meta將大砍 30% 招募名額,並且將提高績效讓部份不適合公司的員工自覺走人。
新冠疫情帶來大離職潮,美國去年更是出現4000萬人次的高離職率,使得職場關係越來越具交易性。職場忠誠度到底發生了什麼?是否一去不復返?
工資上漲有很多好處,不過員工可能會出現「金手銬」現象:現為了高報酬,逼自己從事討厭的工作。這扭曲了新進員工對薪酬的價值觀,阻礙他們追求更有意義的職涯。
近期有一個新興職位在企業中流行,有許多企業加入全新的音樂部門,聘請音樂作家加入管理角色,星巴克和百事可樂都有相關職位。
對企業來說,今年會是人才荒的恐懼年,反面來看,能夠留住和徵得優秀人才者,會比其他同業更有競爭力。該如何留住人才呢?
企業不夠敏捷,可能是資訊管理太懶散!消極的資訊管理模式,正是讓 IT 淪為財務黑洞、且無法發揮積極投資效益與生產力的主因。改革IT部門,必把握3大原則
大離職潮下,為什麼在職父母更容易辭去工作崗位?想留住有子女要照顧的資深人力,雇主可以怎麼做?
你的團隊、組織夠幸福嗎?為了回答或改善這個提問,幸福長(CHO)誕生了,這個Google、SAP都有的新職位,要做些什麼?
Web3 人才戰已經開打!NIKE、Spotify 都開出 Web3 相關新職位,想抓住 Web3 時代潮流,需要哪些本事?
科技業衰退潮來了!微軟、Facebook母公司Meta、Netflix、Uber都放緩員工招募腳步,科技公司縮減人力的態勢回不去了嗎?
馬斯克近期在一封寄給公司內部高層的信中表示,員工每周必須在辦公室工作至少 40 小時,否則就離開特斯拉,愈來愈多企業主正在評估該如何讓員工重返辦公室
找業務員,態度是一切的基礎,在面試時就感受不到業務對這份職位的熱情,再多的經驗,都無用武之地。好的人才可以培養,不好的態度卻是花許多精力都難以改善的。
《日經亞洲評論》指出台積電與英特爾同時美國都在設廠搶才,英特爾卻成為優先考量?為何在美國的台積電不夠有吸引力?
英國60家企業將試行周休 3 日,其實冰島去年也曾試行周休 3 日、薪資不減,結果不僅員工對工作和生活的品質更加滿意,資方也受惠。
如今資安人才已成為當紅炸子雞。資安議題愈來愈受重視,企業經理人應該抱持什麼心態,以及有什麼具體作法?
高盛集團為了鼓勵員工重返辦公室,將執行無限期休假的制度,並從2023年開始,所有員工每年都必須休假3周,是華爾街最積極的金融公司。
傳統的人力資源思維過時了!現代人才要的是聯盟關係,導入人才成功思維,將其視為顧客、客戶,長期維護關係,企業也能同時經營雇主品牌,讓人才自己找上門。
職場常見的「一年一聘」合約,其實並不一定符合《勞基法》,如果公司的定期契約不符合勞基法,身為「被」離職員工可以怎麼做?
《接單人生》作者拉弗奈爾指出,共享經濟表面上是進步的經濟型態,但實為勞工權益的破壞者。根據她長期追蹤、訪查多位零工,勞動權益保障與生活品質反而更惡劣。
災保法即將上路,除了低於基本薪資約63萬勞工受益外,加上原投保的勞工、經理人及雇主,共計影響約 272 萬人。新制重點和調整後三大好處一次看。
職業災害如何定義?勞基法如何規範?職災有兩種?上下班通勤、出公差發生意外算嗎?以通勤災害為例:符合4項條件,才能申請勞保職災保險給付:
美國薪資通膨正加速,許多企業在美大學校園徵才,竟對畢業生祭出少見高薪,同行老鳥都眼紅嘆生太早。迎向薪資通膨潮?這些漲薪行業的人才需求值得關注。
雇主品牌是什麼?怎麼做?何則文:PEER法則教你如何經營、對企業的4大好處!舊思維找不到新人才,迎戰新世代,別再用 20 年前的方式徵人:
若在五一勞動節連假上班、加班,可以額外領多少薪水?哪天可以領雙倍薪?圖解「月薪制」加班薪資,排班制、變形工時規定一次看